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产新闻 | 独家专题 | 渔商阿里 | 渔资团购 | 水产人才 | 市场行情 | 水产技术 | 对虾网 | 会议展会 | 水产视频 | 水产论坛

企业推广

  • 资讯
  • 技术
  • 产品
  • 企业
  • 招聘

搜鱼高级搜索对虾  罗非鱼  金鲳鱼  草鱼  石斑  泥鳅  黄鳝  海参  小龙虾  鳗鱼  大闸蟹  

中国水产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水产新闻 > 国内新闻 > 海洋渔业 > 海捕产品 > 正文

烟台:让经济航船驶向蔚蓝海洋

发布时间:2007/12/14  来源:  编辑:  我来说两句我来说两句(0)
旺旺好渔资电商平台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尽管没有出生在烟台,但和无数本地居民一样,自从来到这个城市工作起,孙永春就对烟台的海有了深厚的感情,总喜欢到海边看一看,走一走。不过和许多当地群众不同的是,身为烟台市委书记的孙永春面对大海,有着更深沉的思考:怎样才能让这片蔚蓝色的海水更多地造福于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的人们呢?

    战略调整

    滨海城市烟台一向是因海而名、依海而兴的,其海洋资源的丰富性令人惊叹!濒临黄海、渤海,地处东北亚中心;拥有海岸线909公里,占山东省总长的近三分之一;对应海域总面积2.6万平方公里,是陆地面积的两倍;浅海、滩涂面积6844平方公里,占山东总面积的37.9%;500平方米以上的基岩岛屿72个,岛屿面积59.9平方公里,占山东的40.7%;宜港岸线77.6公里,有待开发的占58.9%,建设国际性深水大港的地理条件比较优越;经济价值较高的渔业资源有60多种,是我国优势水产品主产区;海滨海岛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名胜古迹历史悠久;煤炭、石油、天然气、卤水等海底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这些都为烟台加快发展海洋经济、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提供了独特的资源和区位优势。

    海洋经济一直是烟台市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早在1990年,他们就组织实施了“海上烟台”战略,经过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海洋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然而相对于先进地区,相对于发展需要,烟台市海洋资源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不够,海洋二、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港口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海洋科技发展不快,海洋生态、海洋资源环境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比如海洋水产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等传统产业仍占主导地位,各类临港产业形态发展缓慢,新兴产业比重较低,规模较小,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船舶制造业的年产值也只有区区16亿元,远远落后于邻近的青岛、威海诸市……2006年,烟台以两倍于陆地的海域面积,海洋经济实现的增加值却仅仅是陆域的1/6。

    如何向蓝色海洋要发展的空间?这成为摆在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领导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

    “烟台发展的空间在海洋,潜力在海洋,优势在海洋,希望也在海洋。”烟台市委书记孙永春说,尤其在当前国家强调科学发展、严控土地,同时加紧实施环渤海经济圈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着力开发海洋资源,推进海、陆共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全市要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海洋经济摆到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加快实现由海洋资源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的转变。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我们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性紧迫性。”烟台市市长张江汀说,国家开发天津滨海新区、山东省建设半岛城市群和制造业基地,以及烟大铁路轮渡的开通、中韩铁路轮渡的快速推进,给烟台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烟台完全能够把海洋经济做大做强。

    2006年,烟台市根据国务院《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和山东省委、省政府“建设海上山东”的战略部署,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了《烟台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烟台市发展海洋经济的总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生态海洋、和谐海洋的理念,坚持陆海互动、一体发展的原则,以对外开放、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为动力,深度推进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协调发展海洋三次产业,提高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把烟台建设成为区域布局合理、产业结构优化、生态环境良好的海洋经济强市。

    2007年6月8日,烟台召开全市海洋经济工作会议,对海洋经济战略的实施作出部署。对烟台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次城市经济战略的完善,更意味着一种海陆并举的发展模式得以重塑和确立。

    这片蓝色的海洋担负起了全新的使命。

    科技先导

    来到位于烟台开发区的天源水产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大菱鲆(俗称多宝鱼)苗种生产基地。公司负责人自豪地告诉记者,尽管大菱鲆市场近两年出现过质量风波,但天源坚持“以科技为先导进行生态养殖,确保产品达到绿色无公害”的经营方针,有效化解了市场风险,公司市场竞争优势明显。“我们尝到了科技立企的甜头。”他说。

