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随着近日5艘钢壳渔船完成建造,并开始内舱设备的安装,新区海洋捕捞业“稳定近海、发展远海”的总体思路也正在一步步清晰,随之也带来整个渔业由“内消化”向“外销售”的转变。在十二五期间,新区将继续建造大马力钢壳渔船来逐步完成海洋捕捞业的转型升级。
产业变化
渔业由近海走向远海
据了解,目前新区已筹资2200万元由塘沽北塘渔民协会和汉沽营城镇大神堂村负责建造350马力的钢壳渔船共5艘,其中包括4艘拖网钢壳渔船与1艘带有冷藏设备的围网渔船。十二五期间,新区陆续升级的钢壳渔船将帮助渔民走出传统的渤海作业渔场,把捕鱼半径扩展到黄海、中韩、中日等协定海域。
从2009年的数据来看,远洋捕鱼船在数量只占总量15%的情况下创造了近40%的总产量,而此次先期建造的5艘渔船预计可实现年捕捞量7000吨以上,已经达到新区2009年全年总产量的四成以上,同时实现年产值3300多万元,利润1200万元。
出于渔民增收和捕鱼安全等方面的考虑,并基于近海渔业资源的衰退,新区还将从明年开始逐步淘汰部分60马力以下的木制渔船,据介绍,目前新区共有渔船505艘,其中60马力以下的木制渔船约占四成。在2015年之前,新区将陆续升级钢壳渔船使新区海洋捕捞在渔船不超过500艘的情况下把年产量提高至2万吨以上,完成新区渔业由近海向远海的转移。
市场变化
水产内销转向外销为主
“我这艘新船有42米长,一次最多能捕鱼13万斤,这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正在给新渔船进行设备安装的船长张长祥自豪地说道,“以前我用木船捕鱼,走得不远,捕得不多,而且一捕到鱼就要赶紧返航才能保持新鲜,这次新船的马力足够船驶出渤海湾,到黄海和中韩协定水域捕鱼,鱼在船上还能冷藏2个月,这样我可以在山东石岛和舟山群岛就近卖掉。”
据张长祥介绍,这艘带有冷藏设备的围网捕鱼船投资了480万元,围网半径达到了100米,而捕鱼深度则可以达到水下1000米,而且还采用了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灯光诱鱼”捕捞方式,即先通过水下点亮的灯光来吸引鱼群,再围起网来“瓮中捉鳖”。
海洋捕捞业“由近向远”的发展思路不仅提高了单体的捕捞量,渔民的传统捕捞方式也会相应变化。据滨海新区农业局的工作人员介绍,以往渔民在渤海湾内捕鱼“类杂量小”,而新造渔船可以支持渔民不必“逢出海必靠港”,这就使鳀鱼、鳄针鱼、小黄鱼等远海主要捕捞品种都不再回到新区的餐桌上或是养殖场内,而更多以在捕鱼区附近就近外销为主。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