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产新闻 | 独家专题 | 渔商阿里 | 渔资团购 | 水产人才 | 市场行情 | 水产技术 | 对虾网 | 会议展会 | 水产视频 | 水产论坛

企业推广

  • 资讯
  • 技术
  • 产品
  • 企业
  • 招聘

搜鱼高级搜索对虾  罗非鱼  金鲳鱼  草鱼  石斑  泥鳅  黄鳝  海参  小龙虾  鳗鱼  大闸蟹  

中国水产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水产新闻 > 国内新闻 > 综合新闻 > 正文

惊呆了!利润率超过100%的南美白对虾养殖,近似赌博!!!

发布时间:2018/7/18 16:01:15  来源:科学简讯  编辑:黄姗  我来说两句我来说两句(0)
旺旺好渔资电商平台
核心提示:2016年,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JamesAnderson博士在广州的全球水产养殖领袖展望峰会议上预测,2015-2018年全球对虾产量将以每年4.2%的速度增长。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前言:

  2016年,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JamesAnderson博士在广州的全球水产养殖领袖展望峰会议上预测,2015-2018年全球对虾产量将以每年4.2%的速度增长。2017年,全球对虾总产量超过430万吨,同比增长7.5%,按此增长速度,2018年全球的对虾总产量将有可能达到450万吨,突破历史最高记录。全球对虾需求量依然旺盛,除了传统产区之外,埃及和伊朗等一些国家也开始进行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国国内的对虾类产品需求一直在持续上升,据FAO(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统计,2005年至2015年国内对虾需求增长123%,2016年中国国内对虾消费总量为168万吨,随着国内消费升级,2022年国内对虾消费市场将有可能超过200万吨。

  在此国际背景下,我国的对虾产量增长却十分缓慢。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16年国内对虾总供应量(养殖量+捕捞量)为127万吨,2017年对虾总供应量约130万吨(此数据为业内估算,18年的渔业统计年鉴还未发布),增长不到2.4%,巨大的供需缺口只能通过进口来弥补。2017年对虾的进口量高达40万吨,约占市场消费量的25%,其中仅有4.8万吨是通过正规海关进口,其余的量主要通过越南等边境走私进来,足见国内对虾消费市场的狂热。中国曾经是对虾出口大国,如今却面临国内消费市场都无法满足的窘境,供需矛盾突出。

  目前南美白对虾依然是最主要的对虾养殖品种,然而近几年来南美白对虾养殖产业一直萎靡不振。由于种苗市场混乱、水质恶化、病害加重、养殖成本上升、环保高压等原因,传统的养殖模式正面临多重困境,产业的转型和升级并不只是个口号,而是实际的需求。

  本团队在启动工业化循环水养虾项目之前,于今年5月份先后进行了几次调研,主要通过与行业内有经验的从业者和科研单位的教授交流学习,并实地到湛江雷州养殖区域进行走访调查。湛江被称为中国的“对虾之都”,拥有集“种苗、饲料、养殖、加工和出口”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南美白对虾是其中发展最为成熟的品种,本次调研目地主要是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南美白对虾产业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工作做好准备。

  利润率超过100%的南美白对虾养殖近似赌博!

  现阶段南美白对虾的价格基本稳定在25元/斤以上,成本约10-12元左右,利润率超过100%,冬棚反季节养殖利润率甚至接近200%。以高位池养殖为例,生产成本中,饲料约占40-50%,人工和奖金占10-20%,种苗和动保产品各占10%左右,尽管饲料和人工成本略有上涨,但由于整个产业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价格也在随着波动,利润率仍然十分乐观。

  然而,因为成功率太低,许多虾农纷纷选择离开这个暴利的行业。据了解,雷州地区高位池早造、晚造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排塘率达到90%以上,剩下10%处于盈亏平衡或是微利;冬棚养殖由于水温比较低,病害没那么严重,排塘率约30%,但仍有60%左右的虾农只是达到盈亏平衡或微利,仅有10%左右达到较高的产出,利润约2-3万/亩。从几个养殖户的口述中汇总得到大致的盈亏情况如下:

  表1 湛江雷州高位池养殖近3年的盈亏情况

  从表格上看,雷州地区三造虾都稳定高产的虾农不超过2%,亏本的占90%以上,对于一个普通养殖户来说,赚钱的机率很小,高位池养虾已经近似于赌博。“现在的环境下,能把虾养出来,已经算是一种奇迹”,海威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纪家镇虾苗基地的陈总略带夸张地说到。不少养殖户提到南美白对虾仍然皱着眉头,雷州有近一半的高位池已经转向石斑鱼标粗和养殖。

  南美白对虾养殖并没有因此走向衰落,事实上,《广东省农村统计年鉴》反映,近几年湛江市的对虾养殖面积和产量并没有减少,反而略微增加(约3万公倾),这或许是因为虾农开始回归理性,采取低密度的生态养殖和混养的养殖户,毕竟对他们来说,只要成功养殖一造,就能留在赌桌上多试几次。“还是有不少人留下来努力拼搏的!”,有着9年养殖经验的李总笑着对我说。

  种苗问题——短期内只能被垄断的技术难题

  如果试着询问虾农 “为什么现在南美白对虾那么难养?”,80%以上的答案都会指向种苗问题,并且这些虾农能给你例举出许多合乎逻辑的证据,比如同一个虾农(操作几乎一致)用不同公司的种苗竟然养出不同的结果,又如同一片水域中进行高位池养虾的虾农,技术水平接近,只是因为种苗来源不同,结果也大相径庭,几家欢乐几家愁。

  南美白对虾产业一直存在一个巨大的技术难题——选育种技术被国外垄断,目前优质的亲虾多数集中在SIS(美国对虾改良系统有限公司)、美国科拿湾海洋资源公司和CP(泰国正大集团)等公司。中国虽然也建立了对虾体系,但起步终归是晚了(选育时间本身就是一种行业壁垒),部分种源仍然取自国外公司,最终导致国内自产的虾苗大多表现平平,难以形成竞争优势。

  目前全球的南美白对虾种虾有70%以上来源于SIS公司,本次调研的过程中得知的一个比较普遍被认同的观点:SIS的亲虾育出的虾苗,生长速度虽然没有明显优势,但抗逆性上更强、更稳定一些。这种稳定性主要是相对其它公司而言,海威的陈总告诉我们,“即便是SIS公司不同批次的亲虾产出的种苗,质量上也可能存在很大差异”。从遗传的角度,这仍然是SIS公司通过近亲繁殖策略来实现技术垄断造成的。

  我们通常所说质量较好的一代苗,实际上已经是近亲繁殖产出的虾苗,SIS公司在选育亲虾过程中,不同家系的近亲程度存在随机性,而近亲程度越高,就越容易发生遗传性疾病。所以,国内的虾苗场没有任何办法保证所有批次的虾苗质量统一,更别说在每年巨大的亲虾进口需求量下,SIS公司自身能否严格控制亲虾质量也是存在疑问的。

  除了技术被垄断的问题以外,国内对虾幼体生产过程并存的许多问题导致了整个市场更加混乱:

  1)缺乏统一规范的生产标准。不同企业在育苗过程中对水处理系统、生物防控的要求不一致,国家对于虾苗病原的检测也没有强制性,全靠企业自觉,虾苗质量无论好坏都能上市。

  2)部分苗企缺乏应有的良心和担当。由于大多数公司只针对虾苗的产量和销售量对技术团队实行奖励机制,这就有可能导致技术人员在虾苗生产过程,完全不顾质量控制,过度使用亲虾或者大量使用抗生素,甚至在销售过程中弄虚作假。

  3)苗企会优先将优质虾种分配给需要量大的客户,普通虾农获得优质苗种的渠道更少。南美白对虾养殖的低成功率甚至使一些养殖户被不断打击后走入误区——反正养不成功,不如养便宜点的二代苗,失败了还能亏少一点。