    据了解,天源水产有限公司与多个国家科研机构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在国内率先突破了大菱鲆育苗、养成技术难关,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级大菱鲆良种场。2006年以来,他们进一步加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围绕制约水产养殖的两个瓶颈问题———种质退化和环境污染,进行重点攻关,探索出养殖废水循环利用的新模式,并成功开发出大西洋庸鲽等新品种培养和苗种生产技术,推进水产养殖业从追求数量向数量与质量、效益和生态并重的增长方式转变。

    与天源水产一样,烟台市一大批传统的水产养殖企业,无不开始以高新技术支撑企业发展,以科技创新实现产业升级。

    鱼皮、鱼鳞、鱼刺曾被渔民们视为“渔业垃圾”,一倒了之。但烟台东诚生化有限公司却利用这些“下脚料”,提取出胶原蛋白、硫酸软骨素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始终供不应求。从普通的资源开发利用,到资源效益的精深挖掘,科技带来的是烟台市海洋经济的全新概念。 

    “一项核心技术足以创造一个潜力巨大的新兴产业。事实表明,海洋科技已进入海洋经济竞争的前沿,并成为区域间综合实力较量的焦点之一。其效应之一,便是对于地域海洋产业层次全方位的拉动和提升。”曾两度在烟台市挂职的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林国明博士,对烟台海洋经济的发展感慨良多。在他看来,建设“海上烟台”,要依靠科学技术,开发利用好海洋资源,把“第一生产力”真正打造成领跑海洋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以科技为先导,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烟台走出了一条生态、高效、可持续发展之路。2006年,全市海洋产业总产值658亿元,其中渔业总产值达到4122亿元,同比增长20%,科技贡献率达到65%以上;水产品产量2033万吨,同比增长6%;渔民人均纯收入8850元,同比增加1000元。

    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烟台市初步建立起了以高新技术、生态、高效、外向型为主要特点的现代渔业框架。一是优化提升渔业产业体系。推动全市渔业生产由养殖、捕捞、加工为主,向上下游延伸,形成苗种、养殖、捕捞、加工、商贸物流和休闲渔业六位一体的现代渔业产业体系。

    二是夯实渔业产业化基础。整合市内海洋科技资源,推进龙头企业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及相关领域顶尖人才的合作,以10个国家级、15个省级企业研发中心及技术开发(中试)基地和12个国家“863”项目研究为平台,开展以水产种子工程、先进养殖技术为重点的科技攻关。目前,全市苗种生产企业达到800余家,育苗水体51万立方米,年培育海参苗54亿头,各种名贵鱼苗9000万尾,扇贝1500亿粒,海带24亿株,苗种业产值165亿元,建成全国最大的海参、大菱鲆苗种生产基地。今年新申报无公害产品75个,总数达到140多个,无公害产地认定面积21万亩,总面积达到97万亩,占全市养殖总面积的55%。

    三是推进对外开放,提升市场竞争力。积极组织骨干企业参加美国波士顿和比利时布鲁塞尔等国际(国内)渔业博览会,今年上半年,签订水产品来进料加工协议(合同)39项,贸易额57亿美元,引进外资17亿美元。4家企业被海关总署批准设立水产保税物流库,仓储总面积41万平方米。

    四是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提高渔业竞争力。目前,全市通过国际标准体系认证的企业总数达到180余家,占全国总数的1/9强;培育1个中国名牌水产品,7个省级名牌产品;正在组织申报“烟台海参”和“烟台鲍鱼”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莱州梭子蟹”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工作也正在进行中。

    当海洋科技的“触角”慢慢伸长时,有着悠久历史传承的烟台渔业开始了向现代渔业的深刻转变。

    协调发展

    长岛连城村海滨,村党支部书记刘新贵正忙着组织村民收获扇贝。一笼笼鲜贝刚刚上岸,就被各地买主高价订购。面对这丰收的场景,很难想象眼前这片海域,前几年曾让长岛人连吃苦果、血本无归。

