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产新闻 | 独家专题 | 渔商阿里 | 渔资团购 | 水产人才 | 市场行情 | 水产技术 | 对虾网 | 会议展会 | 水产视频 | 水产论坛

企业推广

  • 资讯
  • 技术
  • 产品
  • 企业
  • 招聘

搜鱼高级搜索对虾  罗非鱼  金鲳鱼  草鱼  石斑  泥鳅  黄鳝  海参  小龙虾  鳗鱼  大闸蟹  

中国水产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水产新闻 > 国外新闻 > 海洋渔业 > 海洋综合 > 正文

可持续渔业的典范:加拿大象拔蚌渔业管理

发布时间:2012/12/4 9:48:26  来源:水产前沿  编辑:罗诗吟  我来说两句我来说两句(0)
旺旺好渔资电商平台
核心提示:以加拿大的象拔蚌渔业为代表,探讨如何在商业捕鱼与市场需求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建立起“可持续渔业”的框架和管理模式。这个话题,对当下的中国渔业管理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捕捞象拔蚌的渔船停泊在码头

 

  

  文/图 北京海桥市场推广有限公司 樊旭兵

  以加拿大的象拔蚌渔业为代表,探讨如何在商业捕鱼与市场需求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建立起“可持续渔业”的框架和管理模式。这个话题,对当下的中国渔业管理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随着海洋渔业资源的过度开发,越来越多的野生捕捞海产正远离我们的餐桌,成为普通百姓遥不可及的奢侈品,从天价的野生大黄鱼,到疯狂的长江刀鱼,还有争议巨大的鱼翅贸易。我们不禁要问:难道海中珍馐与持续利用,是一对天然的矛盾?难道鱼与熊掌就真的无法兼得?
  
  其实放眼世界,珍贵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渔业开发,这两者之间能很好兼顾的渔业比比皆是,比如:美国、加拿大、挪威和冰岛的北极红点鲑渔业,挪威和冰岛的大西洋真鳕渔业,阿拉斯加的太平洋鳕鱼渔业,美国和加拿大的珍宝蟹渔业,美国加利福尼亚和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的棘龙虾渔业,加拿大的牡丹虾渔业,美国阿拉斯加和加拿大的黑貂鱼渔业,美国阿拉斯加的三文鱼渔业,美国太平洋沿岸的长鳍金枪鱼渔业,美国大西洋沿岸的大眼金枪鱼渔业,等等。
  
  因为工作关系,笔者考察过上述渔业中的很多。这里重点以加拿大的象拔蚌渔业为代表,同时介绍其他加拿大的可持续渔业,与大家来探讨如何在商业捕鱼与市场需求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建立起“可持续渔业”的框架和管理模式。这个话题,我想对当下的中国渔业管理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加拿大象拔蚌介绍
    

  

  新鲜捕捞上来的A级加拿大象拔蚌

 

  

  出海捕捞象拔蚌

 

  

  刚刚四个月大的象拔蚌幼苗,用于增殖放流

  很多人都知道加拿大象拔蚌是顶级珍馐美味,世界上最好的象拔蚌产自加拿大太平洋沿岸的英属哥伦比亚省(简称BC省),但很少人知道象拔蚌其实是一类在世界各地冷水水域中广泛分布的海中巨蚌,也很少人知道象拔蚌是如何被捕捞和开发的。
  
  “象拔蚌”中文名称的由来,其实是香港人从其形状“象形”取名而来的。因为象拔蚌这类巨蚌都长着长长的虹吸管,很像大象的鼻子。象拔蚌最好吃的部分就是其象鼻部分,还有人从其特殊的虹吸管形状,判断其有壮阳的作用。
  
  加拿大象拔蚌宰杀和食用:1、用小刀插进蚌壳与蚌身之间虹吸管的底部,沿着壳边将蚌壳与蚌身分开,将椭圆状的蚌肚切掉丢弃;2、将切下的虹吸管,放入开水中漂烫,象鼻部分的外皮会起泡褶皱松开,剥掉外皮,露出里面嫩滑的蚌肉;3、将去皮的虹吸管从蚌身处切开,将黏在蚌肉上的皮碎清擦冲洗干净,顺着虹吸管两个气孔中间纵切成不分离的两半,并清洗里面的泥沙;4、将洗净的虹吸管蚌肉切成薄片,冰镇后即可用来做生鱼片或者涮火锅,肉质甘甜、嫩滑、爽脆,是海鲜餐馆中最顶级的美味;5、虹吸管的上半部,肉质较紧密,一般用来煲汤或做海鲜粥,也可以用来爆炒。
  
  其实,象拔蚌的英文名为Geoduck,在太平洋西北海岸尼斯克利印第安土语中,是“深挖”的意思。因为象拔蚌在海底是“穴居”动物,捕捞时需要靠潜水员潜到海底并从一米多深的洞穴中,将象拔蚌挖出。象拔蚌生活在潮间带至水深100米的海底,是世界上存活最长,体型最大的洞穴类蛤蜊,它能挖洞将自己埋在海底一米多深的泥沙中。
  

  

  海上的象拔蚌幼苗吊养平台

 

  

  满满一袋活象拔蚌出水

  

  庖开的象拔蚌的虹吸管


  捕捞象拔蚌时,潜水员需要潜到海底,在泥沙中发现其虹吸管外露的部分,或虹吸管伸到泥沙表面形成的沙纹,用手抓住虹吸管上部,再用专门的“刺枪”(定向喷水水枪),松开周围的沙层,才能你蚌从泥沙中拔出。
  
