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前圆后扁,小眼睛,生活在水下淤泥中,全身软趴趴,摸起来滑不溜秋,没错,这就是我们熟悉的泥鳅。近日,北桥漕湖之畔的未来水产养殖场,从台湾台南乌山头引进了60万尾台湾泥鳅苗,预计年底上市时,个头能长到普通泥鳅的四五倍。
跟随台湾泥鳅苗远道而来的,是台湾大泥鳅亲本,用于泥鳅繁殖。从池底将这几条大泥鳅捞起,乖乖,整一个土肥圆。好不容易,把它们逮上桌做体检,大条的身长约30厘米,重达4.5两。
5月20日,未来水产养殖场引进60万尾台湾大泥鳅苗种,由于养殖环境好、方法科学,台湾大泥鳅的生长速度明显快于普通泥鳅。一个月不到,引进时单体只有4毫米的鳅苗,已长到5厘米左右,预计到年底上市时,规格可达每尾2.5两左右。该场生产场长俞永平告诉记者,台湾大泥鳅全部引取漕湖水养殖,成年后,个头是普通泥鳅的四五倍。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也高,预计每斤市场价在45元左右,是该养殖场在主培“四大家鱼”基础上,又一个水里捞金的“筹码”。
台湾泥鳅又名大鳞副鳅,属鲤形目,鳅科,副泥鳅属,源自台湾台南县。台湾鳗鳅传承了普通泥鳅的特点,又具有自身的特质:比如,肉多刺少,富含40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