  虾农在整个产业中一直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养虾的成功率,除了受种苗质量影响以外,也跟养殖环境有关。当养殖水体中病原少,水质好,虾苗的抗逆性就显得没那么重要,普通的虾苗也能达到高产。而在水质逐渐恶化的今天,要减少病原,必须进行严格的源水处理;要在高密度养殖下保持良好水质,必须增加水处理设备和专业的人员管理,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一般虾农是很难负担得起的。

  抗生素的使用导致恶性循环

  弧菌病是对虾养殖过程中最为常见,危害较重的一类疾病。海水中的致病弧菌种类很多,感染症状一般表现为红腿、黄鳃、烂尾烂眼等,常伴有败血病。对虾的偷死、肠炎、生长缓慢、白便等都与弧菌感染存在极大的关系。特别是近几年EMS(早期死亡综合症)爆发以后,发病率急剧上升,虽然目前致病机理仍未查清,但多数研究都反映弧菌是引发EMS的主要原因,控制弧菌数量能够降低EMS的发生机率。

  控制弧菌数量最为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使用抗生素,但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很容易就带来了一系列的严重问题。部分虾苗厂为了使虾苗弧菌数量达到标准,在育苗过程中过度使用抗生素,此环境中育出的虾苗抵抗力减弱,最终引发大面积的发病排塘。而虾农在养殖过程中为了应对疾病,也会不断投加抗生素,抗生素对虾的生长速度影响十分明显,在雷州养殖现场了解到,经过两次发病投加抗生素的虾池,虾苗养殖55天才长到200头左右(正常生长的虾55天约能达到70头),生长速度降低60%以上。

  使用抗生素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则是引发病菌的耐药性,养殖水域中具有抗药性的超级细菌在不断增多。国家虾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何建国在偷死病的研究中就发现,携带抗性基因的菌株高达80%以上,其中氟喹诺酮类(如环丙沙星类)抗生素检出率达到17%,部分抗生素在预防上能起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小。

  此次调研得到的一个数据是,对于一个普通的虾农来说,每口塘(约4亩)每造养殖的抗生素成本约在500-600元左右,如果按常用的氟苯尼考(100-200元/kg不等)或土霉素(50-100元/kg不等)计算,每一万亩的高位虾池,每年投放的抗生素约在10-20吨左右,数量极为惊人。细菌的耐药性越强,虾农就有可能更换抗生素的种类或加大剂量来治疗,最终导致恶性循环。

  随着抗生素的使用效果越来越差,养虾者们也在绞尽脑汁尝试不同的治疗方案,李总在实践中总结出一个“通过细菌间相生相克”的方法来养虾,实际上就是通过培养噬菌蛭弧菌等作为优势菌群,从而抑制致病弧菌的生长。这种方法是否科学现在难以证明,因为李总的南美白对虾刚得过病,通过在李总的虾池进水口取水样进行涂板检测发现,黄弧菌的数量至少达到104以上,绿弧菌很少。笔者推测,此数量级的黄弧菌进入虾池后会在高温下复制剧增,蛭弧菌的作用更多的是抑制致病性较为严重的绿弧菌,但大量存在的黄弧菌(如哈维氏菌、鳗弧菌等)同样有可能引发疾病。

  控制弧菌数量、减少病害爆发的关键环节,预防远比治疗来得有效。普通高位池的进水一般只做沙滤处理,而海威虾苗厂则对海水进行了一系列严格的处理,先经一级沙滤后进入蓄水池,用超高浓度的氯消毒剂杀菌消毒后中和调PH,再经二级沙滤和精密过滤器(主要用于亲虾养殖)等多级处理后才投入使用。海威的吴总告诉我,17年用此处理水养殖南美白对虾,排塘率不到5%(65口塘仅排塘3口),效果十分明显。