  其实世界上的象拔蚌有不少种,分类上都属于女神蛤属(Panopea)。女神蛤Panopea一词来自于希腊神话,她是希腊神Thespius和Megamede的女儿。
  
  女神蛤属中,最著名的是高雅女神蛤(Panopea generosa),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加拿大象拔蚌。高雅女神蛤在分布在整个北太平洋沿岸,主要分布于美国阿拉斯加南部、加拿大BC省、美国华盛顿州和加利福尼亚州,另外在墨西哥的下加利福尼亚州也有出产,以加拿大BC省出产的象拔蚌品质最好、最为出名。她的分布与加利福尼亚寒流的流经海域基本一致,该寒流带来象拔蚌生长所需的丰富的浮游生物和稳定的6℃-8℃冷水海流。
  
  女神蛤属其他品种还包括:阿根廷女神蛤(P. Abbreviata)、新西兰女神蛤(P. Zealandica)、产自墨西哥的球形女神蛤(P. Globosa)、产自日本韩国朝鲜的日本女神蛤(P. Japonica),日本人称为Mirugai,中国人称为象牙蚌或小象拔蚌、产自北大西洋西岸的大西洋女神蛤(P. Bitruncata),分布在美国的北卡罗来纳州到墨西哥湾沿岸。除高雅女神蛤外,日本市场常见的是Mirugai(日本女神蛤),中国市场上常见的是墨西哥水蚌(球形女神蛤)。
  
  加拿大象拔蚌,最初是20世纪70年代由早期移民到温哥华的香港移民发现的,他们从当地渔民那里收购象拔蚌,卖到香港,象拔蚌逐渐在香港流行起来,后来通过香港传入华南和中国其他地区,目前在中国的各大顶级海鲜餐馆都可以吃到加拿大象拔蚌,加拿大象拔蚌90%是出口到香港和中国大陆的。近年来美国华盛顿州和阿拉斯加的象拔蚌、墨西哥的象拔蚌也逐渐进入香港和中国大陆,并占据低端象拔蚌市场,高端象拔蚌市场仍然由加拿大象拔蚌占据。

  

  好大一只象拔蚌

  

  大厨在给象拔蚌剥皮

  

  象拔蚌运输中加人工冰块不用加水 

  在船上现宰杀的象拔蚌
  
  加拿大象拔蚌的可持续渔业管理
  
  加拿大象拔蚌的捕捞始于1976年,当时是没有限制的开放式随意捕捞。从1979年开始,加拿大象拔蚌渔业引入TAC(Total Allowable Catch,总可捕量)管理,并只发放了55张象拔蚌捕捞的许可证,TAC根据象拔蚌总生物量的一定比例确定。从那时起象拔蚌捕捞量逐年稳定增长;直到1987年,根据改进后的生物学调查结果,发现此前确定的象拔蚌捕捞配额过高,因此配额被降低下来,并保持稳定。
  
  从2005年至今,每年象拔蚌的捕捞配额为1600吨。象拔蚌年度捕捞配额量的确定,是基于保守的原则,按其探明总生物量的1.2%-1.8%(平均1.5%)来确定,这个比例远远低于加拿大其他渔业通常采用的、按总生物量5%确定捕捞配额的比例,因此采取的是“保守中的保守”的可持续原则。
  
  1989年,加拿大象拔蚌渔业开始实施单船捕捞配额(Individual Vessel Quota,简称IVQ),将年度捕捞配额平均分配给55个有执照的渔民,且可以全年捕捞没有时间限制,只要在当年内用完配额即可,但跨年作废。由于没有捕捞时间和季节限制,渔民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和气候、水温等自然条件,自行决定何时捕捞、捕捞多少,避免了由于集中捕捞、集中上市造成的市场价格剧烈波动。而且在一年内,某个渔民没有用完的捕捞配额,还可以在这55个有执照的渔民之间有偿转让。单船捕捞配额加上可转让,就是单船可转让捕捞配额(Individual Vessel Transferable Quota,简称IVTQ),这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渔业管理制度!
  
  国际上,渔业管理制度的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1)禁渔期和禁渔区,(2)TAC,(3)IVQ,(4)IVTQ。
  
  禁渔期和禁渔区是渔业管理的初级阶段,也是目前中国普遍采取的渔业管理制度,中国从1995年开始首先在黄渤海和东海实施禁渔期和禁渔区管理,并随后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该制度。该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捕捞强度、缓解捕捞压力,但禁渔区过后,万船齐发的奥林匹克式捕捞,往往将禁渔期和禁渔区的成果很快吞噬殆尽,主要原因是捕捞努力量过大!目前中国的禁渔期和禁渔区管理制度已经基本失效,亟待引入更先进的管理制度。

  比禁渔期和禁渔区制度更先进的制度是TAC总可捕量制度,中国在2000年修订新《渔业法》时,引进了TAC的概念,但在实践中没有得到有效执行。主要原因是:(1)TAC制度需要对被管理渔业资源的总生物量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因此需要大量的历史数据和大规模的海洋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当时中国在这方面还缺乏数据支持;(2)TAC制度对渔业执法能力,特别是船上检查、岸上检查、工厂检查、各地协调都有很高要求,否则就无法保证准确及时完整地掌握每种渔业的捕捞配额使用情况,而我们的渔业执法能力和渔政队伍的素质都存在缺陷。由于中国一直没有实施针对不同渔业的TAC管理,更先进的IVQ和IVTQ也无从谈起。
  
  IVQ和IVTQ的实施,都是建立在TAC制度之上的。因为只有能够对某种渔业实施TAC管理的国家,才有能力在TAC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捕捞配额分配到渔船(但不一定是平均分配)。而对单船实施IVQ管理,比对整个渔业和捕鱼船队实施管理的要求和难度更大。IVQ制度最大的优点是可避免奥林匹克式的集中捕捞(因为单船配额属于自己),使渔民可以在一年的任何时候根据具体情况从容捕捞。至于IVTQ管理,更是建立在渔船间配额买卖转让系统之上,并能及时掌握每条渔船的配额额度的使用情况,实现了配额“资源”有效利用。
  
  加拿大象拔蚌渔业的管理(也包括加拿大许多其他渔业的管理),都是在经历上述各个阶段后,逐步完善起来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加拿大从1979年就引入了渔船捕捞许可证(捕捞执照)制度,该制度是上述所有渔业管理制度的基石!
  
