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产新闻 | 独家专题 | 渔商阿里 | 渔资团购 | 水产人才 | 市场行情 | 水产技术 | 对虾网 | 会议展会 | 水产视频 | 水产论坛

企业推广

  • 资讯
  • 技术
  • 产品
  • 企业
  • 招聘

搜鱼高级搜索对虾  罗非鱼  金鲳鱼  草鱼  石斑  泥鳅  黄鳝  海参  小龙虾  鳗鱼  大闸蟹  

中国水产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水产新闻 > 国内新闻 > 养殖新闻 > 海水养殖 > 养殖综合 > 正文

渔业主推品种“凡纳滨对虾”推广应用情况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6/10/11 10:31:11  来源:中国水产  编辑:黄姗  我来说两句我来说两句(0)
旺旺好渔资电商平台
核心提示:为深入了解农业部推介发布的水产主导品种示范与推广情况及其增产增效效果,本调查小组针对性地选择了凡纳滨对虾4个选育新品种:桂海1号、中科1号、中兴1号和科海1号,以及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调查时间:2015年7月6日至7月10日
调查地点:广东、广西及海南
调查对象:凡纳滨对虾新品种育成单位、水产技术推广部门及养殖户
调查品种:凡纳滨对虾“桂海1号”、“中科1号”、“中兴1号”、“科海1号”和引进的“SPF凡纳滨对虾”
调 查 人:陈学洲1、李苗1、李健2、曲克明2、何玉英2
(1、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2、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为深入了解农业部推介发布的水产主导品种示范与推广情况及其增产增效效果,本调查小组针对性地选择了凡纳滨对虾4个选育新品种:桂海1号、中科1号、中兴1号和科海1号,以及1个引进种“SPF凡纳滨对虾”进行调研。

 

凡纳滨对虾是世界第一养殖虾类,约占全球养殖对虾产量的70%。凡纳滨对虾养殖业产业是我国水产养殖的支柱性产业,同时又是我国水产品出口的第一大品种,出口数量占全球生产总量的1/3 以上。我国养殖凡纳滨对虾年产量超过140万吨,占养殖对虾总产量超过80%,其中广东、广西、海南是我国凡纳滨对虾的主产区,产量接近全国海水养殖对虾总产量的70%。

 

我国是凡纳滨对虾养殖大国,每年所需亲虾300万对左右,每年的苗种需求量约在8000亿尾左右,但我国凡纳滨对虾亲虾来源受制于人,而且进口的各国亲虾出于知识产权保护的目的,限制原种亲虾的出口,拥有的优良基因少,只可以满足短期养殖的需要,不具备进一步选育的遗传资源,如果继续用作种质资源,子二代或子三代性状分离以及近亲繁殖,可导致严重的种质退化、生长缓慢等问题,于是每年需要花费大量的外汇从国外再次引种,如此周而复始,形成了“引进-退化-病害,再引进-再退化-再发病”的恶性循环。我国自“十一五”以来也相继开展了凡纳滨对虾的新品种培育,并培育出了一系列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包括“科海1号”、“中科1号”、“中兴1号”、“桂海1号”以及引进的“SPF 凡纳滨对虾”新品种。为了掌握凡纳滨对虾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效果,为今后的推广提供依据,2015年7月6日至10日由农业部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联合组成调查小组,对广西、广东及海南的凡纳滨对虾新品种的生产及推广应用情况进行调研,形成调查报告如下。

 

一、凡纳滨对虾新品种生产和推广应用情况

 

1. 凡纳滨对虾“桂海1号”

 

