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一、9月上旬天气、主要养殖区水温水质概况及对水产养殖生产的影响
9月上旬平均气温 30.2℃,比常年偏高2.3℃,比上年同期偏高3.3℃。旬内降水量2.1毫米,比常年偏少75.5毫米,比上年偏多2.1毫米。旬总日照68.6小时,比常年偏多16.7小时,比上年同期偏多2.5小时。旬平均空气相对湿度70%,比常年偏小6%,比上年同期偏大3%。上旬以多云天气为主,旬平均气温偏高,旬雨量偏少,旬日照时数偏多,空气相对湿度正常,气温日较差偏大。
水口库区闽清雄江段9月上旬平均水温30.2℃,较8月下旬基本持平;上旬PH平均值7.21,旬内有1天低于渔业水质标准;溶解氧介于0.42~9.27毫克/升,平均值4.56毫克/升,旬内有9天低于渔业水质标准。9月上旬罗源湾海水水温29.0℃,较8月下旬升高1.3℃。上旬以多云天气为主,日照偏多,有利于开放水域、池塘饵料生物繁殖与溶氧条件改善;但气温日较差偏大,致溶氧昼夜波动加大。上旬罗源湾吊养鲍鱼出现大面积死亡,尤以碧里村损失最大,累计死亡率约30%~40%;网箱养殖大黄鱼白鳃病病情亦未见减轻。
二、2014年9月中旬天气预报
预计本旬前期和后期多阵雨或雷阵雨,中期前后以多云为主。旬平均气温偏高,旬雨量偏少。旬内有2次弱冷空气过程,分部出现在13日前后和17日前后。冷空气影响时全市沿海有1~2天6~8级东北大风。主要降水时段为:12~13日午后到夜里部分县(市)有阵雨或雷阵雨,局部大雨。旬末部分县(市)有阵雨或雷阵雨。旬雨量:30~50毫米;旬平均气温:26.5~27.5℃;旬最低气温:内陆和沿海北部 20~22℃,沿海南部 22~24℃;旬最高气温:内陆和沿海北部34~36℃;沿海南部 32~34℃。
三、2014年9月中旬水产养殖生产建议
9月中旬白露,预计海淡水水温仍将保持高位,广温性品种、暖温性品种处快速生长阶段,摄食量大,代谢废物多,水质调控、病害防控仍是管理重点。温水性品种接近生活水温上限,应降低投饵量,预防“高温不适症”。旬初和旬末多阵雨或雷阵雨,开放水域、池塘预防夜间至凌晨溶氧条件恶化,及时开启增氧机并延长开机时间。
1 淡水常规鱼类:
养成:日均投饵率3%左右,有条件地区兼投青饲料。适时追肥,使水色保持油绿色、褐绿色或红褐色,透明度保持在3O厘米左右。旬内换水2次,池塘保持最高水位。在食场用漂白粉挂袋1次,增氧机日开机时间5~8小时,午后开机不低于2小时。重点预防草鱼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鲢鳙鲤鲫败血症、车轮虫病。
鱼种培育:每万尾草鱼每日投喂配合饵料2公斤左右。鲢、鳙鱼则主要依靠施绿肥或粪肥培育池中浮游生物,结合添(换)水,将透明度控制在30厘米左右,天然饵料生物不足时,亦可补充投喂少量的粉状配合饵料。
2 南美白对虾
土池开放式养殖:二茬虾处中期养殖阶段,日投喂3-4次,每次摄食时间控制在1.5小时以内。结合换水操作,将透明度控制在30厘米左右,水色以绿色、黄绿色或褐绿色为佳。增氧机午后和黎明前各开机5小时—6小时。
水泥池地膜池养殖:水泥池或地膜池消毒冲洗后,进水口套100目筛绢进水0.8米,用生物肥料培水,施肥后3天施用芽孢杆菌调节菌相。标粗过程即淡化过程,标粗池虾苗暂养密度每平方米1—1.2万只,放苗次日即开始投饵,前期用虾片。
3 鲍鱼
成鲍养殖:投饵量降至最低,日摄食时间控制在6小时以内,持续高温期亦可暂停投饵。重点预防胃胀病、弧菌病与“高温不适症”。
工厂化育苗:亲鲍培育池日流水量为培育水体5倍以上,每3日清洗一次池底、池壁 ,尽量投喂新鲜红藻,红藻供应间断期间可用盐渍海带替代,足量投喂,次日及时清除残饵。藻种池进水管道包扎滤布,细流水,调节遮光黑网,控制关照强度于700lux—1000lux范围。藻种池每3日全量换水一次,排水后、进水前,冲洗池底、池壁,清洗滤布。
4 海水网箱养殖鱼类:湿性团状饲料日投饵量6%~8%,实际投饵量根据摄食情况调整,每日投喂2次,上午、傍晚各1次。但已发病网箱应控制投饵量或暂停投饵。晴天天气可在网箱上加盖遮阴布幕;投喂前及投喂中,尽量避免人员的来回走动,以免影响大黄鱼的摄食。重点预防白鳃病、细菌性烂尾病。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