  捕捞许可证:(1)只发放给传统渔民(非渔民和兼职渔民没有资格申请),(2)一经发放原则上不再增加(如果要收回,政府需要根据当时市场价格出钱回购),保证已取得许可证的渔民的长久利益,(3)许可证与渔船直接挂钩,并对渔船的尺寸、马力、作业方式和渔具数量都有严格规定;(4)许可证与开放捕捞水域和开放捕捞季节(有些渔业不设捕捞季节限制,如象拔蚌渔业)直接挂钩;(5)优先发放给生计渔业的渔民(主要是沿岸小型渔业的渔民),对(生计渔民无法捕捞的)外海渔业才发放商业渔业许可证,保证商业渔业不与生计渔业争利。捕捞许可证制度,实际上确立了沿岸小型生计渔民长久稳定的入渔权和捕捞权,等于将某种渔业资源的所有权,永久性地分配给从事这种渔业捕捞的一群数量固定的传统渔民,通俗地说就是渔民捕鱼承包制!
  
  中国的农村土地承包制,曾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渔民捕鱼承包制和农村土地承包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为有恒产者有恒心!绝对应该尽快在中国实施。
  
  但可惜该制度一直没有在中国实施。中国对渔业资源的管理,一直是实施无配额的奥林匹克制,只要有经过登记注册的渔船,都可在禁渔期和禁渔区之外的时间地点随意捕捞。更为甚之的是中国还对渔民实施渔船柴油补贴,在柴油成本占捕捞成本70%的今天,这等于是鼓励和怂恿渔民继续对已经严重失衡的渔业资源继续滥捕滥杀!
  
  而且到目前为止,中国的渔业管理中,几个基本问题都还没有得到解决:(1)传统生计渔民的身份确认,(2)非渔民不得从事渔业,(3)商业渔业与生计渔业争利,(4)渔业资源量的调查与确认,(5)配额制下的检查制度完善,(6)渔业资源的属性问题。
  
  当时这55个渔民从加拿大渔业与海洋部(Department Of Fisheries and Oceans,简称DFO)获得象拔蚌捕捞许可证时,几乎是免费的。但今天由于象拔蚌已成为高档海鲜并供不应求,每个象拔蚌捕捞执照的市场转让价格已高达两百万加元。由于象拔蚌捕捞执照每年可为执照持有人带来稳定的利润,也由于一次性出售执照获得的现金需要缴纳40%的资本利得税,因此没有渔民愿意转让象拔蚌许可证这只“下金蛋的母鸡”!
  
  也许这里有人会问:难道有限的渔业资源就应该属于少数传统捕捞这种鱼类的渔民吗?渔业资源是不是应该属于全体公民吗?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其实在加拿大和发达国家,渔业资源被认为有三重属性:(1)生计渔业被优先考虑,渔业资源中很大部分被免费分配给传统的生计渔民(类似中国的农民可以免费获得户籍所在地的土地承包权,而城市居民不能获得农村的土地承包权一样)。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就是我们要尊重的渔民和渔业传统;(2)全体公民也部分地共同拥有渔业资源,主要通过休闲渔业许可证的方式实现。比如加拿大的珍宝蟹渔业,儿童可以免费得到每人每天4只、规定规格之上的雄性珍宝蟹的捕捞权,成人也可以通过(很便宜地)购买珍宝蟹游钓捕捞许可证的方式,获得与儿童同样的捕捞权;(3)在满足生计渔业和休闲渔业之外,商业渔业可以进入,但也必须遵守政府关于捕捞配额、开放水域、捕捞季节、捕捞规定、作业方式等等一系列的管理规定。
  
  加拿大的这种渔业资源的分配方式,很好地兼顾了传统生计渔民、全体公民(或消费者)、商业捕鱼者之间的利益,充分体现“和谐社会”的公平公正原则,可以有效地避免“公地悲剧”的出现,获得各方面的普遍认可和尊重。这种制度下的渔业管理,也就变得比较容易。而中国目前的渔业管理制度,没能很好地兼顾这三者的利益,过于偏袒商业捕鱼者的利益,在其中还掺杂渔业主管部门、渔政执法部门、甚至地方渔霸势力的利益,引起各方面的不满和利益关系的扭曲,因此执法难度和执法成本巨大!这其中的教训值得渔业主管部门认真反思!
  
  加拿大象拔蚌渔业的渔民自治
  

  

  

  

  


  在加拿大,渔业管理不仅仅是政府主管部门的事情,渔民也非常积极的参与并主动配合政府,渔民内部的自治做得非常成功,减轻了很多政府的工作负担。听起来很奇怪吧,因为在中国政府与渔民的利益是对立的,两者永远在玩着猫捉老鼠的游戏,而且猫与老鼠之间的关系有时还很暧昧!
  
