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标准,触及质量
作为中国水产饲料的龙头企业,通威在饲料工业和水产养殖业都起到标杆的作用。2020年开始的“质量方针”落地与“标准化”建设,围绕产品线、标准化、满产满销等落地动作开启大刀阔斧的改革,再次让通威走在了行业的前端。目前以“质量方针”为纲的新五年规划聚焦生产管理的标准化第一阶段改造已全面覆盖各大生产基地,并取得阶段性胜利。水产养殖网专访通威股份总裁郭异忠,详解通威“质量方针”的最终目标及对未来水产养殖产业的展望。
通威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郭异忠
记者:通威上下深入理解、积极践行“质量方针”,并以“质量方针”为纲开启五年规划,我们企业最终想要通过“质量方针”达到什么目标?
郭总:其实通威新五年计划是基于通威的现状,甚至可以说基于全行业当前的现状,对未来发展的一种展望,形成了通威农牧的五年发展规划纲要,其中,最核心的就是“质量方针”。
一、什么是质量方针
通威的质量方针从建立之初就有了,如今在新的行业发展背景下,我们把它做了重生和强化。我们必须要看到水产行业发展到今天,出现了以价格为导向的畸形发展,可以说是开历史倒车。以低价定位产品,用户效益差、企业的效益差,行业发展前景堪忧。通威提出“以质量发展为纲,实现高质量的发展”,这其中包括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也包括用户的高质量发展。质量方针明确要实现客户的本质需求,什么是本质需求?是养殖效益最大化,以这样的目标来规范全员的意识和行为,以专业化、标准化和规模化来做我们产品设计、生产、使用的全过程。
二、最终达成的目标
首先要让体系持续改善,最终达到效率领先,同时给客户带来持续增值和我们在整个产业链环节当中的不可替代性,实现我们与客户和用户的共赢。这是质量方针的一个目标,也是新五年规划的目标。为实现目标,我们推进标准化、满产满销等项目规范生产,实行IPD管理模式进行产品运营,这些都是围绕专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这几个维度开展的。
记者:目前制约渔业数字化发展的核心阻力是什么?作为水产人,我们将如何怎么来迎接数字化的到来?
郭总:其实说数字化,前提还是标准化。中国水产养殖从业者还是以小散户为主,养殖品类多、品类转换快,这是行业目前的现状。不去深耕,养殖标准就难建立,养殖集约化发展始终是一项难题。
一、以畜牧业为启示
在谈水产行业数字化发展之前,生猪养殖行业已经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倒退10年,生猪养殖的主力军同样是小散户,饲料行业同样乱象丛生,无论是饲料的品质、养殖过程、还是营销管理乱象,和今天的水产行业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现在,伴随生猪养殖规模化发展,尤其近两年整个养殖行业突飞猛进。以牧原为例,他代表了养殖行业的最高水平,重新刷新了我们对养殖的认识。牧原的成功就在于他把养殖标准化了,每个环节都能够做到标准,每个环节都可以复制,同时导入了数字化管理,才能高效快速发展。
二、我们该如何做
面对水产养殖小散乱的现状,数字化的难点,一方面是行业从业者对新事物接受能力比较弱;另一方面则是单一品种养殖产量规模很小,养殖过程当中没有严格的养殖流程和标准,完全依赖于养殖从业者的经验和勤奋度,对个体要求太高,基本上做不流程规范和复制。这种情况下,想进阶到企业化运作的思维和方式很难,导入数字化几乎办不到。
因此未来要真正做到数字化:第一,一定要引进人才,先实现规模化;第二,把操作流程化和标准化,这样数字化才能够导入,最终数字渔业才有可能实现。
三、走在前列水产养殖品种
从养殖品类来讲,我认为,中国对虾养殖是最容易实现标准化、数字化的。
从对虾养殖本身来说,中国每年对虾的养殖产量100多万吨,进口量接近100万吨,需求量每年持续增加,有市场发展空间和市场发展需求,这也是通威把对虾作为第一战略品种的原因之一。通威正在进行的是流程化、标准化、企业化的养殖,才能导入数字化,从一定角度反过来指导我们的标准化流程、养殖成功率,让养殖效益更优,养殖成本更低。
记者:您怎么看待市场上终端为王的说法,通威如何抓住终端客户?
郭总:其实用户才是我们真正的客户,当然是终端为王。为什么掌控终端,凭什么掌控终端是每个企业必须要去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考虑清楚了,我们才可能把终端为王有效落地。通威“质量方针”就是提出要准确识别客户的本质,始终以终端用户养殖效益最大化为核心,规范全员的意识和行为。所以要抓住终端,以终端为王,实际上就是如何帮助用户提升养殖效益。
抓住终端客户,与养殖模式、产品性价比、全程综合服务息息相关。今年通威采用了产品线管理模式,走在水产饲料行业的前方。我们就把技术和营销有效地结合,对产品线提出了要求:他们从单一产品配方的技术把控者,变成为用户提供综合养殖方案的问题解决者,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形式的转变,让终端用户的养殖效益最大化。标准化工作,第一为了保证产品品质;第二就是为了降本增效。保障品质,利给用户,把这两条做到了,才是对高质量发展的践行,才是让用户实实在在受益的有效方式。
记者:近两年就是鱼病爆发比较厉害,您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郭总:这两年鱼病很多,其实我们必须要理性来看待鱼病形成的原因。
一、饲料质量下降
尤其是原料品质降低、使用的规范,导致了鱼病频发和养殖成功率降低。这也是我们重提“质量方针”,为行业做标杆的原因。
二、动物营养过剩
中国鲫鱼就是最为典型的案例,水环境不断变化,养殖密度不断增加,同时非理性评估鱼体对均衡营养的需求,通过更高蛋白、脂肪、甚至超过它本身营养需求的方式去养,当然会疾病频发。过度追求单一的生长速度,从长远来看,是对养殖行业的不负责,所以良性养殖才是解决办法。
记者:您觉得中国水产养殖未来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郭总:中国水产养殖行业未来还是有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中国未来的养殖一定是规模化、集约化、数字化的养殖,要靠整个行业共同去努力去缩短实现的时间。从目前水产养殖现状来看,我们认为未来它和生猪养殖业发展的趋势肯定会一样,只是时间长短而已。
相相对而言,水产养殖实现数字化要更久一点,一方面由于养殖品类太多、品种转换频率很高,所以小散淘汰出局速度更慢。另一方面,水产对水资源有一定的要求,水资源多发展的就快,很多地区会因此受限,机械化发展进程也会慢一些。但是中国个别品种已经有了规模化的趋势,比如南美白对虾,它就很容易能够做到工厂化,所以单一品类去往集约化和规模化这方向去发展,是完全可能的。
展望中国的水产养殖,我们当然希望它向规模化、标准化、数字化方向快速发展,水产品能够做到真正的健康、绿色、安全。这是我个人对行业方向的研判。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企业经营领航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