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产新闻 | 独家专题 | 渔商阿里 | 渔资团购 | 水产人才 | 市场行情 | 水产技术 | 对虾网 | 会议展会 | 水产视频 | 水产论坛

企业推广

  • 资讯
  • 技术
  • 产品
  • 企业
  • 招聘

搜鱼高级搜索对虾  罗非鱼  金鲳鱼  草鱼  石斑  泥鳅  黄鳝  海参  小龙虾  鳗鱼  大闸蟹  

中国水产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水产新闻 > 国内新闻 > 综合新闻 > 正文

广东海洋牧场:筑礁引鱼虾 海底变粮仓

发布时间:2022/4/4 15:07:23  来源:广州日报  编辑:黄姗  我来说两句我来说两句(0)
旺旺好渔资电商平台
核心提示:在全国,广东是最早启动以人工鱼礁为主体的海洋牧场建设试点的省份之一。在开展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方面,广东也走在前列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 海洋牧场建成后极大改善了海洋生态环境,成为“海底粮仓”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 工作人员正在把人工鱼礁投入深海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 工作人员在龟龄岛种植海草

在全国,广东是最早启动以人工鱼礁为主体的海洋牧场建设试点的省份之一。在开展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方面,广东也走在前列,目前,广东一共有十多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并形成自己独特的建设模式,日益成熟的“耕海牧渔”生产方式赋予海洋经济更广袤的发展空间,让深海成为“良田”。

记者近日走访广东多个海洋牧场发现,海洋牧场生态效益非常明显,它好比一个“水下粮仓”,在海底“筑巢引凤”后,水下生物种群资源大幅增加,每年渔获量增加1000多吨,甚至一些消失了很多年的珍贵鱼类也重新回来了,而当地渔民也从海洋牧场建设中获益;海洋牧场的管理者们也告诉记者,美中不足的是,当前海洋牧场主要还是公益性的,管理资金主要由政府筹措,企业和第三方参与程度还比较低,接下来需要吸引更多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海洋牧场建设。

汕尾龟龄岛东海洋牧场示范区是广东省首批国家级海洋牧场之一。在龟龄岛东海域,碧波万顷,让人心旷神怡。而在水下几十米深处,2000多个人工鱼礁也矗立海中,依稀可见,成为鱼虾畅游的“水下森林”。

深海“建房”种海草
给鱼虾贝类“安家”

龟龄岛海洋牧场从2018年4月开工建设,至2019年11月完工,共在深海投放人工鱼礁礁体2688个,形成礁体总空方量65280空方,覆盖海域面积2.43平方公里。在辽阔的龟龄岛海域,这些人工鱼礁为各种鱼虾提供了天然的“乐园”。

“你可别小看了这些人工鱼礁,他们个个都是‘生态银行’”,说起这些年汕尾市海洋牧场建设的成果,汕尾市农业农村局水产科有关负责人林义济难掩欣喜。据他介绍,海洋牧场建立起多层次的海洋生态系统,在海底投放人工鱼礁为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场所,促进海洋生物资源的增殖和恢复;同时,通过底播增殖、放流、海藻的生态修复建设等,海洋生态环境得到修复,渔获量显著增加。

据介绍,这些矗立在水下的人工鱼礁有几种规格,最常见的一种是3米×3米×3米,就好像一座水泥房子,上面有圆形或方形窗户,鱼类可以自由进出。通过岸上的水下监测系统可以清晰看到,这些礁体上面已经生长出了很多浮游生物和海藻。在鱼类最密集的礁体上,身上闪着白光的银鱼以及黄鳍鲷,还有各种叫不上名字的鱼类,密密匝匝聚集在鱼礁上,它们不时从圆形窗口穿梭而出,游入下一个礁体,其中不乏一些个头相当大的。“比如这条马鲅鱼,从照片看至少有50斤以上。”一位渔政人员向记者介绍。

过去这几年,汕尾市城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在这片海洋牧场范围内一共种植了400亩海藻,包括紫菜200亩、海带100亩、龙须菜100亩。配合海洋牧场建设,还投放了黑鲷40.03万尾,黄鳍鲷10万尾,斑节对虾1740万尾。而人工鱼礁放到水下3个月后就开始附着藻类,慢慢地,鱼、虾、蟹、贝类都来了,一片片“水下森林”逐渐形成。

