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长江中下游地区经历了连月的大旱后,又出现旱涝急转。6月17日的强降雨给浙江、安徽、江苏、江西、贵州、广西、湖南等地区造成汛情和洪涝灾害。相关研究人员认为,洪涝灾害对农产品的危害小于旱灾,但水稻种植将受到一定的影响。从去年底以来的极端天气已经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菜籽、棉花、小麦等农作物以及淡水养殖业造成了严重影响,目前来看减产已成定局。农产品产量下降或使通胀形势更加严峻。
截至6月19日7时,浙江省因洪涝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8.4亿元。据媒体报道,多年未遇洪灾的杭嘉湖地区近日抢割小麦、油菜等农作物。但由于收割、烘干设备短缺,造成大量已收割小麦腐烂或者品质下降为饲料级。
来自安徽省民政厅的消息则称,强降雨已经致使农作物受灾面积89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3.41亿元,其中农业损失5.24亿元。
江西防总最新统计显示,本月14日开始的强降雨,目前已造成江西省34个县市433乡镇受灾,共造成249万亩农作物受灾,受灾人口204万人,倒塌房屋3090间,直接经济总损失26.7亿元。
此外,暴雨还造成湖北省内31个县市区受灾,农作物受灾261.2千公顷,贵州省农作物受灾31.5万亩,粤东四市出现灾情,20多万亩农田受灾。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统计显示,近期的强降雨缓解了长江中下游大部分地区的旱情。受旱面积减少八成。但由于降雨分布不均、部分旱区雨量不大,目前湖北西北部、安徽淮河以北及江苏北部地区仍有旱情存在。
持续数月的大范围干旱刚过去,洪涝灾害又至。市场尤为关注灾害对长江中下游农业造成的影响。据农业部农情调度数据,截至6月15日,全国已夏播农作物1.79亿亩,完成计划的34.1%,同比快1个百分点。
相关行业研究员分析称,早稻、菜籽等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传统作物,此前持续数月的旱灾致使这些作物的长势普遍较差,亩产量出现明显下降。此外缺水造成田里无墒,影响了中稻的播种时点。早稻在夏粮中的比重仅占1/3,而且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产量占全国总量的四成,原本的干旱对夏粮的影响较小。但现在紧接着而来的洪涝灾害则将加深对农业生产的不良影响。眼下正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早稻收割、中稻移栽、部分地区夏播的季节。持续的降雨将影响早稻的收割。虽然水稻对洪水的耐受能力较强,仍有一定数量的稻秧会被冲走。如果洪涝灾害持续时间长将影响农民补种的热情,因此对秋粮的产量预计难以保持乐观。
前段时间的干旱使长江中下游几大淡水湖面积急剧缩小,严重影响淡水养殖业。鲢鱼、鲫鱼、鲤鱼等常见淡水鱼价格连续上涨,涨幅达20%至30%。齐鲁证券分析认为,随着近期的持续降雨,占我国淡水水产量50%以上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旱涝急转,鉴于4至5月水产最佳投苗时间已经过去,目前的洪涝灾害又降低了养殖者后期投苗的积极性,淡水产品下半年将面临减产压力,海水养殖产品将起到部分替代作用。
也有分析人士认为,长江中下游农产品减产,供需不平衡将加大抗通胀的难度。
交易所要求相关上市公司及时公告受灾情况
近期以来,持续的高强度降水侵袭南方多个省份,多地出现汛情和洪涝灾害,数百万人口受灾,经济和财产损失严重。记者就此联系了多家相关上市公司,据了解,多数上市公司并未受太大影响,经受住了洪灾的“大考”。
连日的暴雨令浙江诸暨部分堤防渠道决口,但一家当地上市公司目前还在正常经营中。山下湖董秘马三光表示,目前上游、下游被淹,而公司处在中游,因此并无大碍。据了解,公司在湖南、湖北的养殖基地也没有受到影响。
同处诸暨的盾安环境虽然距离决口处不远,但也未受到影响。公司董秘何晓梅称,鉴于所处地势较高的优势,公司运作未受影响。与此同时,江南化工也因为地势高,“暂时没有影响”。公司董秘方基清称,公司的库房防雨防水方面较好,而且公司的产品是乳化炸药,雨水对其影响不大,只是下雨可能会影响矿山的开工。
