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产新闻 | 独家专题 | 渔商阿里 | 渔资团购 | 水产人才 | 市场行情 | 水产技术 | 对虾网 | 会议展会 | 水产视频 | 水产论坛

企业推广

  • 资讯
  • 技术
  • 产品
  • 企业
  • 招聘

搜鱼高级搜索对虾  罗非鱼  金鲳鱼  草鱼  石斑  泥鳅  黄鳝  海参  小龙虾  鳗鱼  大闸蟹  

中国水产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水产新闻 > 国内新闻 > 综合新闻 > 正文

首届石斑鱼类产业论坛隆重召开

发布时间:2010/12/21 9:48:13  来源:水产前沿  编辑:苏志敏  我来说两句我来说两句(4)
旺旺好渔资电商平台
核心提示:12月20日,为期两天的“第一届全国石斑鱼类繁育与养殖产业化论坛”在中山大学隆重召开。此次论坛活动的第一天多位产业知名学者和专家为大家带来了涵盖石斑鱼遗传育种、病害、营养等多个方面的学术报告盛宴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石斑鱼是我国南方沿海地区海水养殖的主要对象,其经济价值巨大。自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养殖兴起至今,经过水产科技界和各地水产养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其苗种繁育与成鱼养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已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化规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石斑鱼类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产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如何做到节能减排、质量安全及高效低碳的养殖成为了产业未来持续发展壮大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中山大学与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共同发起“第一届全国石斑鱼类繁育与养殖产业化论坛”。 

      12月20日,为期两天的“第一届全国石斑鱼类繁育与养殖产业化论坛”在中山大学隆重召开。此次论坛活动的第一天多位产业知名学者和专家为大家带来了涵盖石斑鱼遗传育种、病害、营养等多个方面的学术报告盛宴;第二天各参会人员将移步惠州市大亚湾水产试验中心进行实地参观考察。活动目的在于聚集全国水产学研各界同仁,广泛开展沟通,以期解决目前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推动整个华南地区以及全国海水鱼类养殖产业的发展。

       据了解,本次论坛主题为石斑鱼类繁育与产业化可持续发展。其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六个方面:第一,石斑鱼类养殖产业化持续发展的途径;第二,其苗种繁育与养殖基础生物学;第三,营养需求与饲料配制;第四,病害防治;第五,健康养殖模式;第六,苗种繁育与健康养殖现场考察。
 
      20日上午,在何建国教授的主持下,中山大学领导代表夏亮辉、农业部渔业局领导代表于秀娟、中国水科院领导代表崔国辉、雷霁霖院士及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陈良尧分别做了讲话。随后,林浩然院士致欢迎词,此次石斑鱼类产业论坛正式召开,学术报告正式开始。

      除麦康森院士和林浩然院士分别带来了题为“低碳水产养殖的营养策略”及“石斑鱼类养殖产业化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的精彩演讲外,来自中山大学的刘晓春教授、田丽霞副教授、何建国教授、南海所研究员秦启伟、海南大学的陈国华教授、海南省水产研究所研究员符书源及福建水产研究所研究员王涵生等15位知名学者为大家做了内容丰富的报告。

      林浩然院士做了题为“石斑鱼类养殖产业化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的报告

      林浩然院士在报告介绍,我国石斑鱼类养殖和其他海水养殖鱼类一起是继海藻、贝类和虾类之后第四个海水养殖发展浪潮而兴起的。上世纪70年代,只有石斑鱼个别种类的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试验,并有少许依靠天然苗种进行成鱼养殖。到了上世纪90年代开始,福建、海南、广东等地区陆续开展石斑鱼类人工繁育苗种的生产性试验,取得显著进展,形成一定规模的苗种生产。使石斑鱼养殖的苗种来源不完全依靠天然采苗和境外进口。而直到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石斑鱼类的生殖生长调控和人工苗种繁育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苗种培育和成鱼养殖进入大规模发展阶段,为产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而近几年来,一些主养的石斑鱼类,如斜带石斑鱼、点带石斑鱼、褐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等苗种规模化繁育和成鱼养殖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林浩然以海南为例,目前,海南省石斑鱼苗种已完全实现自给,并有少量出口。2009年,养殖产量达到6万多吨,比2001年增长了3倍多;在养殖模式方面,也建立石斑鱼健康养殖技术和模式,包括浅海网箱养殖,深海(离岸)网箱养殖,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此外,林浩然还特别指出,和石斑鱼类苗种繁育与健康养殖紧密联系的石斑鱼养殖基础生物学研究和支撑技术亦取得显著进展。
 
      林浩然认为,我国石斑鱼类养殖渔业化持续发展面临着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当前的石斑鱼养殖产业和其他的海水鱼类养殖产业一样,其快速发展是以规模扩大的粗放式养殖技术和养殖模式为基础,导致资源耗费和环境污染,亦制约了养殖产业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石斑鱼养殖产业是新兴的海水鱼类养殖产业之一,养殖技术基础较薄弱,养殖经验还不够成熟,产业结构尚待完善,养殖产业的整体水平尚需着力提升。