这些年,为了龟龄岛海洋牧场建设,该局副局长刘水照头发都白了不少。礁体投放、深海中种水草、对海洋生物进行拖地跟踪他都参与了。在他看来,这个隐藏在水下的海洋牧场就像是一个“水下粮仓”。“你看,这礁体上黑压压的全都是鱼。”他介绍,海洋牧场就是在特定海域通过人工鱼礁、增殖放流等措施,构建或修复海洋生物繁殖、生产、索饵或避敌所需要的场所,是可增殖养护渔业资源,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渔业模式。”通俗地讲,就是用人工鱼礁给鱼在海底建房子,种上海藻海草,让鱼类、贝类住进“房子”里。

200多种鱼类栖息
生态效益明显增加

刘水照介绍,汕尾城区拥有98公里海岸线,海域广阔,渔业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受高强度海洋捕捞、海水污染等影响,近海渔业资源总体呈衰退趋势。所以通过海洋牧场建设可以确保水产资源稳定、持续增长,同时重点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在汕尾的3个海洋牧场中,龟龄岛东海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人工鱼礁建设项目是农业部2015年公布的我国第一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由国家人工鱼礁建设补助资金建成。2020年7月,项目经农业农村部验收合格。

在刘水照看来,龟龄岛海洋牧场建成1年多以来,带来的生态效益非常明显。“陆地上叫筑巢引凤,我们叫‘筑礁引鱼’,慢慢地海底下各种生物多了,生态系统也就形成了。”他向记者介绍,如今这个海洋牧场内分布着具有经济价值的鱼类200多种,大量生产的有蓝圆鰺(巴浪鱼)、海鲶(赤鱼)、竹夹鱼、鲇鱼、大眼鲷(红目鲢)、大甲参、石斑等;甲壳类有墨吉对虾、近缘新对虾等;贝类有近江牡蛎(蚝)、翡翠贻贝、蓝蚣等;藻类有广东紫菜、鹅掌茶等。

据专家测算,该海洋牧场建成后,投礁区全年生物资源量是未投礁区的5倍以上,2020年4月,有关部门调研发现,龟龄岛海洋牧场渔业资源密度是2019年4月的1.7倍。每年单位面积产出规模和产值分别是109.75吨/平方公里、1097.46万元/平方公里,每年增加渔获量1065.63吨、产值1.066亿元。

不只是龟龄岛,汕尾其他几个在建的海洋牧场,水产资源富集程度也大大提高。以汕尾红海湾遮浪角西海洋牧场为例,2020年11月,红海湾海域的渔业资源密度是增殖放流前的1.54倍,按照渔船每年生产220天计算,每艘刺网渔船纯增产17.6千克/船每年,每艘拖网渔船纯增收1232元/船每年。

深海养殖前景看好
有企业投6000万元深度参与

随着海洋牧场建设受到关注,汕尾市不少企业也开始参与海洋牧场建设,并在此过程中尝到了甜头。汕尾市国泰海洋牧场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了广东省第一个海洋牧场休闲渔业平台、汕尾市首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的试点建设平台。目前该公司已带动1100户渔民致富,并计划依托国家级海洋牧场,打造海洋生态养殖兼旅游观光平台。

该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海洋牧场使附加值较高的鱼类规模化养殖成为现实,该公司计划在江牡岛海域架设两个深海网箱养殖平台,这两个网箱养殖平台总面积近3000平方米,已投资1800万元;此外还将投资6000万元建设两个海洋生态养殖兼旅游平台。“这两个平台的建设将让海水养殖的集成化规模大大提高,可能一个三四人的团队就可以管理数千平方米的深海网箱。”对于将来的深海养殖前景,该公司十分看好。

而海洋牧场的综合效益不止于此。在将来建成的海洋休闲观光区,游客可以喝咖啡、海上垂钓和吃饭。如今,龟龄岛海洋牧场示范区休闲渔业年产值达到1.5亿元。在刘水照看来,深度参与海洋牧场建设的企业还是太少了,只有越来越多企业加入进来,才能让海洋牧场越来越红火。