凡纳滨对虾“桂海1号”是由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于2012年育成的对虾新品种,也是广西首个通过国家审定的水产新品种,具有成活率高、生长快、排塘率低、养殖产量高等优点,在泥底高位池(5~8万尾/亩)半精养模式下单造亩产超过800kg,地膜高位池中高密度(15万尾/亩)精养模式下单造亩产超过2500kg,集约化高密度(20~45万尾/亩)精养模式下单造亩产超过4000kg,而且,“桂海1号”在养殖过程中抗病抗逆性强。自2012年通过全国水产原、良种委员会的审定并开展推广以来,“桂海1号”因其高产高效以及稳定的养殖成功率,在国内的种质需求量逐年增加,表现出较强的市场竞争力。2012-2015年累计培育“桂海1号”亲虾10万对,培育无节幼体近千亿尾,销售价格在2~5元/万尾,培育仔虾苗种260亿尾,小苗的销售价格在50元/万尾左右,大苗的销售价格在160~180元/万尾,种质推广区域覆盖两广、福建、浙江、山东、河北、辽宁等沿海凡纳滨对虾主养区,部分亲虾甚至出口越南,推广养殖60万亩以上,养殖方式主要采用单养、精养及鱼虾混养等养殖模式,平均亩产值在20000元左右。

 

2. 凡纳滨对虾“中科1号”

 

凡纳滨对虾“中科1号”是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牵头培育的新品种,该品种与普通养殖品种相比,生长速度提高21.8%;收获期规格整齐,体长变异系数小于5%;仔虾淡化应激成活率提高30.2%。2012-2015年凡纳滨对虾“中科1号”累计生产种虾70万对,销售无节幼体6300亿尾,销售价格在6~8元/万尾,仔虾苗种1461亿尾,平均销售价格在140元/万尾左右。辐射推广地区主要包括广东、海南、广西、河北、山东、江苏和福建等地,在养殖过程中主要采取单养模式,平均亩产值在1.8万元左右,平均每亩利润在7500元左右。

 

3. 凡纳滨对虾“中兴1号”

 

“中兴1号”由中山大学和广东恒兴饲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该品种是以2002年从美国夏威夷海洋研究所引进的南美白对虾为基础群体,以白斑综合症病毒抗性为主要选育指标,经连续5代家系选育获得,与夏威夷引进的南美白对虾相比,抗病评价指数高47.22%,养殖成活率提高约20%。2012-2015年共生产亲虾6.5万对,无节幼体600余亿尾,仔虾苗种100亿尾左右。在湛江地区推广面积累计达5.75万亩,养殖模式主要采用高位池养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平均每亩产值3.6万元,每亩利润可达7000多元。

 

4. 凡纳滨对虾“科海1号”

 

凡纳滨对虾“科海1号”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牵头选育的,该品种适宜高密度养殖,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遗传特性稳定。在8万尾/亩、10万尾/亩、12万尾/亩、14万尾/亩的养殖条件下,养殖100天,平均体重比当地养殖的商业苗种分别增加12.6%、23.6%、25.7%和41.7%,养殖成活率分别提高3.0%、7.0%、8.6%和14.0%;体长变异系数从第四代(G4)的10.6%降到第六代(G6)的6.6%。2012~2015年累计培育亲虾25万对,销售无节幼体740亿尾,虾苗35.5亿尾,直接辐射面积23.5万亩,推广地区包括辽宁、天津、山东、河北、江苏、浙江、广东、广西及海南等沿海地区。养殖模式主要采用精养和混养2种养殖模式,平均每亩利润在3000元左右。

 

5. SPF凡纳滨对虾

 

2012-2015年累计培育亲虾95000对,销售无节幼体3310亿尾,仔虾苗种33亿尾,仔虾苗种销售价格在120元/万尾左右,示范推广地区包括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等地。在养殖过程中以单养为主,也有部分养殖户采用高位池及土池养殖。

 

二、凡纳滨对虾新品种推广应用成功经验

 

自推广以来,凡纳滨对虾“桂海1号”因抗病抗逆性强,养殖中后期生长速度快(50日龄后)等养殖特性,表现出养殖成功率成活率高、单产高以及适合大规格虾养殖等优点,受到广大养殖业者的好评。 尤其在广西钦江农场的连片大面积养殖(超过1000亩)和广西大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大规格虾养殖是表现“桂海1号”优良养殖特性的典型成功案例。在省外,浙江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使用“桂海1号”亲虾生产的虾苗在浙江凡纳滨对虾养殖市场已逐渐形成了品牌效应。

 