与江南化工同属安徽宣城地区的司尔特,因受益于附近有安徽省最大的水库,也没有受到影响。董秘吴勇告诉记者,公司从生产到进库是全封闭的,不会受到雨淋或受潮影响。同时,公司今年加大了产品推广力度,预计上半年业绩会比之前预计还要好。
另据记者获悉,华新水泥公司方面称,“6月份的出货量受到强降雨影响,出货量降幅在20%至30%”。
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交易所对洪涝灾害也相当重视,要求相关上市公司一旦受到重大影响,要立即公告。各上市公司也纷纷向记者表示,如果有情况发生,会即时出具公告。
记者20日从民政部获悉,针对未来一周黄淮、江淮、江南北部、华南及西南地区东部可能发生的又一轮降雨过程,国家减灾委、民政部20日紧急启动国家救灾预警响应,同时向江苏、安徽、福建、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等9省,以及合肥、福州、武汉、南宁、成都、昆明等6个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发出紧急通知,安排部署此次降雨过程应对工作。
截至目前,针对6月份以来南方暴雨洪涝灾害灾情,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先后启动2次国家救灾预警响应和6次国家救灾应急响应,派出7个工作组紧急赶赴灾区,查看灾情,协助开展救灾工作。
长江流域持续强降雨天气已导致长江干流水位全线暴涨。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监测数据显示,至20日14时,长江上游的寸滩,中游的沙市、武汉,下游的大通等重要站点的水位分别达到166.02米、37.55米、22.75米和11.98米,分别比18日上涨了1.04米、0.78米、1.09米和1.06米,日均涨幅接近0.5米。
而与洞庭湖、鄱阳湖相通的长江城陵矶和湖口水位,也依次上涨了0.60米和0.97米,分别达到了28.39米和16.91米,比今年干旱最严重时5月15日低点上升了6.13米和8.09米。
从6月10日长江入汛以来,长江流域出现持续时间长达1周左右强降雨之后,中央气象台18日又将暴雨预警连续提升两级,发布暴雨橙色预警。
接连两日的大到暴雨,从四川盆地到江汉平原再到长江三角洲一线,横扫了长江沿线。重庆东南部、贵州大部、湖北南部和东部、湖南中北部、江西北部、安徽中南部、江苏南部、上海、浙江中北部、广西南部、广东中南部、云南东北部等地相继出现大规模强降雨。其中,湖北东部、江西北部、安徽南部和大别山区、江苏西南部、浙江西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遭遇大暴雨袭击,局部地区出现干旱之后的涝灾。
记者20日从民政部获悉,6月3日以来的南方暴雨洪涝灾害共造成175人死亡,86人失踪。
3日以来,南方部分地区相继出现4次强降雨天气过程,导致长江中下游、西南及华南地区部分省份多次遭受洪涝、滑坡、泥石流灾害。
据统计,3日以来的南方暴雨洪涝灾害共造成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13省86个市510个县3657万人次受灾,175人死亡,86人失踪,紧急转移安置164.2万人次,直接经济损失350.2亿元。
记者20日从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获悉,6月18日以来的强降雨造成浙江钱塘江干支流水位复涨,部分站点水位再创今年以来的新高。
据监测,19日22时12分,上游干流衢州水文站洪峰水位63.80米,超过保证水位0.11米,相应流量5900立方米每秒。受支流金华江和上游干流衢江来水共同影响,20日7时30分,钱塘江中游干流兰溪水文站洪峰水位31.86米,超过保证水位2.72米,相应流量11100立方米每秒,较上次洪峰水位高0.32米,水位列1955年以来第1位。1955年6月实测最高水位33.48米,调查最大流量20400立方米每秒。
国家防总办公室副主任束庆鹏介绍,国家防总高度重视钱塘江的汛情,多次会商,并发出通知要求切实做好大洪水的防御工作,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作为工作的首要目标,并派出工作组赶赴浙江指导防汛抢险工作。6月20日5时30分,浙江省防指要求钱塘江沿江有关市、县、区按照防洪预案要求,尽快撤离危险地段群众,保证重要防护目标安全。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