  工厂化养虾仍处在起步阶段

  高位池养虾是一种集约化程度较低的养殖模式。以雷州为例,基础设施的投入以虾池建设、水泵和增氧机为主,水处理设备相关的投入占比很小。养殖户投入最多的部分是增氧设备,一般每个高位池会配备5-6天增氧机,四周是水车式增氧机,增氧的同时起到推水集污的作用,中间放置1-2台叶轮式增氧机,养殖后期增氧机几乎是24小时全开。沙滤池的处理能力有限,当换水量大的时候,海水经沙滤后没有进行任何化学消毒直接使用。水质检测的设备也相对落后,主要以通过肉眼观察比色的试剂盒为主,当水体中氨氮亚硝较高时,检测误差很大。

  未来高位池养殖可能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对虾养殖将会向低密度的粗放式生态养殖和高密度的集约化养殖两个方向发展。农业部于今年发布的《2018年渔业渔政工作要点》中已经提出要深入推进水产生态健康养殖,积极推广大水面生态增养殖、循环水养殖等健康养殖模式。低密度的粗放式生态养殖下,生物负荷量小,通过增氧、藻类和菌类控制和鱼虾混养的方法,就能充分发挥水体的自净能力,但受限于产能和水域资源,这种模式更适合于拥有大面积水域,并且塘租较低的地区。而高密度的集约化养殖,能够完美地实现高产能、绿色无污染、人工智能化等目标,虽然现在仍旧处于盲目投入,运行成本高,技术不成熟的起步阶段,但随着设备工艺的改进必然会慢慢成为主流。

  海威公司的养殖基地中配有多个跑道式循环水养虾车间,养殖技术人员告诉我,循环水系统的使用初见成效,目前比较稳定的产量在5-6kg/方水体左右。在现场参观交流的时候,我们也发现系统存在改进提升的空间,比如系统在养殖后面亚盐最高仍会达到1mg/L以上,这可能由于填料数量不够和生物滤池的工艺比较简单造成。因为循环水养殖的能耗较高,有一部分车间正在尝试零换水的生物絮团养殖,目前生物絮团养殖的效果并不理想,我们在几个刚放苗10几天的虾池中都发现了偷死的现象。

  因为国家政策的支持和补贴(据了解海威养殖基地从当地政府拿到了两千万的补贴),许多企业都纷纷购进了循环水养殖设备,但当前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整体系统工艺差,达不到预期产量,能耗高,运营成本大,较难实现营利。循环水养殖成功的前提,是要根据各地区不同的资源,养殖生物和投资预算,综合考虑运营成本和产能,设计出先进合理的系统;

  其次,循环水养殖需要制定紧凑的生产计划,有专业的管理人员维持稳定产能,才能下真正实现工业化达到营利的目标。目前这些我们都还远远达不到要求,由于循环水养殖是一项综合性工程,涉及环境工程、土木建筑、水产养殖、电子信息、市场营销等多门学科,许多系统设计人员不懂养殖,设计好的系统找不到符合标准的供应商,一线的养殖人员又不懂机械和系统工艺,健康养殖的产品得不到好的推广和营销,都有可能导致循环水养殖最终走向失败,未来需要更多跨专业的人才组成团队,才能更有效地推进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发展。

 

编辑:黄姗 访问人次:7589 关键字:南美白对虾,养殖,  >> 更多资讯进入水产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用户昵称:

评论内容:
滑动完成验证:
 

品牌推广

咨询:0779-2029779

第十七届农聘中国水产人才网络招聘会

农聘-水产人才网

猎弧英雄

虾青素

强肝

手机版水产门户网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水产前沿广告

海洋与渔业

图文推荐

更多

最新综合新闻

更多

红法活体虾青素

今日要闻

更多

热点推荐

更多

关于我们 | 企业推广

会员服务 | 网站动态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付款方式 | 网站地图

服务专线:0779-2029779

传  真:0779-2030003

邮  箱:bbwfish@163.com

最具影响力的水产网站--水产门户网

广西南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桂ICP备110017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050073

X

中国水产门户网微信平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