广西钦州农垦钦江农场隶属广西农垦钦州企业总公司,属国有企业,农场拥有精养虾塘1830亩,对虾年均产量达85万千克以上。先后被评为“钦州市菜蓝子工程生产基地”、广西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部“全国一百个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

 

2011年~2013年期间(因钦州滨海新区规划,2014年农场养殖池塘被收归国有),农场年养殖“桂海1号”8000多万尾,养殖1000多亩,养殖成功率超过80%,平均单造养殖产量超过500公斤,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尤其在2013年,因台风等异常天气多、新型流行病早期肝胰腺坏死病流行等,对国内外对虾养殖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养殖成功率低,损失惨重。“桂海1号”抗病抗逆性强、养殖成活率高的优势在养殖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据实地测产和统计,广西钦江农场养殖“桂海1号”的成功率达80%以上,而养殖其他苗种的成功率不足40%,“桂海1号”养殖成功率高,增产增效显著。

 

广西大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位于广西钦州犀牛角,是凡纳滨对虾专业养殖公司,拥有高标准养殖池塘200多亩,养殖技术人员10多名。2012~2015年,年养殖“桂海1号”1000多万尾,养殖100多亩。据实地测产,“桂海1号”养殖132天的规格达28尾/千克,成活率达85.86%,至150天的规格达到了20尾/千克。而同期投放进口一代苗在相同的养殖密度和养殖条件下,养殖137天的规格为32 尾/千克,至150天的规格为26尾/千克。“桂海1号”与进口一代苗相比,平均日增重高18.61%,成活率高5.0%,饵料系数低0.10,单造平均亩产量高163千克/亩,收成规格更均匀。

 

浙江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于2011年与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合作开展“桂海1号”示范推广,由1000对的起始规模逐年递增,至2015年对 “桂海1号”亲虾的需求量已达到4000对,年培育推广虾苗10亿尾以上,在浙江萧山、温州以及附近广大的养殖区进行了大面积的推广,因其出色的抗病抗逆能力和生长性能,受到广大养殖者的好评,由“桂海1号”亲虾繁育的“浙桂1号”虾苗已逐渐在该地区形成品牌效应。

 

在广东湛江、惠东、汕尾、海南、广西等地凡纳滨对虾“中科1号”养殖成功率高,主要是集约化和工厂化养殖,池塘面积较小(通常1~4亩),亩产高的可达到5000-6000公斤/造,多数在2000-3000公斤/造。

 

广西北海合浦党江放养凡纳滨对虾“中兴1号”苗20万尾,养殖90天后可达22头/斤,虾价19.5元/斤,总投饵量4400斤,收虾4200斤,饵料系数1.05,亩产1050斤,利润46700元亩平均利润11675元。广东中山东升太平村,土池养殖面积4亩,放养中兴1号16万尾,经过78天的养殖可达35头/斤,总投饵量3400斤,收虾3600斤,饵料系数0.94,利润36000元,亩平均利润9000元。

 

三、近年来广东、广西和海南凡纳滨对虾养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凡纳滨对虾自1988年引进我国后,逐步形成了从引种 、育苗到养殖、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并成为当前我国对虾养殖的主要品种。广东、广西和海南作为凡纳滨对虾的主产区,在养殖盛期,直接参与养虾的农民就超过50万,加上其它相关产业,就业人数近百万。以单品种来说,对虾养殖业对农民的增收和就业的带动是其他养殖品种无可比拟的。2013年广东、广西和海南三省(区)海水对虾养殖面积68760公顷,养殖产量60.31万吨。其中广东省对虾养殖面积42799公顷,产量29.45万吨;广西对虾养殖面积18111公顷,产量19.22万吨,海南对虾养殖面积7850公顷,产量11.64万吨。广东、广西和海南三省(区)海水凡纳滨对虾产量占全国凡纳滨对虾海水总产量的74%。凡纳滨对虾的养殖成功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自“十一五”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自治区重视对虾品种选育和养殖工作,支持建设了国家级、省级凡纳滨对虾良种场、凡纳滨对虾遗传育种中心以及良种培育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

 