    作为全国14个海岛县之一,长岛是环渤海地区和山东省惟一的海岛县,全县32个岛屿,岛陆面积5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8700平方公里,占烟台全市的1/3。长岛扇贝曾以占全国总产量70%的辉煌而闻名全国,长岛也因大搞扇贝养殖“捞银工程”于1992年成为山东省第一个小康县。就在人们大面积养殖放飞财富梦想的时候,长岛扇贝从1995年开始连续5年大面积死亡,每年至少损失7亿元。专家给出的结论是高密度养殖,造成海域动植物种群结构严重失衡,加之水产品加工废弃物污染,海域环境恶化。

    经历过那次惨痛教训的刘新贵感慨颇多,“盲目的掠夺式开发必然导致海洋资源的枯竭。痛定思痛,我们开始按照环境容量开展生态养殖,优化生态环境,一举摆脱了连续5年绝产的困境。”

    烟台人对大海有了更加科学和理性的认识。坚持海洋经济发展规模、速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坚持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日益成为人们的共识。本质上说,现代海洋经济就是一种集约型的经济体系,与过去那种粗放式的海洋开发是格格不入的。

    “良好的生态资源是长岛最大优势所在,一定要把保护生态放在第一位,要在开发中保护生态,确保开发建设与改善生态环境相适应。”长岛县委书记姜清春说,近年来国家对全国海岛开发建设高度重视,山东省委、省政府和烟台市委、市政府对长岛提出了建设“山东海上明珠”和“中国最美海岛”的发展要求。要实现这一目标,长岛就必须坚持协调发展,突出海岛特色,努力实现海洋资源利用集约化、海洋经济开发生态化、海洋环境良性循环化,以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成效增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正因如此,长岛在加快提升渔业的同时,努力做大做强生态旅游和海洋特色工业两大新兴产业。目前,长岛正深入挖掘海岛特色文化,提升旅游品位,开发休闲渔业项目,发展海上文化游,打造具有中国北方海岛观光、度假、娱乐特色的国际性旅游休闲度假区。

    从全市来看,极具吸引力的海岛生态游为烟台海洋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滨海旅游高速增长,一批重大滨海旅游项目启动建设。统计显示,今年前3季度,烟台市接待海内外游客162524万人次,总收入14818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032%和2774%。其中接待海外游客2366万人次,创汇153亿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894%、3233%。各项指标均居全省第二位。这表明烟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构筑1+3主体板块,建设旅游经济强市”的发展战略已初步见到成效。所谓“1”,就是烟台市区,“3”就是蓬莱、长岛、龙口,海岛旅游在烟台市旅游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一斑。今年1至9月,“1+3”主体板块旅游总收入115亿多元,占全市总量的78%,其主体地位及带动作用日益凸现。

    如今各大企业及各国客商积极投入烟台市旅游开发,形成了投资热潮。今年1至9月,全市在建旅游项目35个,总投资1725亿元,同比增长388%;到位资金295亿元,同比增长129%。

    下一步,烟台市将在保护好自然资源的前提下设计开发一批独具魅力的海岛休闲娱乐项目,将一个个海岛打造成重点景区和海上乐园。不久的将来,烟台必将以其优美的旅游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人文化的服务,成为海内外游客青睐的旅游度假目的地。

    重点突破

    沿市区滨海大道,出开发区,经蓬莱市,走龙口港,看莱州湾,沿线数百公里的海岸带上,临港企业比比皆是,海洋产业蓬勃兴起。在新的挑战和机遇面前,烟台海洋经济有了新的内涵————做强、做大港口,大力发展船舶工业、临港工业等第二海洋产业,是烟台发展海洋经济中浓墨重彩的大手笔。

    提到海洋经济,人们往往很容易联想到海洋渔业、海上运输、海水晒盐等传统产业。但这只是蓝色海洋丰富资源的“冰山一角”。烟台市今年出台的《关于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意见》,提出了重点培植“1+3+5”海洋产业体系的全新构想。