      就此,林浩然提出,石斑鱼养殖产业化持续健康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建设资源高效利用、改善生态环境、产品优质安全的现代渔业基本内涵为目标,改革和提升传统养殖技术和养殖模式,加快渔业增长方式转变,改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提高产业链上的各项技术,建立石斑鱼类现代水产养殖科技创新体系。

      而要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性科学技术和基本途径,包括了苗种繁育、优良品种培育、人工配制饲料、病害防治、养殖模式和养殖技术体系以及加强石斑鱼类养殖生物学基础研究等六个方向的多方面工作。

      首先,苗种繁育需要完善苗种人工繁育技术,着力于提高苗种成活率和苗种质量;攻克一批优质石斑鱼类(如青星九棘鲈、宝石石斑鱼、驼背鲈等)的苗种人工繁育难题,以扩大石斑鱼养殖产业化规模;合理组织石斑鱼苗种生产结构,将亲鱼培育、苗种繁育、饲料生产、苗种大规模培育等生产环节进行社会化分工,造就一批苗种繁育技术水平高、苗种生产管理完善、质量检验严格的石斑鱼类苗种生产龙头企业,达到育苗技术与设施标准化,育苗品种多样化,育苗数量规模化,育苗质量有保证,实现石斑鱼类苗种生产健康有序发展。

      第二,建立石斑鱼类种质资源分析和评价技术体系,开发利用优良性状种质资源,筛选并获得优良种群或优良性状特异的分子标记;采用传统育种技术(选择育种、杂交育种、雌核发育、多倍体育种等)和分子育种技术(标记筛选、基因克隆、遗传图谱、QTL定位等),培育出优质、高产、抗逆、抗病的石斑鱼优良品种,逐步实现石斑鱼类养殖良种化。

      第三,在完善石斑鱼类主要养殖种类基础营养要求参数和开发精准营养调控技术的基础上,配制高效、优质、安全、环保的人工配制饲料,包括适合苗种开口的微颗粒饲料和促进亲鱼性腺发育成熟的专用饲料。

      第四,全面实施以药物防治技术、免疫防治技术、生态防治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综合病害防治技术;针对石斑鱼类苗种的主要病毒病(神经坏死病毒病,彩虹病毒病等),建立高度灵敏的病毒检测技术和防控措施,进而研制高效的特异性口服疫苗。
 
      第五,以建设可持续的高效、低碳、节能、生态环境友好的石斑鱼养殖模式和养殖技术体系为目标,改革和提高池塘养殖模式和近岸浅海网箱养殖模式及其养殖技术,因地制宜的发展深海(离岸)网箱养殖模式和工厂化养殖模式及其养殖技术体系。

      第六,更加系统深入的了解石斑鱼类的生殖、生长、发育、种质、遗传、免疫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的生命活动本质和规律性。
 
      而在随后的报告中,报告嘉宾也就各个方向的研究进展与现状给参会者做了多个精彩报告。

      21日,各与会嘉宾将一同前往惠州大亚湾水产试验中心进行现场实地考察,记者也将进行持续报道。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何建国院长主持开幕式

中山大学小礼堂



      

编辑:苏志敏 访问人次:4596 关键字:中山,石斑鱼,  >> 更多资讯进入水产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评论列表  
  大王 2011/3/6 20:42:09
  石斑鱼要搞成产业,要靠我们自己,我是浙江最大的石斑鱼养殖基地,台湾人最会忽悠,别理会.如想合作,投资请联系13506883229
  水产门户网网友 2010/12/23 12:42:40
  我们科研部门对石斑鱼的研究永远落后于养殖户,石斑鱼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养殖户交了不少的学费,应该感谢普天下老百姓的敬业和对养殖石斑鱼的执着,科技部门推广的力度不够,赶不上形势的发展需要,当然科技部门总结别人的经验也是一种进步。
  水产门户网网友 2010/12/22 18:00:11
  可以报项目,以老百姓的现成经验与成果,挣点项目经费,发点小财。
  明装懂 2010/12/21 19:26:59
  感谢台湾的石斑鱼育苗技术与养殖技术,带动海南两广地区的石斑鱼产业的发展,大陆专家学者,只能懂集成与整合,跟着后面乱扯淡。
发表评论
用户昵称:

评论内容:
滑动完成验证:
 

品牌推广

咨询:0779-2029779

第十七届农聘中国水产人才网络招聘会

农聘-水产人才网

猎弧英雄

虾青素

强肝

手机版水产门户网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水产前沿广告

海洋与渔业

图文推荐

更多

最新综合新闻

更多

红法活体虾青素

今日要闻

更多

热点推荐

更多

关于我们 | 企业推广

会员服务 | 网站动态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付款方式 | 网站地图

服务专线:0779-2029779

传  真:0779-2030003

邮  箱:bbwfish@163.com

最具影响力的水产网站--水产门户网

广西南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桂ICP备110017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050073

X

中国水产门户网微信平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