珍贵鱼类又回来了
渔民收成好了积极性增加

海洋牧场建设不止让当地企业尝到了甜头,常年生活在当地的渔民也感受到了海洋牧场建设带来的好处。

渔民刘德万在龟龄岛附近生活了几十年,当了一辈子渔民。他说,龟龄岛一带的水产资源十分丰富,但过去20年由于长期进行高频捕捞,当地水产资源也出现了荒漠化的情况,很多鱼的生长速度低于预期。有些鱼自从2008年之后就再也没有遇到了。比如大海鳗、殿鱼(龙头鱼)、金鼓(金钱鱼)、清甘(金枪鱼)、天竺鱼,此外还有截尾白姑鱼和黄斑蓝子鱼,虾类则包括红心虾姑、海白刺虾等,他过去十多年来都很少见到这些品种。“据渔民们估计,当时至少有20多种我们小时候经常能遇到的鱼虾品种都绝迹了。”刘德万说,他特别怀念一网下去能捞上来二三十斤大黄鱼的日子。

2018年,有关部门开始在龟龄岛投放人工鱼礁,建设海底牧场,并在海底播种各种海藻。通过3年来的变化看,龟龄岛海域的水质是越来越好了。监测显示,该片区水质常年达到二类水质,部分时期能达到一类水质。

水质好了,鱼虾种类越来越多了。刘德万说,之前在龟龄岛很常见的截尾白姑鱼和黄斑蓝子鱼,在近十多年出海捕捞中都已经见不到了。“这几年海洋牧场建设中,在水下投放大量人工鱼礁,并种植海藻,吸引了大量鱼类前来繁衍,如今在出海捕捞中又能见到金鼓(金钱鱼)、清甘(金枪鱼)、截尾白姑鱼和黄斑蓝子鱼这些十分珍贵的鱼类品种了。”就在1个月前,刘德万和儿子出海时还收获了30多斤红心虾姑。他说,2021年是他做近海捕捞收成最好的一年,大约比往年多捕到了2000斤鱼,收入大概比前些年增加了3万元。

刘德万坦言,随着海洋牧场建设,配合大规模增殖放流和海底生态修复,海水中的水生物资源越来越丰富,渔民们的收成也越来越丰厚。如今,当地渔民参与海洋牧场建设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了。

鼓励更多企业和
社会资本参与海洋牧场建设

刘水照介绍,让渔民、渔村和企业集体参与海洋牧场建设,正是当前该局在发展海洋牧场中的一个思路。他说,目前汕尾海洋牧场建设取得了非常明显的生态效益,但海洋牧场主要还是由政府投入的公益性项目,企业参与运营比较少。

“之前广东也去山东考察过,发现他们的海洋牧场建设中,企业参与程度比较高,这样资金来源就比较广,可以解决海洋牧场在日常管护中资金不足的问题。”刘水照说,目前,龟龄岛海洋牧场的日常管护主要靠海洋综合执法大队。比如,在海洋牧场示范区投入了大量人工鱼礁,自然要禁止渔民在这个区域作业、捕捞,防止对这个区域的渔业资源造成破坏;同时,要通过摄像头对水下礁体和生态系统的成长情况进行监控,一年下来,人工成本加上船只费用支出都要100多万元。

刘水照说,如果有企业参与海洋牧场建设,将海洋牧场建设与海上休闲观光、海上休闲娱乐结合起来产生一定的收入,这样就可以解决海洋牧场日常管护费用支出的问题。

林义济也表示,现在企业或渔民村集体参与海洋牧场建设的力度还不够。他建议,应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长效投入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海洋牧场建设。可以由所在地政府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引入第三方进行经营管理,侧重考虑当地传统渔村经济集体参与,通过联农、带农、富农的方式,带动周边渔民就业增收。

 

编辑:黄姗 访问人次:1402 关键字:人工,鱼礁,海洋牧场,  >> 更多资讯进入水产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用户昵称:

评论内容:
滑动完成验证:
 

品牌推广

咨询:0779-2029779

第十七届农聘中国水产人才网络招聘会

农聘-水产人才网

猎弧英雄

虾青素

强肝

手机版水产门户网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水产前沿广告

海洋与渔业

图文推荐

更多

最新综合新闻

更多

红法活体虾青素

今日要闻

更多

热点推荐

更多

关于我们 | 企业推广

会员服务 | 网站动态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付款方式 | 网站地图

服务专线:0779-2029779

传  真:0779-2030003

邮  箱:bbwfish@163.com

最具影响力的水产网站--水产门户网

广西南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桂ICP备110017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050073

X

中国水产门户网微信平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