(2)根据我国气候、水域环境和养殖设施的特点,突破了选育过程中家系构建、标准化养殖、性能测定与评估等关键技术,培育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凡纳滨对虾新品种,通过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带动了产业的持续发展。

 

(3)在养殖方面,呈现以土池半精养方式为主,多种健康养殖模式并存的格局。近年来,高位池养殖、鱼虾混养和大棚养殖等模式已逐渐推广,取得了良好的养殖效果。针对各种养殖模式,开展了养殖水质调控、增氧技术升级、池塘结构改进、精准投饵以及疾病防控等配套技术研究,健康生态安全养殖理念与管理方法已逐步被养殖者所接受。

 

虽然凡纳滨对虾养殖在华南三省(区)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许多阻碍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共性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种质资源受制于人,安全生产隐患多。到目前为止,凡纳滨对虾优良亲虾供应仍然主要依赖进口,严重制约了我国凡纳滨对虾养殖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一方面,一旦国外供应商停止或限制对我国供应亲虾,我国的对虾养殖业将受到毁灭性打击。其次,从国外引种存在风险隐患,因检测手段限制,潜在病毒可能随之被引入国内,病毒一旦扩散到养殖生产者即可引起恶性循环,对产业造成严重影响。另外一方面,随着亲虾进口数量大幅度增长,亲虾质量下降。为了满足我国亲虾市场的需求,国外生产厂家加大亲虾的生产数量,亲虾质量出现不稳定状况。近几年,从购买不同批次进口亲虾的育苗生产实际效果来看,育出虾苗的成活率及养殖效果参差不齐,有的批次出现养殖成活率下降,养殖周期延长等现象。

 

(2) 技术水平低,种苗质量难以保证,养殖周期延长。在凡纳滨对虾的育苗生产过程中,没有建立起可操作性强、标准化的生产技术规范,为通过虾苗牟利,有的生产单位不惜以牺牲对虾质量为代价,大搞恶性竞争:如不对亲虾质量进行严格检验,仅靠个体大小作为选育亲虾的标准,育苗过程中不进行或少进行营养强化,使用低质饵料等直接致使亲虾及虾苗质量低下;虾苗带病,检验不合格直接导致养殖成功率和成活率低下,影响了成虾养殖时的成长速度和质量。再加上对虾苗种生产从业门槛低,监管难度大等诸多因素导致目前苗种生产单位多而分散,生产条件和水平较差,在小作坊生产过程中,由于亲虾来源不明,大量低质低价虾苗进入市场,扰乱了虾苗市场正常的生产经营。虽然我国已相继培育出了“科海1号”、“中科1号”、“中兴1号”和“桂海1号”等4个凡纳滨对虾新品种,但新由于后续的保种、扩繁、示范和宣传等没有跟上,致使新品种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新品种推广工作困难较大,良种覆盖率低。

 

(3)病害危害严重,难以控制。凡纳滨对虾生长快,在合理密度和饲料充足的条件下,水温22~35℃,幼虾经过60-70天左右饲养,就可养成体长10-12厘米,体重10-15克的商品虾,养殖成活率达80%左右。近年来,由于养殖规模增大,虾苗良莠不齐,养殖技术滞后和病害防治措施不到位,盲目或滥用药物等,导致虾病发生、死亡,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凡纳滨对虾的循环系统是开放式,病原体感染后,均较容易经血淋巴送至靶器官或全身各部位,导致疾病的快速发展,从而造成对虾的大量死亡。如虾幼苗期发生的弧菌病,可使虾苗全军覆没,桃拉综合症发生后,其死亡率可达80-100%。尤其是近年来出现的凡纳滨对虾“早期死亡综合症(EMS)”,给对虾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4)应激能力弱。目前绝大部分养殖户设施还比较落后,在面对暴雨、台风等天气时抵抗能力较差,进一步加大了风险。另外,对虾养殖业从业人员存在着年龄较大,文化程度偏低的问题,对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接受较慢。


