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2013年中国水产学会鱼病专业委员会学术讨论会10月6-7日在海南省海口市金海岸罗顿大酒店开幕。
对虾病害方面:在6号的报告大会上,来自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黄捷研究员称,今年对虾的产量估计会降低30%左右,主要原因是“偷死”(急性肝胰腺),黄捷研究员认为急性肝胰腺坏死的病原是多方面的,包括副溶血弧菌、新型野田村病毒以及黄头病。会上,中山大学何建国教授作了题为《水产病毒ISKNV和WSSV与宿主先天性免疫相互调控与致病机制》的报告,他指出养殖南美白对虾发病严重,产量降低是由于养殖新品种不适应现有养殖容量导致的,病原生物感染是环境胁迫后的结局。
罗非鱼病害方面,海南大学周永灿教授在《罗非鱼疾病及其安全高效控制技术探索 》报告上称,海南罗非鱼的病害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如2008-2011年以无乳链球菌为主,主要是养成阶段发病,2011年以后,发病季节提前,苗种发病也较多,仍然以无乳链球菌为主,2013年以后以鲍曼不动杆菌和嗜水气单胞菌为主。
昨天上午的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长聂品、海南大学副校长曹阳、中国水产学会副会长司徒建通分别做的开幕词。
据悉,本次大会规模较大,大约有400人以上参会,大多是从事水产动物病害科技工作者。对于本次大会的召开,中国水产论坛网友“虫虫飞天”表达自己的观点:整个会场鲜见渔药企业的参与,也见不到企业的广告,应该也没有渔药企业的赞助。看来产业与科研的联系存在相当大的问题,报告中很多类似“**分子机制研究”,我不反对类似的研究,我自己的实验室也做一些类似的工作,但太多显然不正常,如何让科研接地气,是科研从业人员该思考的问题。当然企业如何将眼光放长远,从行业需求出发参与科学研究也是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中国水产门户网独家报道,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