  为什么加拿大渔民愿意配合政府工作,而且渔民自治做得好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就在于上面说到的渔船捕捞许可证制度。因为在加拿大每一种特定的渔业,都对许可证的发放有严格限制,持有许可证的渔民数量是固定的、不会随意增加,因此持有某种渔业许可证(如象拔蚌、黑貂鱼、海胆、牡丹虾)的那些渔民,就会自发地形成一个个小团体,成立相关的渔民协会(象拔蚌协会、黑貂鱼协会、海胆协会、牡丹虾协会),通过协会来维护他们自身利益,同时防止其他人入渔或偷渔,来侵害他们的利益。
  
  以象拔蚌渔业为例,55位象拔蚌渔民于1981年成立“海底捕捞者协会”(Underwater Harvesters Association,UHA),简称象拔蚌协会。这55个象拔蚌渔民每年除向政府交纳6000加元的捕捞许可证使用费外,每年还(自愿向)协会交纳40000加元的会费。协会利用会员缴纳的会费,开展很多针对象拔蚌渔业的自治活动,包括:
  
  1、出钱外包给一家第三方公司,自1989年开始开展各渔港象拔蚌捕捞上岸量的监察工作。这项工作对引入单船捕捞配额制度IVQ,有着重要的基础意义,因为有了由独立第三方提供的捕捞上岸量的渔港监察数据,渔民们才可以相互信任并自觉遵守IVQ制度。可以说,正是由于UHA的自我管理,才使加拿大渔业与海洋局DFO能够在1989年顺利地在象拔蚌渔业上引入IVQ制度。目前,UHA仍然支付大部分这方面的费用。
  
  这个实例告诉我们:只要把渔民的长久利益考虑周全,渔民是有动力来实施自我管理的,而政府只要顺势而为即可,甚至在管理费用支出上也可以大大降低!
  
  2、出钱开展象拔蚌的生物资源调查和监测。UHA出钱聘用4位全职的海洋生物学家、1位兼职的海洋生物学家,专门从事象拔蚌生物资源的调查和监测,并将数据提供给DFO,作为政府制定象拔蚌渔业管理措施和确定捕捞配额的依据。这种“老鼠替猫操心”的怪现象让人深思,背后的原因其实是加拿大象拔蚌渔民真心希望他们的象拔蚌资源被永久地好好保护和利用。
  
  3、出钱建立象拔蚌育苗场和开展增殖放流。UHA出钱建立象拔蚌育苗场,资助当地温哥华岛大学的贝类研究中心开展象拔蚌人工育苗试验,同时将育成的象拔蚌幼苗投入大海增殖放流,以实现象拔蚌资源的生态恢复。
  
  4、主动配合政府调整象拔蚌捕捞区域。BC省的象拔蚌捕捞分为三个大区(乔治海峡区、温哥华岛西岸区、北部区),以前这55个捕捞执照允许捕捞的区域分布分别为11个、15个、29个;近年由于离温哥华市较近的乔治海峡区和温哥华岛西岸区的捕捞强度较大,象拔蚌资源已经达到饱和,渔民们在政府指导下主动调整许可证的区域分布为6个、9个、40个,减少前两个区域的许可证数量,增加北部区的许可证数量,但许可证总数维持在55个不变。虽然到北部区域捕捞象拔蚌路途更远、难道更大、成本更高,但渔民们并无怨言。
  
  5、主动实施分小区的轮捕作业。在上述三个大区划分的基础上,渔民们又将每个大区各自划分为三个小区,合计九个小区。在每个大区,每年选择一个小区捕捞另外两个小区停捕,每三年为一个周期轮回。这哪里是捕捞啊,这简直就是把茫茫大海当成自己的“海田”,一个好的制度可以彻底改变人的行为。
  
  6、协会开展针对目标市场的营销。UHA每年都会出钱,同时申请加拿大政府的海外营销基金,到中国大陆、香港等象拔蚌主要的目标市场开展市场营销,提升加拿大象拔蚌的知名度,从而提升其市场售价。北京海桥市场推广有限公司是UHA在中国大陆和香港营销服务机构,2011年在上海开展准对主流媒体、高端餐饮、进口商经销商的推介活动,2012年邀请国内主流的美食旅游媒体去加拿大BC采访和深度报道,都取得明显效果。
  
  7、协会开展小规模的象拔蚌养殖。UHA出资成立一家象拔蚌养殖公司。象拔蚌养殖主要有潮间带养殖和潮下养殖两种,潮间带养殖的密度是后者的10倍,且生长速度快,但对潮间带的滩涂和海洋环境有破坏,因此在加拿大受到禁止。潮下养殖对海洋环境影响较小,加拿大BC省允许少量养殖,但政府对发放养殖许可证严格控制,因此BC省的象拔蚌养殖规模很小。BC省养殖象拔蚌的规格平均1.5磅,也比美国华盛顿州潮间带养殖象拔蚌平均规矩2磅要小。
  
  措施细节体现加拿大象拔蚌渔业管理水平
  
  因为渔民拥有永久的入渔权和捕捞权,因此对象拔蚌渔业管理也格外上心,下面两个细节特别能体现象拔蚌渔民对象拔蚌品质和可持续渔业的用心程度:
  
  1、捕获的象拔蚌不论大小必须上岸
  
  加拿大的很多渔业对最低捕捞规格都有严格规定,不足最小规格的渔获物必须当时放归大海,比如大龙虾、雪蟹、黑貂鱼,但对象拔蚌却没有最低规格限制,潜水员在海底捕捞上来的象拔蚌,不论大小都必须上岸,不允许丢回海中。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象拔蚌是海底穴居动物,一旦被从洞穴中“挖”出来,再放回大海就无法继续存活,无法回到它原来栖身的洞穴中去。这样的规定,虽然造成捕捞上岸的象拔蚌规格不整齐,但对减少丢弃象拔蚌现象是有利的。而墨西哥的象拔蚌捕捞,就没有这方面的规定,潜水员往往只把中等规格的象拔蚌上岸,而(市场需求量小的)过大或过小的象拔蚌就丢弃在海中,造成严重资源浪费。
  
  这使我想起一些国家为防止海上鲨鱼捕捞“割鳍弃肉”发生,规定渔船回港时鱼翅和鱼身重量的比例要满足一定要求(鱼翅重量占鱼身的5%,但允许“翅身分离”);但是有近50种鲨鱼的鱼翅重量只占鱼身重量的3%,这样会造成管理上的漏洞,无法做到有效杜绝“割鳍弃肉”;真正有效的做法应该是要求渔船将全部捕获的鲨鱼“翅身完整”地运回渔港。可见政策制定者如果没有渔民的参与和配合,制定的管理措施往往漏洞百出。
  
