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渔业风生水起
将产自大陈海域的小鱼小虾运到福建喂养大黄鱼,原来1元钱一公斤左右的小鱼小虾一下子增值到两三元,同时运输船返回时又将产自福建的带鱼、鲳鱼等大鱼大虾运到椒江销售,赚取差价。这是渔民林金福和朋友一起刚开始合伙经营的新业务。
林金福是椒江大陈镇胜利村大小浦自然村一名地地道道的渔民,他从事海洋捕捞有20多年时间。目前,其家里拥有一条张网船,还和亲弟弟合伙经营着一条拖拉网船。早在两年前,他与其他渔民一起组建了海宝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在面积达281亩的下大陈岛鸡笼头海域养殖近3000串厚壳贻贝。现在,这些贻贝已长到七八厘米,可以上市销售了。
“前几天,就有采购商过来,想以每公斤4.4元价格收购。”林金福说,因为厚壳贻贝价格还有上升的空间,他们就一口回绝了。
林金福只是椒江念活念好“现代渔业经”的代表之一。一些在现代渔业生产经营方面起步比他早的,大有人在。比如,大陈岛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俞淳,1998年开始从事浅海普通网箱养殖大黄鱼。目前,该公司大陈黄鱼年销售额已达2000多万元,不但热销全国,而且还出口日本、韩国等地。
值得注意的是,林金福公司参加的新型养殖设备开发项目还被列入科技部“863”计划。
渔业转型升级加快
近几十年,随着海洋资源匮乏、传统近海捕捞衰竭,不少椒江渔民捕鱼经济效益逐年降低。
怎么办?椒江一方面加大渔民转行就业力度,另一方面在现代渔业上大做文章,加快推进渔业转型升级,努力形成集生产、加工、流通、销售于一体的现代渔业产业体系。
去年,椒江共投入各类海洋机动渔船1137艘,其中从事拖网的钢质渔船597艘,比上年增加74艘。与此同时,一批高效低耗的海洋捕捞作业方式得到发展,如高口拖网、大网目三重定置刺网、四指高目流刺网及母子式延绳钓。
海洋养殖方面,该区在大陈海域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人工鱼礁的基础上,进行了黑鲷、鲍鱼、扇贝、乌贼、荔枝螺、贻贝、紫菜、羊栖菜等增殖放流,延缓了海洋岛礁性鱼、贝及头足类资源的衰退速度。目前,已取得一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比如,“一江山岛”和“大陈洋”牌大黄鱼、米鱼等产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一江山岛”牌大黄鱼获省渔博会“双十大”奖,“大陈洋”牌大黄鱼获省渔博会优质奖。
此外,该区还充分挖掘海岛渔业特色优势,引导渔民开展生态养殖与观光、海上垂钓与餐饮。“过一天渔民生活”等休闲渔业旅游,吸引了上海等周边地区市民来椒江旅游。据统计,去年椒江共接待游客658.94万人次,旅游收入54.6262亿元,同比增长22.6%。
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