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产新闻 | 独家专题 | 渔商阿里 | 渔资团购 | 水产人才 | 市场行情 | 水产技术 | 对虾网 | 会议展会 | 水产视频 | 水产论坛

企业推广

  • 资讯
  • 技术
  • 产品
  • 企业
  • 招聘

搜鱼高级搜索对虾  罗非鱼  金鲳鱼  草鱼  石斑  泥鳅  黄鳝  海参  小龙虾  鳗鱼  大闸蟹  

中国水产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水产新闻 > 国内新闻 > 综合新闻 > 正文

大菱鲆引进20周年回顾与展望

发布时间:2012/9/29 9:15:02  来源:水产前沿  编辑:吴佩佩  我来说两句我来说两句(0)
旺旺好渔资电商平台
核心提示:1992年,是中国海水鱼类养殖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雷霁霖先生经历了长达11年艰苦努力,终于在英国Howell博士和West先生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中国大菱鲆之父”——雷霁霖

 




  1992年,是中国海水鱼类养殖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雷霁霖先生经历了长达11年艰苦努力,终于在英国Howell博士和West先生的热心帮助下,使大菱鲆飞越欧亚长空从英国引进中国。这一年,象征着“多宝多福、鲆鲆安安”的多宝鱼——大菱鲆,首次来到中国安家落户,开启了海水鱼类良种引进的先例,经历了长达20载跌宕起伏的“异国生涯”,大菱鲆养殖产业进入向工业化迈进的新时代。
  
  2012年正值大菱鲆成功引进中国20周年,20年光阴,历史一瞬。20年间,大菱鲆一条鱼托起一个大产业,并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蓬勃发展,使北方的养鱼产业由传统方式提升到工业化水平,使沿海渔民提前致富奔小康,这对于我国北方沿海来说无疑是一项难度巨大的科研和产业化工程。
  
  回顾20年的奋斗历程和辉煌成就,任何一个亲身经历了大菱鲆产业曲折发展的人士无不感慨万千,当今天站在中国海水鱼类养殖产业发展的高度重新审视这段历史,我们更加心潮澎湃:“大菱鲆的引进带给中国的不仅仅是一条鱼,它为中国海水鱼类养殖业带来了新的思考、新的冲击、新的模式、新的理念和新的变革,大菱鲆开启了中国海水鱼类养殖业发展的新时代!”
 


青年时期简陋的工作环境
  
  历经11年引入中国
  
  “中国大菱鲆之父”——雷霁霖,是一位胸怀理想、充满追求、奋力拼搏的开拓者。 雷霁霖自1958年山东大学毕业分配到黄海水产研究所从事鱼类增养殖研究,至今已有54年。在成功引进大菱鲆之前,他已经研究过20余种经济鱼类,然而面对当时我国北方沿海养鱼有“越冬难”和实现规模化生产更难的现状,他心中万分焦急。
  
  过去的实践证明,我国北方沿海冬春季水温低,一些肉食性、温水性和暖水性养殖品种,都要在人工条件下越过一个甚至两个冬季才能达到上市规格。生长慢、周期长、投入大和能耗高成为实现其产业化的拦路虎。他深知,要赶走这个拦路虎,就必须去寻找既耐低温又能快速生长的养殖品种!为此,他提出了我国北方沿海应选择冷水性品种和进行工厂化养鱼的发展新思路。   经过对北温带鱼类区系的地理分布和产业开发进行全面分析后,雷霁霖决定从东、西方国家纬度相近水域的自然种群中筛选出优质冷温带鱼类良种。经过长期对比和分析,他最后选定了原产于大西洋东北部沿海的大菱鲆良种,大胆提出跨洋引种,将其培植成适应于我国北方工厂化养殖的主养品种。20世纪80年代初,雷霁霖获得联合国粮农组织资助赴英国考察海水养殖的良机。在英国学者Howell博士的热情支持下,他实地考察了英国大菱鲆及其工厂化养殖。可惜当时的国际关系尚不成熟,不能马上将喜爱的鱼苗带回中国,他们只能把双方的默契作为交流和友谊的桥梁。在长达11年的不懈努力下,功夫不负有心人,在1992年8月,终于在Howell博士和West先生的热心帮助下将大菱鲆引进中国。
  
  首次自主攻破育苗难题



2002年6月与学生一起检查怀卵的大菱鲆亲鱼


  
  对于一个新引进的品种来说,驯化和养殖固然重要,然而,更重要的是种子工程的突破。因为这将决定该品种能否长期适应客居地生活环境,并在此繁衍生息安家落户。
  
  大菱鲆在原产地野生条件下,每年只能繁殖产卵一次,而且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尚不能像真鲷、牙鲆一样自行产卵、受精。在欧洲,大菱鲆虽早已形成规模化生产,但至今仍未解决人工条件下的自然繁殖技术问题,人工育苗成活率至今仍远低于其他经济鱼类的水平。由于大菱鲆的育苗技术难度很大,欧洲国家予以保密,专利技术十分昂贵。因此,国家科委、山东省科委和国家农业部十分重视这一引进项目,并连续多年资助开展研究工作。
  
