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世界三大硫酸钠型内陆盐湖之一的运城,有着4600多年的食盐开采史和70年的无机盐开发史,这里的盐碱地总面积达到23.88万亩,主要分布在永济、新绛、盐湖等5个县(市、区)。多年来,如何做好盐碱地的开发利用一直是当地的大难题。
“雨天水汪汪,晴天白茫茫。”由于地势低,运城市永济市开张镇的耕地有三分之一都是盐碱地。每到雨季,地里全是倒灌的河水和雨水,而雨季过后,地里除了芦苇和盐蒿外,全是无法利用的盐碱土。
“我们村共9000亩耕地,三分之一是重度盐碱地,种不了农作物,只能荒在那里。”说起曾经荒废的盐碱地,开张镇西开张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卫星就一肚子感慨。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地荒在那里就会长出碱蓬草,如果放任不理,冬天就很容易引发火灾。为了安全起见,村里每年两次的除草,就要花掉4万元。
“不仅没有经济收入,反而成了负担。”张卫星说道。
为了解决这近3000亩重度盐碱地的利用问题,西开张村进行了各种尝试。据张卫星介绍,村里陆续在这块地上尝试了改良水稻、艾草、洋姜、冬枣等作物,全都半途而废。
2021年,永济市委常委、开张镇党委书记武鑫无意中看到一篇宁夏盐碱地养出海虾的报道。在多方考察之后,开张镇政府与江苏通威集团达成合作。先在村里建设了3个小拱棚,开始试养南美白对虾。
尽管这里盐碱地的水质与海水成分十分相近,养殖南美白对虾对于西开张村来说并不是一件易事。记者了解到,通威集团的技术人员在这里先后试养了6批虾,经过反复调配水质,虾从最初的当天死亡到成活期延长了两个月。
据张卫星回忆,养殖初期,为了使水配比含盐量达到12‰的“准海水”标准,技术人员前后往返西安专业机构送样检验40余次,花费200万余元。功夫不负有心人,2毫米的小虾苗终于长成了15厘米的大虾。
如今的西开张村,共有1000余亩重度盐碱地被开发利用,建成了1000个养殖棚。2023年5月,第一茬活蹦乱跳的南美白对虾成功出栏,刚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
“今年的市场行情特别好,价格差不多能到35元到40元一斤。我们养出的虾目前可谓是供不应求,光周边城市就订完了全部的虾。”张卫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每棚产量1500公斤到2000公斤计算,每年共有两批虾被养成上市,即使按低价50元一公斤计算,一个棚保守估计纯利润可以达到6万元到8万元。
据张卫星介绍,1000个南美白对虾养殖棚中,有20个经营收益归村集体所有,仅此一项,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00万元。
除了卖虾利润的分成,盐碱地的租赁以及用工也带动了当地村民增收。曾经5元一亩都没人租的重度盐碱地,现在按照每亩1000元租给了养虾的投资商,虾棚还带动了周边150多名村民就业。据西开张村村民介绍,目前在虾棚工作,每月的收入有5000多元。而过去纯靠农业收入,每年每人的平均收入也就只有3000元到5000元。
开张镇镇长卫亚妮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下一步,南美白对虾养殖将覆盖3000多亩重度盐碱地,全力打造晋陕豫最大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不仅如此,依托西开张村“南虾北养”的成功经验,开张镇将在辖区内有资源优势的7个村进行经验推广,期望通过更多耐盐碱作物的引进,解决近2万亩盐碱滩地治理难题。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是关键。卫亚妮介绍,近年来,开张镇持续做好以高标准有机冬枣为主体、以果蔬基地和水产养殖为助力的“一体两翼”产业建设,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土地亩产价值,实实在在让农民增收。
“接下来我们计划和科研院所展开合作,利用固体废弃物‘变废为宝’,研发人工土壤来改良镇上的盐碱地。”卫亚妮表示,开张镇有三分之一的土地都是盐碱地,若改良成功,有望大幅提升土地的利用价值,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