  2、每个象拔蚌的网兜承重不得超过50磅
  
  潜水员在水下捕获象拔蚌后,都会装进随身携带的网兜中,但象拔蚌的蚌壳比较薄,如果网兜过大,起网时下部的象拔蚌就会被上部的象拔蚌的重量压碎。为防止象拔蚌破损,规定每个网兜中的装象拔蚌的重量不得超过50磅 (22.7公斤)。这种措施也是渔民从实践中总结出来并告知政府的。
  
  其他加拿大渔业管理的管理措施
  
  其实,在加拿大很多其他渔业的管理,与象拔蚌渔业的管理都有类似之处。这里介绍一些其他渔业的管理,使大家对加拿大可持续渔业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有更深入的了解:
  
  1、渔业准入和渔民入渔权:在加拿大不论什么渔民,首先都有渔业准入制度和确定渔民的入渔权。非传统渔民是不可以从事渔业的,而传统渔民及其后代,都必须参加政府的渔民资格考试并取得合格证书,并需要每年一定时间亲自参与捕捞,否则就会被取消渔民资格。我们知道的龙虾、雪蟹、黑貂鱼、象拔蚌、海胆、海参、牡丹虾等各个渔业都是这样的。
  
  2、渔民协会的成立与自治:因为某个区域捕捞某个品种的渔民都是利益共同体,因此他们会自然而然地组织起来成立协会,一方面保护自己的利益,一方面与政府和外界沟通,一方面做好渔业自治,同时还负有宣传营销的职责。这些协会或代表整个国家的从事该渔业的全体渔民(如龙虾),或代表本地区的该渔业渔民(如象拔蚌),或只是代表某小渔区的捕捞该品种的渔民(如A区珍宝蟹、19区雪蟹)。目前比较活跃渔民的协会有:水底捕捞者协会(象拔蚌,55张许可证)、太平洋海胆捕捞者协会(海胆,110张许可证)、太平洋海参捕捞者协会(海参,85张许可证)、野生加拿大黑貂鱼协会(黑貂鱼,48张许可证)、A区珍宝蟹协会(珍宝蟹)、太平洋对虾渔民协会(牡丹虾,252张许可证)、19区雪蟹渔民协会(雪蟹,111张许可证)、加拿大龙虾理事会(龙虾,覆盖加拿大东部四省)等等。
  
  3、捕捞许可证的发放和配额:捕捞许可证是在确认渔民资格的基础上,按品种发放给渔民的,每个品种的捕捞许可证数量是相对固定的,而且一般不会发新的许可证,不同渔业的许可证配额分配是不一样的。象拔蚌、海胆、海参等渔业每个许可证的配额是一样的,而黑貂鱼渔业的许可证配额是视捕捞船的大小和马力数而不同的,这也是尊重当时的历史。不同渔业的许可证每年配额的数量往往也是变化的,如果是平均分配配额的话,就用当年的TAC除以许可证数量即可。
  
  4、捕捞许可证与渔船的关系:捕捞许可证与渔船并不完全是一对一的关系,有些渔船是单一渔业渔船(只可以捕捞一个品种),有些渔船是多品种渔船(可以捕捞几个不同品种),视该渔船的尺寸、马力、设备和网具而定。如果是多品种捕捞渔船,需要向政府申请同时几个不同的许可证并缴纳不同的费用,每个产品的捕捞许可证,都必须分别张贴在渔船明显位置,以备随时检查(如同中国的车辆年检证明一样)。在加拿大,很多捕捞象拔蚌、海胆、海参、扇贝的渔船往往是同一些渔船(因为都要靠潜水员下海作业,而且捕捞水域相同或相近);而捕捞龙虾和雪蟹的渔船不是同一些渔船,因为雪蟹捕捞渔场离岸更远、水深更深,需要更大马力的渔船和更大尺寸的陷笼。
  
  5、捕捞许可证的回购:如果渔业资源数量下降,或市场需求不足,政府会出钱从渔民手中按市场价格“回购”许可证(与股市不好时上市公司回购自己股票是一个道理)。比如2010年以来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加拿大龙虾的主要销售地美国市场萎缩,政府为维持龙虾的最低收购价格,就出钱从龙虾渔民手中回购龙虾捕捞许可证。
  
  6、区分沿岸渔业和外海渔业:沿岸渔业一般是小船,大多数都是传统渔民的生计渔业,大多是渔民亲自出海捕鱼,或雇佣少数船员;外海渔业一般都是大船,有些还是捕捞加工冷冻一体化的工厂化渔船(如外海的大型北极虾拖网加工船、外海的大型雪蟹陷笼船),投资巨大不是传统渔民可以承受的,一般每条船都需要雇佣10-20位船员,船东也往往不亲自出海捕鱼,因此被当作商业渔业看待。加拿大渔业管理的理念是优先考虑沿岸(小型)渔业和生计渔民的利益,划分近岸渔业(inshore)和离岸渔业(offshore)线,不允许商业渔船进入近岸渔业线内捕捞;对(小型渔船无法达到捕捞的)外海(离岸)渔业资源,则允许商业渔业公司和资本进入,但也要实行捕捞许可证、配额和其他的管理措施。
  
  7、渔场的分区管理和错时捕捞:对于涉及跨省的大型渔业,往往实施渔场分区管理。例如加拿大大西洋沿岸的龙虾渔业和雪蟹渔业,涉及几个省和诸多渔民,管理非常复杂。具体的管理措施是:(1)在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确定当年的总可捕量TAC,然后确定出各个渔区的分可捕量;(2)每个渔区的许可证数量都不同,但短期内是不变的,因此各渔区内的渔民可以平均分到该渔区内属于自己的配额;(3)不同渔区的开捕时间是错开的,这样做既与各个渔区龙虾和雪蟹褪壳时间和肉质饱满度相对应,保证捕捞时都是其硬壳期(肉质饱满),也尽量使各个渔区的龙虾和雪蟹错时上市,避免市场价格的大起大落;(4)必须使用陷笼捕捞,陷笼必须安装逃逸窗口,每条船最多允许携带的陷笼数量都有限制;(5)怀籽的雌龙虾和雌雪蟹、低于规定规格的龙虾和雪蟹,必须放生;(6)强制安装船上监控设施;(7)设立海上观察员和岸上检查员制度。
  