 
四、凡纳滨对虾新品种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新品种品牌意识薄弱。我国对虾育种起步相对晚,品种推广尚处于起步阶段,养殖者对国内自主选育品种的认识也不够,形成国内选育的就是“二代”的固有观念,而品牌树立又面临进口种虾先入为主的品牌优势及土苗生产价格优势的双重竞争压力,难以迅速推广应用、扩大生产规模,占领养殖市场。另一方面,因种质推广规模小,育种回报率低,难以消化选育过程中技术研发和维持保种、育种本身所需的运转经费,导致正常的育种研发和运转阻滞,对良种选育和供应产生负面影响。

 

(2)“产学研”结合不紧密。新品种示范推广主要集中在少数区域,与普通农户结合不够,影响力不足;示范推广范围比较窄,示范推广力度不够,再加上新品种推广宣传力度不够,导致虾农对新品种的认可度不高。

 

(3)育种经费投入不足。缺乏长期稳定的项目经费支持,不能满足长期持续选育技术创新的需求;相当一部分企业关注短期经济效益,对长期持续选育的投入不足,一窝蜂盲目进口 SIS等进口亲虾,导致培育出的虾苗抗逆性急剧降低,在没有严重病害感染的情况下,也因环境变化而造成大量死亡和养殖失败。因此,急需加强新品种研发的经费投入,提升国内品种的竞争力。

 

(4)基础设施投入不足。随着凡纳滨对虾养殖规模的扩大,现有的亲虾保种、育苗和养殖设施陈旧、老化,生产力低,已无法满足生产需要。尤其是受雨季海水盐度不稳定的影响时间长,苗种供应规模受限,且不稳定,因此,建设标准化、规模化的现代育种和供种平台,扩大优良种质的供种能力,满足市场对良种亲虾和苗种的需求,促进水产种业发展迫在眉睫。

 

五、建议

 

(1)建议国家和地方主管部门对我国自主选育品种进行保种和推广补助,例如, 针对新品种每年固定资助一定数额的保种费;对使用自主选育新品种亲虾和幼体的有资质的苗种繁育场按使用规模进行亲虾(幼体)补助;委托第三方对新品种的口碑进行调查,综合考虑推广规模和养殖表现,对不同新品种的市场表现进行评比,对表现优秀的新品种选育、推广团队进行表彰和奖励。

 

(2)建议选择国内基础好的科研单位和企业,通过产学研长期合作的方式,给予稳定的项目与经费支持,开展凡纳滨对虾长期持续选育,近期要突破抗逆性状与高产性状聚合选育技术难题,选育出既高产又抗逆性强的新品种,中远期是要选育出适合我国不同养殖环境和养殖模式特点的多种类型优良新品种。

 

(3)建议政府鼓励育种单位和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引进优质的凡纳滨对虾种质资源,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和企业与外国公司或研究机构合作育种;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和企业在国外建立育种中心;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出台与国外建立育种中心相关的配套政策,通过资金和政策倾斜等多种方式鼓励凡纳滨对虾育种工作的国际合作。

 

(4)建议政府加大对国家现代渔业示范场、国家级育种中心、良种场以及国审新品种选育单位等用于开展良种选育和推广的设施设备升级的资助力度,扩大良种供应规模并保证良种供应的稳定性。

 

(5)加大新品种宣传力度,技术推广部门带头进行新品种的示范,为推广示范打好基础;加大培训新品种养殖技术要点及相关配套技术,通过品种与技术结合,提高推广效果。

 

编辑:黄姗 访问人次:6628 关键字:凡纳滨对虾,养殖,调研报告,  >> 更多资讯进入水产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用户昵称:

评论内容:
滑动完成验证:
 

品牌推广

咨询:0779-2029779

第十七届农聘中国水产人才网络招聘会

农聘-水产人才网

猎弧英雄

虾青素

强肝

手机版水产门户网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水产前沿广告

海洋与渔业

图文推荐

更多

最新养殖综合

更多

红法活体虾青素

今日要闻

更多

热点推荐

更多

关于我们 | 企业推广

会员服务 | 网站动态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付款方式 | 网站地图

服务专线:0779-2029779

传  真:0779-2030003

邮  箱:bbwfish@163.com

最具影响力的水产网站--水产门户网

广西南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桂ICP备110017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050073

X

中国水产门户网微信平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