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农业信息化,不是单纯地实现“网络到村入户”这么简单,而是要让农民把信息网络与技术用好用足,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与水平。盛夏时节,记者走访山东各地,体验了一场以应用为先的农业信息化“之旅”。
作为湖中面积最大的岛,谁也不会想到就在几年前,微山岛还是一个收不到手机信号,除轮渡外再无其他沟通方式的“信息孤岛”。而现在,整个微山岛架起了千米光缆,已有800多渔业养殖户实现3G上网和光纤上网,并因此成为湖区养殖户致富的新手段。
微山岛水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承超告诉记者,自己曾经和岛上的许多人一样是个普通的渔民,每年捕鱼、养鱼的收入只有几万元。可自从2002年成为岛上最早用上网络的养殖户后,他的生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十年间,他的鱼塘已扩展到200余亩,年产值过百万。
“从网上学养殖,试着引进新鱼苗。在阿里巴巴、水产网上发布自己的养殖信息,接订单,找客商。现在我光QQ群就有20多个,每个群里光客户就近400个。最近我销售一批田螺,若是样品送过去费时费钱,现在通过摄像头可以直接让客户看到货。”杨承超告诉记者。
“目前,我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生意是通过网络做成的。像现在我养的鸭嘴鱼、水蛭都是在网上看到的商机后引进的。”除了自己受益,去年当选合作社的理事长后,杨承超还主动教起了合作社其他养殖户学起了“冲浪”。
据了解,杨承超所在的微山县上庄村共有61户养殖户,平均每户年纯利润在10万—15万元之间。“不会上网就等于少了条财路。今年我们还准备统一升级电脑,合作社的网站也将于年底上线。”杨承超说。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