  8、开放式渔业的管理:在加拿大并不是所有的商业捕鱼都靠TAC配额和许可证管理。珍宝蟹渔业就是开放式的渔业,任何人都可以捕捞,但仍有严格的限制措施,包括:(1)捕捞网具限制(只可以用陷笼捕捞,陷笼必须装有幼蟹的逃逸窗口);(2)雌蟹(无论任何规格的)一律放生;(3)捕捞规格限制(不达规格的雄蟹必须放生);(4)限制每条渔船最多允许携带的陷笼数量;(5)100%的指定港口上岸和港口检查制度。因为雌蟹和不达标雄蟹不能捕捞,所以捕捞上来的螃蟹有很大部分是需要放生的,如果一条渔船出海捕捞获得的合格渔获物的售价,低于其付出的成本(燃油、人工、折旧等),它就不会出海捕捞。
  
  可见,即使是没有实施许可证和配额的开放式渔业,也是可以有效管理的,只要抓住其中的主要矛盾,就会纲举目张!
  
  可持续渔业(Sustainable Fishery)认证
  
  虽说大多数加拿大渔业的管理措施都比较完善,并遵循可持续渔业的管理理念,但还只是加拿大渔业主管部门的行业管理和加拿大各个渔民协会的民间自治,毕竟有“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之嫌;要获得更广泛的公众认可和影响力,还需要权威、独立的第三方认证。因此获得“可持续渔业认证”成为近年来很多加拿大渔业奋斗的目标。
  
  各种可持续渔业认证,都有一套清晰的理念、严格的标准、指标和程序,获得认证的海产品,往往能获得主流连锁超市和主流餐饮集团的青睐,同时也能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在提升影响、扩大市场、提高售价方面使渔民获益,因此渔民很愿意寻求可持续渔业认证。
  
  目前国际上影响力较大的可持续渔业认证,大多数都有知名私人基金会、环保组织或大型连锁超市的背景。比如全球最著名的可持续渔业认证MSC(Marine Stewardship Council,海洋管理理事会)认证,就有包括沃尔玛家族基金会在内的三家美国著名(专注海洋可持续开发的)私人基金会作为捐赠人,同时还有WWF的背景。因为得到沃尔玛、美国最大餐饮集团Darden等的鼎力支持,MSC正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认可,标有MSC可持续海产认证的产品在超市和餐馆中的销量也越来越大,价格也比没有认证的海产品高。
  
  其他有影响力的可持续海产认证包括:Seafood Watch(美国蒙特雷湾海洋馆和Packard Foundation赞助)、Sea Choice(加拿大David Suzuki Foundation赞助)、Ocean Wise (加拿大温哥华海洋馆赞助),而MSC认证是其中最著名、全球影响力最大的。
  
  目前在加拿大BC省,已获得MSC认证的渔业包括:黑貂鱼、红鲑鱼、粉鲑鱼、长鳍金枪鱼、太平洋庸鲽、太平洋无须鳕、白斑角鲨,其他渔业不少获得Ocean Wise等认证。
  
  获得可持续海产认证,是渔民和渔民协会资源戴在自己头上的一个“紧箍咒”,虽然有时会难受,但对于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渔民的长远利益是有利的,因此大多数加拿大渔民都愿意成为“可持续家族”的一员!
  
  美国的象拔蚌渔业管理及与加拿大之比较
  
  看过加拿大象拔蚌渔业的可持续管理,让我们来对比一下美国的象拔蚌渔业管理。由于管理理念的不同,美国的象拔蚌渔业管理与加拿大的有很多差别,多比较不同国家都同一渔业的管理和效果,有助于我们提高渔业管理的水平和意识。
  
  1、阿拉斯加州南部的象拔蚌渔业管理
  
  前面说过,高雅女神蛤不仅在加拿大BC省出产,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南部和华盛顿州、加利福尼亚州也有出产。但美国对象拔蚌渔业的管理与加拿大不同,因此最终上市象拔蚌的品质、知名度、价格和渔业可持续性也不同,这里做个对比。
  
  阿拉斯加象拔蚌捕捞,主要在其南部的威尔士王子岛西岸、凯奇坎南部、锡特卡等地。当地的68位象拔蚌渔民成立了东南阿拉斯加地区潜水渔民协会(SARDFA),当地渔业主管部门是阿拉斯加鱼类与游钓局。阿拉斯加象拔蚌渔业管理与加拿大不同,虽然实施了TAC总可捕量控制(目前TAC每年约为400吨),但没有实施IVQ制度,而是季节性的开放渔业(每年10月到第二年5月),但每周只有一天允许捕捞(周三或周四)。由于没有将捕捞配额分配到单船,渔民们从开捕日(如同中国的禁渔期后的开渔日)一开始就争先恐后地进入渔场作业,先捞先得捕光为止,我们称之为“奥林匹克制”。
  
  这种机制的后果是:象拔蚌渔业实际捕捞期缩短为每年10月到第二年1月,象拔蚌集中上市、市场价格急剧下滑。同时,由于从阿拉斯加南部到香港和中国没有直航班机,需要通过温哥华、西雅图、安克雷奇等地转机,而阿拉斯加南部到上述机场的航班有限,大量鲜活象拔蚌无法运出,只有加工成冷冻的象拔蚌,使其品质和商业价值大打折扣,因此阿拉斯加象拔蚌在中国的知名度很低,行内人士也一般将其作为低端象拔蚌对待。
  
