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寒来暑往,每年冬季低温都会给水产养殖业带来很多困扰。最大的挑战在于温度,一些鱼虾池塘不得不在冬季搭起冬棚,而也就是冬棚,使池塘内部形成一个“小天地”,保持其中各种养殖条件的稳定便是对越冬养殖的最大考验。
虽然有不小的风险,但仍有不少养殖户希望能够在这个冬季“下下赌注”,给一年最后的季节创收。可以看到,一些养殖区域,如珠三角、福建地区的对虾冬棚养殖;华南地区的罗非鱼养殖;广东中山、珠海等地的河豚养殖……都会在冬棚上下功夫,对虾从业者有句话说得好,“养虾不养冬棚虾,养了一年也白搭”。
如同2011年,冬季降温时间较早,很多准备越冬的养殖户早早就开始搭建冬棚,而这几年,冬棚材料水涨船高。可见越冬养殖风险虽大,但是能够养殖成功,收益也非常可观。
面对冬季特殊的养殖条件,能否在越冬管理上把握一些关键点,顺利越冬?针对这一话题我们征集了部分越冬养殖技术稿件,他们的思路和实践,对目前的越冬养殖或许是一种借鉴。
2011年冬季是否严寒,现在还不得而知。但无论是否搭冬棚,甚至在不搭棚条件下,我们该如何降低罗非鱼的越冬风险?
文/ 广东海大集团江门大区 陈伟涛 龙滩
每年开春时罗非鱼价比较高,广东江门地区部分养殖户为了来年搏个好价钱,会选择小、中、大规格罗非鱼及鲳鱼、鲮鱼等过冬。江门地区罗非鱼养殖搭棚越冬的区域,主要是杜阮、共和平岭等地,而开平、恩平、台山等地基本不搭冬棚。
2011年冬季是否严寒,现在还不得而知。但无论是否搭冬棚,甚至在不搭棚条件下,我们该如何降低罗非鱼的越冬风险?
当连续多天低温,且是阴雨天气、终日不见太阳时,便会大批量冻死罗非鱼。
主要是指冬季池塘水质太肥,有机物耗氧较大,造成整个水体缺氧,导致鱼类浮头。尤其是在凌晨时候,水体缺氧最厉害,而且气温、水温均是每天最低值,更加容易造成鱼体冻伤。
当水温转暖时,罗非鱼及病原细菌活动渐趋活跃,水温、溶氧及ph值等环境因素发生变动,或多或少都会使鱼类产生应激反应。当罗非鱼体内营养元素不足时,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在应激条件下易受病原体、寄生虫侵袭。
鱼塘基建等养殖环境及周边大环境我们难以改变,但可以通过增强鱼体抵抗力,来避免虫菌损伤鱼体,达到安全越冬的目的。
增强鱼体抵抗力。在罗非鱼越冬前半个月,做好补充营养工作。选择高档膨化料,投喂率约为1%,并补充维生素。
杀虫杀菌减少感染和损伤。过冬鱼一定要在10月底之前用广谱性杀虫药杀虫2次,两次分别使用不同药物,时间间隔为5-7天;第二次杀虫后的3天内进行杀菌,建议最好使用聚维酮碘杀菌。
减少罗非鱼浮到温度较低的上层。建议在9-11月中旬前每10天进行一次改底,保持底部溶氧足。
常见普通池塘,越冬期间建议放养密度见表1。池塘套养一定量的鲫鱼、白鲢,对清底、保水很重要。鲫鱼相对于鲮鱼来说耗氧少,在水温较低的情况下,照样能够活跃地清理立体养殖所带来的猪粪。
增氧剂好过增氧机。在寒潮来的前1天就把增氧机打开,直至寒潮结束后2-3天,这样可避免温度剧降带来的水体强对流,导致鱼应激死亡。越冬或寒潮下雨期间,如缺氧可以泼洒增氧剂增氧,建议在寒潮发生的几个晚上8-9点下粒粒氧,效果非常显著。
(1)加深水体:越冬期间尽可能地加深水体,使水深在2.5米以上。
(2)抽深水井水:越冬期间,当水温在15度以下时,不停地往越冬塘中抽深水井水,可以使鱼塘部分水体水温提高2℃-3℃。
(3)立挡风墙:对于不方便避风的鱼塘,立一堵挡风墙,可以弥补其缺陷。挡风墙就是鱼塘的北端用毛竹、彩条布或其它料材立一堵阻挡北风的墙,高度一般在3m左右或更高。挡风墙的作用就是阻止北风搅动水体,避免水体上下对流。
(4)移植水葫芦:有条件的池塘,寒潮来临之前可移植水葫芦,一般不超过水面1/4,用竹竿将水葫芦控制在上风一定范围内,对池塘的水质改善和水体保温都有一定效果。
(5)预防水霉病:水霉病并不可怕,但往往由于没能及时发现并引起重视,成为造成过冬死鱼的主因。因此巡塘是日常工作,看到1-2条罗非鱼出现死亡时,应立即采取措施。出现鱼浮头情况时,一定要马上使用聚维酮碘或者水霉净等药物进行全塘杀菌预防。
表1 普通池塘越冬期间建议放养密度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