  为了尽快突破大菱鲆的育苗难题,雷霁霖和青年人一起,常年奋战在科研和生产第一线,奔波于研究室和实验点,忙碌在育苗池边,不顾疲劳,认真细致地研究分析。课题组首先遇到的难题是很难掌握雌鱼卵子的成熟度,不是采不出卵就是过熟了,即使采出了成熟卵,也未必能有成熟优质的雄鱼相匹配。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他们把每尾排卵的亲鱼做好了标记,逐尾记录它的排卵间隔时间和质量。经过几年工夫,终于找到了大菱鲆亲鱼狭窄的排卵“窗口”和排卵的高、低峰节律,逐步走向了自由。
  
  大菱鲆的早期育苗也十分艰难。因为它的卵径小,自身携带的营养少,必须人工细心呵护,及早提供适宜的饵料,否则,就将全军覆没。更严重的是它的发育早期有鳔器官的发生和消失过程,开鳔的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早期鱼苗的成活率。他们查清了鳔器官的形成和充气规律,对水质、充氧和营养进行了合理调节,突破了这一早期育苗成败至关重要的关键技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以雷霁霖为首的课题组研究和掌握了光、温控制技术,攻克了大菱鲆亲鱼在人工条件下的分批成熟产卵、连续多茬育苗的关键技术,使之达到了国际同类技术水平。
  
  播下辛勤的种子,就会迎来丰收的喜悦。1998年初到1999年初,雷霁霖带领课题组利用自行设计的培苗系统和光温控制技术,首次在山东蓬莱市鱼类养殖实验场突破了大菱鲆连续多批次、大规模工厂化育苗关键技术,半年累计生产大菱鲆苗100多万尾。专家鉴定认为,该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发展规模化养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鲆鲽养殖转向工业化



2006年5月工厂化养殖大菱鲆成绩斐然,喜上眉梢

 



参加北戴河试验站
  
  为解决我国北方养鱼受冬春季低水温制约的问题和节能降耗,雷霁霖创造性地提出开发地热和工厂余热利用的倡议,还提出了“北苗南养”、“南北接力”等产业化发展方案。20世纪80年代初,他就向山东省提出了开发黄岛发电厂余热利用的倡议并得到实施。
  
  在突破并成功掌握了大菱鲆苗种培育的关键技术后,雷霁霖清醒的认识到原始落后的生产方式势必会阻碍大菱鲆以及海水鱼类养殖产业的良性发展,必须尝试并推广与之相适应的工厂化养殖新模式。为此,雷霁霖根据北方沿岸带的地理特征和产业现状首创了大菱鲆“温室大棚+深井海水”工厂化养殖新模式,随着大菱鲆产业如火如荼的发展,工厂化养殖新模式也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推广,新的工厂化养鱼的理论和实践如雨后春笋般扩展开来,有效地推动了我国海水养殖“第四次浪潮”的形成和发展。
  
  自1999下半年起,大菱鲆商品鱼价格在广州、深圳市场上一路飙升,最高时达800元/kg,160-200元/kg,并维持了相当长的时间。在高额利润的驱动下,大菱鲆的产业迅速在我国北方沿海生根,并向江南沿海延伸,一举成为我国北方沿海鲆鲽类养殖的主体模式和支柱产业,为3800多户渔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根据鲆鲽类产业技术体系的统计资料,2010年全国大菱鲆工厂化养殖面积为464.9万m2,占大菱鲆总养殖面积的99.4%(其它养殖面积甚少)以上。大菱鲆成为名副其实的“多宝”鱼。同时,在大菱鲆育苗和养成主体产业高潮迭起的带动下,激发了饲料、渔药、设备、建筑、地质勘探、打井、环保、活鱼运输、加工和营销等多种相关产业的发展,给这些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与空间。它们之间相辅相成,构成一条庞大的产业链,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创业机制和创业氛围。
  
  药残事件敲响警钟
  
  2006年11月17日,上海市药监局发布消费预警,在上海水产品批发市场的鲜活多宝鱼身上检测出硝基呋喃类代谢物。由于上海市药监局当时宣称,长期大量摄食硝基呋喃类化合物存在致癌的可能,一时间,多宝鱼被看作是“致癌鱼”、“毒鱼”,销量大减。此举顿时令全国的多宝鱼养殖户损失惨重。虽然后来上海市药监局重新解释道,含有致癌物质的食品和“致癌食品”并非同一概念,但已于事无补。
  
  雷霁霖将此次事件既看成是一场灾难,也当成是产业发展的一个新转机。他说:“年轻的多宝鱼产业发展,如同一个人成长一样,在年轻时受点挫折是件好事,这对于多宝鱼产业的成长过程来说,是一次痛定思痛的极好鞭策。”在经历了“多宝鱼事件”洗礼之后的今天,产业人警醒了,大菱鲆的养殖质量提升了,产量也在不断上升、价格逐渐回暖,消费市场也已从几年前的广州、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扩展到二线城市,现在甚至新疆、西藏等内地城乡都有大量消费人群。
  
