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坛养殖淡水南美白对虾
口感比海水养殖的更好
亩净效益8-10万元
“从5月到现在,已销了3茬超10万斤。”昨天,金坛中鑫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徐中法告诉记者,很多常州市民通过凌家塘市场,已吃上了他们养殖的淡水南美白对虾。
南美白对虾,颇似基围虾。今年上半年,原先在武进办厂的徐中法、杨中兴两人,承包下金坛区金城镇白塔村150亩水面,联合当地村民组建合作社,先期投入2000多万元建成苏南最大的淡水高位池白对虾养殖基地。
金城镇农林办主任吕连庆介绍,一年时间不到,爱摸索的徐中法、杨中兴两人,不仅将本来在海水中生长的白对虾成功转化为淡水养殖,还自行攻克了絮团养殖技术难关。结合采用封闭式循环水系统,养殖全过程不用任何抗菌素,无排污。虾在凌家塘市场摊点销售,消费者反映口感比海水养殖的更好。
“养殖场10多名工人,现在也顿顿离不开虾。”徐中法说,白对虾一般长到10-15厘米。小些的,60多只一斤;大些的,20多只一斤。虾的价格也不错,高时卖到每斤40元,低时也在20元左右,亩净效益在8-10万元。
养殖白对虾也有风险。4月29日的一场狂风,掀掉了基地4个高位池大棚。经不住气温骤降,虾死了不少,一下损失50多万元。
杨中兴则告诉记者,今年下半年白对虾微孢子虫情集中爆发,涉及全国80%养殖户。这种潜伏在虾苗上的寄生虫,影响白对虾后期生长,一般长到5厘米就停止了。这个月底,他们将赴广州专门学习检疫方法,从源头上控制虫情发生。
“今冬明春,合作社将再投入近3000万元,把23个平均3.5亩的高位池改建为300个以上10×10米的小池。”徐中法说,这样实现工厂化规模养殖,不仅增加抗台风和防冰雪等自然灾害能力,还可保持产量翻番,亩产量可达15000斤以上。同时,建立苗种繁育基地,实现育苗、养殖、销售“一条龙”,吸纳更多村民加入合作社。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