    这个“1”便是突出发展港口经济。“港口是烟台最大的战略性资源,港口经济更是海洋经济中最具资源集聚能力和产业带动效益的经济群落。壮大海洋经济,首先就要充分发掘烟台区位优势、港口资源和烟大铁路轮渡开通等有利条件,在主导产业培植上重点突破,打造港口海运为先导、临港工业为支柱、港口物流为特色的港口经济群,形成带动全市经济蓬勃发展的龙头力量。”烟台市海洋经济发展推进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吴德强说。

    “在现代经济条件下,港口已由传统的装卸转运功能逐步向工业功能、商贸功能、综合物流功能转变。发展临港产业是新形势下港口发展的必然选择。烟台把港口和临港工业纳入了海洋经济的范畴,举全市之力支持港口的发展,大大提升临港工业的战略地位,不仅给港口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为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最强有力的产业支撑。”烟台港董事长周波说。

    烟台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对港口发展的扶持力度,出台了《加快港口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从土地出让、税收与海域使用金返还等方面对港口给予了最大限度的政策支持,港口发展的政策环境空前优化。烟台港抢抓机遇,乘势而上,2006年全港吞吐量突破8000万吨,集装箱突破百万箱,位列“2006中国港口综合竞争力指数排行榜”第11位。

    今年以来,烟台市港口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港口工程数量和投资额达到近年来最高水平。全市港口计划新建、续建项目31项,总投资113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7亿元,建设5万吨级码头15个,5万吨至10万吨级码头2个,20万吨级码头1个。烟台港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等指标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依托港口,临港工业快速兴起,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如蓬莱市先后引进巨涛海洋重工、星都重工等20多个海洋机械制造项目,以造船重工、石油化工为重点,规划建设了临港工业区。目前,烟台市拥有修造船企业40余家,大宇造船、永和重工、渤海造船等一批项目相继落户。今年上半年,全市重型机械、汽车、电子、食品、铝产品五大行业发展势头良好,实现销售收入9675亿元,增长35%,占全市临港工业的77%。

    围绕着港口,临港物流业蓬勃发展,规模、档次和水平快速提升。17亿元————这是龙口市计划今年完成港口建设及发展临港工业、物流业发展的资金额度。如今,龙口市物流业年货物周转量已超过11亿吨。全市的情况更为喜人。一是港口物流业快速做大。以港口为依托,重点规划了烟台港西港区、龙口港、莱州港等物流园区。二是物流公司引进与建设实现新突破。新辉、邦达、泛亚等一批知名第三方物流公司先后落户出口加工区;由上市公司深圳国际控股公司与烟台北明物流等4家公司共同发起的烟台北明全程物流公司正式签约,将以保税区为载体,整合全市空港、临港物流业务,推动南北物流联动,打造物流企业龙头。三是航运企业发展加快。目前烟台拥有国际船舶代理公司45家,国际船舶管理企业26家,国际集装箱企业6家。烟台市培育的航运企业————渤海轮渡、国际海运、中铁渤海铁路轮渡三大公司健康运行,共拥有船舶19艘,上半年完成收入205亿元。

    “就全市来说,当务之急是要抓紧实施产业联动,合理布局海洋产业、临港产业和腹地产业,形成分工明确、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沿海经济产业带。”烟台市发改委负责人说。

    烟台人给自己描绘了一个“蓝色梦想”————到2010年,全市海洋产业增加值力争突破100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5%。烟台的经济航船,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开放、进取、创新的姿态,劈波斩浪,驶向更深更广阔的蔚蓝世界。

 

 

南方渔网编辑:欧阳洋

编辑: 访问人次:2688 关键字:海洋经济,  >> 更多资讯进入水产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用户昵称:

评论内容:
滑动完成验证:
 

品牌推广

咨询:0779-2029779

第十七届农聘中国水产人才网络招聘会

农聘-水产人才网

猎弧英雄

虾青素

强肝

手机版水产门户网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水产前沿广告

海洋与渔业

图文推荐

更多

最新海捕产品

更多

红法活体虾青素

今日要闻

更多

热点推荐

更多

关于我们 | 企业推广

会员服务 | 网站动态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付款方式 | 网站地图

服务专线:0779-2029779

传  真:0779-2030003

邮  箱:bbwfish@163.com

最具影响力的水产网站--水产门户网

广西南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桂ICP备110017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050073

X

中国水产门户网微信平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