  为什么阿拉斯加南部潜水渔民不向加拿大渔民学习,实施IVQ制度并全年捕捞呢?这是由于这些潜水渔民很多都是多品种捕捞渔民,他们很多还持有海参和海胆的捕捞许可证,很多人平时生活在南部的华盛顿州的西雅图等地,只有到捕捞季节才北上阿拉斯加捕捞。因此对象拔蚌渔业的管理精细程度,远远没有达到加拿大BC渔民的水平。同时SARDFA也没有在中国和香港市场开展过任何象拔蚌的品牌营销,因此阿拉斯加象拔蚌无论品质、还是知名度都远远无法与加拿大BC象拔蚌相比。
  
  2、华盛顿州的象拔蚌渔业管理
  
  美国的华盛顿州,也是高雅女神蛤的重要产地,但当地的象拔蚌渔业管理又完全是另外一套模式。华盛顿州的象拔蚌渔业是由州自然资源局(WDNR)、州鱼类与野生动物局(WDFW),及皮吉特湾印第安人管理局共同管理的。州政府与当地印第安人各自拥有50%的象拔蚌捕捞配额。根据资源调查,野生象拔蚌生物量大约为74000吨,年度TAC按照总生物量的2.8%计算,大约为2000吨略多。相比加拿大按总生物量的平均1.5%计算TAC,美国华盛顿州2.8%的比例显得略高,不过还是在可接受范围内(国际惯例是5%以内)。
  
  华盛顿州象拔蚌配额分配的独特之处,是实行拍卖制。WNDR将属于其管理的50%象拔蚌配额(2000吨×50% =1000吨),通过拍卖的方式出售。华盛顿州将可捕象拔蚌的水域分为大约400块,每次拿出10-14块水域来拍卖,每年拍卖3次合计30-40块水域。拍卖中出价最高者获得该块水域的在一段时间内的独家捕捞权,赢得拍卖权的公司会雇佣当地的渔民或潜水员来捕捞象拔蚌。
  
  华盛顿州的象拔蚌可捕水域的拍卖和捕捞,平均分布在一年的不同季节,捕捞时间相对较长,因此可避免阿拉斯加南部的捕捞季节集中的问题。华盛顿州主管部门州自然资源局(WDNR)认为野生象拔蚌资源是属于本州全体人民的,不承认渔民的永久入渔权,采取拍卖的方式,目的也是为州政府创造尽量多的财政收入,也不拒绝其他州或他国的公司参与拍卖(事实上大多数华盛顿州的象拔蚌水域捕捞权,都被来自加拿大BC省的象拔蚌出口公司高价拍得)。
  
  由于华盛顿州的象拔蚌渔民和潜水员没有被授予永久入渔权,因此他们也没有成立象拔蚌协会,也不可能对州内的象拔蚌渔业资源实施类似加拿大BC省那样的渔民自治管理。负责象拔蚌资源调查、配额确定、拍卖和捕捞监督管理的工作,就主要由WDNR和WDFW来承担。但缺少了渔民参与,加上州政府又将象拔蚌捕捞权拍卖收入,视为州政府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在渔业管理上难免简单粗放和急功近利(类似部分中国的渔政部门靠罚款收入维持运转)。
  
  至于另外50%的象拔蚌配额,则掌握在当地印第安人部落手中,总体思路与州政府掌管的50%的象拔蚌配额类似,但他们对其象拔蚌配额的管理更加简单粗放。
  
  与加拿大BC省相比,华盛顿州对象拔蚌养殖,持更加开放和宽容的态度,允许潮间带养殖(养殖密度大、生长速度快),发放养殖许可证方面也更加容易,目前有20多家公司参与象拔蚌养殖,并由太平洋沿岸贝类养殖者协会(PCSGA)代表这些养殖者的利益。由于该州大部分适养象拔蚌的潮间带滩涂都属于私人所有不允许养殖,州政府因此出租更多州属的滩涂给养殖者,这些租金收入也成为州政府收入来源之一。
  
  总结加拿大与美国在象拔蚌渔业管理上的不同,我们可以看到:(1)加拿大BC渔业管理以传统渔民为中心,可持续渔业和渔民自治方面做得最好,政府的管理也最省心有效,为最优方案;(2)华盛顿州渔业管理以州政府收入最大化为原则(名义上代表本州全体人民利益),渔民和普通印第安人(印第安酋长除外)没有获得最大和持久收益,参与渔业管理的积极性不高,州政府管理难度较大,为次优方案;(3)阿拉斯加南部的渔业管理相对原始,没有实施IVQ制度,渔民争夺海中象拔蚌资源仍然严重,为较差方案。
  
  从效果看:(1)加拿大BC渔业效果最好,加拿大象拔蚌品质最好,品牌知名度最高,市场价格最高,可持续渔业管理措施最完善;(2)华盛顿州渔业效果次之,华盛顿象拔蚌品质次之,品牌知名度较低,市场价格低于BC象拔蚌,可持续渔业管理措施还有很多漏洞;(3)阿拉斯加南部渔业效果最差,阿拉斯加象拔蚌品质最差,市场知名度没有,市场价格最低,可持续渔业管理措施基本没有建立。
  
  墨西哥象拔蚌渔业管理及与加拿大之比较
  
  墨西哥是除加拿大BC省及美国阿拉斯加南部、华盛顿州之外,另外一个主要的野生象拔蚌产地。墨西哥的象拔蚌主要有三种:(1)加州蚌,(2)西川蚌,(3)水蚌(或暖水蚌)。
  