  对于大菱鲆目前热销的行情,相关人士认为,大菱鲆养殖整个行业经过重新洗牌,目前已经走向成熟,加上大菱鲆本身的营养价值确实高、口感好和有深刻的文化寓意,在近海捕捞业行情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大菱鲆将会持续得到市场的认可。
  
  水产养殖工业化之路
  
  目前,“科学养鱼”的概念已涵盖了整个水生经济动植物的养(种)殖,并已进入了工业化的新时代。为了加快转变中国海水增养殖业的经济增长方式,使之由现行的线性经济转变为循环经济,要彻底改变传统观念,以工业化思路为指导,以节能减排为目标,站在战略高度,整合优质、高效、环保的软硬件生产要素,通过海基和陆基两条路径,研究、集成、配套、组装“四化养殖”技术,宏观规划、合理布局覆盖全国沿海的各类养殖主产业,使之走上工业化管理道路,全方位提升产业的运作模式,在中国沿海全面架构起符合国情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水养殖大产业,这无疑是我们水产人共同的、长远的奋斗目标。
  
  工业化养鱼是指集现代工业技术于一体的工厂化、集约化养殖模式。狭义的或典型的工业化养鱼是指陆基封闭式或半封闭式循环水系统养鱼;广义的工业化养鱼则涵盖了陆基工厂、大塘循环水养殖、海洋牧场、现代化深水网箱等生产模式。
  
  由于这一类养殖产业都是依托现代工业基础而建立起来的集约化养殖模式,都具有养殖装备先进,养殖环境可控,单位水体养殖密度高,产量高,养殖全过程可以采用机械化或自动化操作,管理、收获、质量安全等容易控制,产品可以做到均衡上市,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良好等特点,所以被国际上公认为是现代化海水养殖产业的发展方向。
  
  尤其对全封闭式的陆基工厂化养殖模式来说,更以工业化理念为指导,将育苗、养殖、加工、营销等系列生产工艺通盘纳人工业化管理流程之中,所以被称为一项典型的海水养殖工业。此类工厂化生产不受地域、岸带和气候条件的限制,整个系统可以配套、组装,按需搬迁至任何地方进行生产。由此可见,由传统方式的养殖转向工业化的生产,是推进中国海水养殖工业走上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大菱鲆养殖造就起来的当代新兴养殖工业,已超出了单纯的品种选择和引种繁育。它不仅包含丰富的技术内涵,还包含了生产观念的转变、生物保安观念的树立、科技意识的提升、食品文化的进步以及国际交流的扩大等多方面社会效应。在当前技术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大菱鲆养殖产业出现了一个由初级工厂化养殖向高级工业化养殖转型的大好时机。
  
  确立这一战略目标的前提是,现有的大菱鲆养殖已经具备了工业化养殖的初步基础。为了今后取得更理想的产业转型效果,首先需要官、产、学、研各界统一认识,提出切合实际、科学合理的产业转型、提升方案,然后通过大协作方式推动全盘计划的实施。总体思路是,从现代渔业建设的全局性、战略性和关键性考虑,确立以工业化理念为指导、以开发低碳养殖(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发展方向,借助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和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实施的大好时机,充分发挥大菱鲆养殖产业已有的优势,全方位、高起点,循环利用资源、实施海陆统筹联动,因地制宜地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构建起海基(生态型)和陆基(集约型)两大类型的工业化养殖模式,以便加速推进大菱鲆养殖产业由线性经济向循环经济方向转变。
  
  进而依靠科技进步、政策支持和龙头企业的组织带动,在沿岸带、浅海区和深水区构筑起若干个具有“四化养殖”内涵的、可持续发展的大菱鲆工业化养殖产业群和产业带,借此不断提升大菱鲆养殖在海水养殖业中的经济和战略地位,为我国的海水养殖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树立典范,从而引领我国海水鱼类养殖大产业迈向工业化的新时代。(文/图 国家鲆鲽类产业技术体系 刘滨 关长涛)

编辑:吴佩佩 访问人次:4289 关键字:大菱鲆,  >> 更多资讯进入水产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用户昵称:

评论内容:
滑动完成验证:
 

品牌推广

咨询:0779-2029779

第十七届农聘中国水产人才网络招聘会

农聘-水产人才网

猎弧英雄

虾青素

强肝

手机版水产门户网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水产前沿广告

海洋与渔业

图文推荐

更多

最新综合新闻

更多

红法活体虾青素

今日要闻

更多

热点推荐

更多

关于我们 | 企业推广

会员服务 | 网站动态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付款方式 | 网站地图

服务专线:0779-2029779

传  真:0779-2030003

邮  箱:bbwfish@163.com

最具影响力的水产网站--水产门户网

广西南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桂ICP备110017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050073

X

中国水产门户网微信平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