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苏州的最低气温已逼近0℃,让许多人觉得很不适应。不过,对素有“食藻鱼”之称的花鲢、白鲢,以及被誉为“亚洲美人鱼”的胭脂鱼来说,却是回归大自然的好时节。为此,我市投入资金81万元,组织了这次放流活动,共放流白鲢、花鲢鱼种近70万尾,此外还有长江特有的珍贵鱼类胭脂鱼种6950尾,东方暗纹豚1万尾。
市农委方面介绍,今年是苏州市长江放流规模最大的一年,早在3月份,长江太仓段就放流四大家鱼(青鱼、草鱼、白鲢、花鲢)、扣蟹、东方暗纹豚等水产品种;7月12日,又根据长江中游等地遭遇干旱、渔业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举行了长江中下游渔业资源修复放流同步行动。连同昨天的活动,全年共放流各类鱼苗800万尾,数量创下历年之最。
值得一提的是,长江增殖放流的鱼种都经过了精心的挑选。这种挑选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苗种大部分来自省级水产苗种繁育基地,经专家小组检验合格。二是品种全部是长江原有的品种,如四大家鱼等,其中花鲢、白鲢可以吞噬蓝藻等浮游生物,可以起净化水质的作用; 而胭脂鱼属于国家二级珍稀鱼类,长江里资源已经不多,为此,我市去年就在长江里放流了1500尾胭脂鱼苗,本次放流的数量更是去年的4倍多。
长江是苏州的重要饮用水源地,是苏州人的母亲河,保护长江水水质,跟保护太湖水、阳澄湖水一样,都是保护我们的喝水安全。同时,长江也是我国淡水渔业的摇篮,是淡水渔业资源的基因库、经济鱼类的原种基地。但随着水电开发、挖砂、沿岸工业建设以及生产生活污水的排放,长江生态系统遭受严重影响,许多物种已处于濒危状态,加大鱼苗放流力度,合理安排放流结构,无论对改善长江水质,还是对恢复长江渔业资源,都具有重要意义。从监测数据和渔民的反映看,这几年长江人工增殖放流的鱼种,捕获量都明显增加,苏州段长江水水质退化的现象也得到了有效遏止。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