  加州蚌,其实不是产于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而是产于与加州接壤的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州的太平洋沿岸(其实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本来是墨西哥领土,曾被称为上加利福尼亚)。出产加州蚌的水域是靠近美墨边境的Ensenada南部。这里出产的象拔蚌与加拿大和美国是一个品种,都是高雅女神蛤,但是因为纬度偏南水温较高,含水量较高、肉质较松没有加拿大象拔蚌紧致,口感也较差,另外加州蚌离水存活时间短,必须要养殖在水箱中。而加拿大蚌含水量低,肉质紧密,离水可以存活一周左右,不必放在水箱中养殖也能存活。
  
  西川蚌(Nishikawa Geoduck),也是高雅女神蛤,同样分布于墨西哥的下加利福尼亚水域,但产地更加偏南,那里水温更高,因此西川蚌的平均个头更大,但肉质更加松软、口感也不如加州蚌。
  
  水蚌是另外一个品种的象拔蚌,学名球形女神蛤(Ponapea Globosa),分布在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半岛东侧的加利福尼亚湾水域。水蚌的个头比上述象拔蚌都小,适合生长的温度为摄氏17-18度,明显高于高雅女神蛤(适合生长温度低于摄氏10度),因此也被称为暖水蚌(Warmwater Geoduck)。墨西哥水蚌一词的来源,是因为它的含水量很高(购买时商家会减去20%的水分),同时又必须要暂养在水箱中,离水很快会死。水蚌不仅个头小、含水量高,而且在所有象拔蚌中肉质最松软,虹吸管(象鼻子部分)也最短,得肉率最低。
  
  墨西哥的象拔蚌渔业管理,是当地渔业部负责的,捕鱼权是属于当地的各个渔民合作社,象拔蚌出口商需要从渔民合作社那里购买象拔蚌,然后分级包装出口。
  
  但墨西哥的象拔蚌渔业管理很不规范,没有实施捕捞配额,捕捞上来的规格太大或太小的象拔蚌,也是可以丢回海中的(丢弃的象拔蚌往往无法存活)。因此墨西哥象拔蚌往往规格整齐(都是每只2-3磅的中等规格、市场最欢迎的象拔蚌)。但近年来墨西哥象拔蚌的平均上市规格在不断降低,从过去的3.6磅降低到目前的2.2磅,出口价格也比以前上涨了30%左右,说明墨西哥象拔蚌很可能已经捕捞过度,未来前景堪忧。
  
  从价格上看,加拿大BC象拔蚌最贵,其次是华盛顿蚌,再次是阿拉斯加蚌,再接下来是墨西哥加州蚌和西川蚌,墨西哥水蚌的价格最低。墨西哥水蚌的价格只有价格最高的加拿大A级象拔蚌的30%。因此购买象拔蚌时,认准产地和级别非常重要,产地和级别不同,品质和价格也相差很大。
  
  加拿大象拔蚌和美国象拔蚌的分级
  
  加拿大BC省和美国华盛顿州是象拔蚌的主产地,这两地的野生象拔蚌经常在中国市场上被混淆在一起出售,有时华盛顿州养殖的象拔蚌也混在一起出售。一些不法商人因为加拿大象拔蚌的品牌响、质量好,经常用其他产地的象拔蚌冒充加拿大象拔蚌,或者用低级别的象拔蚌冒充高级别的象拔蚌。这里将各种象拔蚌的分级标准列出,供相关经营者和消费者使用:
  
  加拿大象拔蚌的主要特征:1、象拔部分看起来新鲜且丰满,2、象拔部分感觉坚硬且密度大,3、象拔部分极少污迹或瑕疵,带有新鲜海味且干净;4、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许多买家倾向于购买象拔呈浅褐色的象拔蚌,其实任何颜色的加拿大象拔蚌内部的肉质及口感均是非常出色的。由于在极冷水域中漫长的生长年份,加拿大象拔蚌具有独特的适口甜味、新鲜海产的风味以及筋道的口感,这些独特的优势使得加拿大象拔蚌获得了即便是最挑剔的消费者的赞誉。
  
  加拿大象拔蚌渔业管理及可持续渔业对中国的意义
  
  中国作为全世界最大的渔业捕捞和水产养殖国家,这些年面临着严重的渔业资源枯竭、捕捞强度过大、渔民转产缓慢、与邻国渔业纠纷升级、养殖密度过高、养殖破坏环境、养殖水产品安全等一系列问题。中国渔业管理的总体思路和理念亟待转变!
  
  但中国不少的渔业管理者,却认为目前的问题只是“发展中的问题”、“发展的代价”;或者认为中国还处于发展阶段,食物安全和蛋白质供应,比食品安全、水环境保护、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更重要。对此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目前中国的渔业捕捞和水产养殖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必须要尽快转变。
  
  全球可持续渔业典范的加拿大渔业,在这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宝贵经验和案例。本文的目的,也不仅在于介绍加拿大象拔蚌(及其他渔业)的可持续管理,更是希望中国的渔业主管部门,能借鉴其中的管理思想和理念,用于指导中国的可持续渔业及可持续水产养殖实践,使中国尽快走上渔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子孙后代造福!(北京海桥市场推广有限公司 樊旭兵)
编辑:罗诗吟 访问人次:6261 关键字:拔蚌,大象,  >> 更多资讯进入水产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用户昵称:

评论内容:
滑动完成验证:
 

品牌推广

咨询:0779-2029779

第十七届农聘中国水产人才网络招聘会

农聘-水产人才网

猎弧英雄

虾青素

强肝

手机版水产门户网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水产前沿广告

海洋与渔业

图文推荐

更多

最新海洋综合

更多

红法活体虾青素

今日要闻

更多

热点推荐

更多

关于我们 | 企业推广

会员服务 | 网站动态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付款方式 | 网站地图

服务专线:0779-2029779

传  真:0779-2030003

邮  箱:bbwfish@163.com

最具影响力的水产网站--水产门户网

广西南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桂ICP备110017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050073

X

中国水产门户网微信平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