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产新闻 | 独家专题 | 渔商阿里 | 渔资团购 | 水产人才 | 市场行情 | 水产技术 | 对虾网 | 会议展会 | 水产视频 | 水产论坛

企业推广

  • 资讯
  • 技术
  • 产品
  • 企业
  • 招聘

搜鱼高级搜索对虾  罗非鱼  金鲳鱼  草鱼  石斑  泥鳅  黄鳝  海参  小龙虾  鳗鱼  大闸蟹  

中国水产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水产新闻 > 国内新闻 > 海洋渔业 > 海洋综合 > 正文

威海海洋综合管理:勾画碧海环保新蓝图

发布时间:2008/7/23 9:05:00  来源:威海新闻网•威海日报   编辑:  我来说两句我来说两句(0)
旺旺好渔资电商平台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威海海洋综合管理纪实·规划篇 
  【编者按】21世纪是海洋世纪,为抢占海洋时代的新优势,世界各国纷纷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重大战略来实施。我国也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这一经邦治国新方略,沿海各省、市纷纷把海洋经济作为拓展发展空间、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来抓。 
  威海是海洋大市。多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海洋经济与海洋环保,市海洋与渔业局积极行动,全面加强海洋综合管理,推动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07年,全市海洋产业总产值达905亿元,海洋产业增加值426亿元,占全市GDP的26.9%,预计2010年全市海洋产业增加值将达750亿元;海洋渔业增加值占全市农业增加值的60%以上,主要指标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全国领先地位。威海先后被农业部与国家海洋局确定为全国现代化渔业区和全国海域管理示范区,并荣获全国海洋监察执法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渔政执法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7月18日是“全国海洋宣传日”,本报推出“威海海洋综合管理纪实”系列报道,以期促进全社会认识海洋、关注海洋、善待海洋和可持续开发利用海洋,提高海洋意识,推动威海从海洋大市迈向“海洋强市”。 
  蓝色国土面积达10000多平方公里,约为陆域面积的2倍,海岸线长达986公里,-20米等深线以内浅海水域面积约22万公顷,经济生物种类300多种……威海海洋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港口优势、发展的后继优势等据此豁然显现。波光滟潋的蓝色国土,培育出海洋渔业、交通运输、造船、滨海旅游、滨海人居等诸多“蓝色产业”。 
  蔚蓝的大海承载着威海太多太多的期望和梦想! 
  但,环视我们的蓝色家园:海洋资源开发无序的形势依然严峻,局部海域生态环境遭受污染和破坏的现象呈加重趋势…… 
  以大海的胸襟勾画碧海生态环保新蓝图,势所必然! 
  2007年10月,威海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完成海洋环保规划———《威海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划》。这一规划使威海科学合理地“用海”有了“说明书”,成为保护开发海洋有章可循的起点。 
  海洋生态恶化敲响警钟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曾几何时,当我们吟诵着这一千古名句时,那永不停息地流向大海的河川,正不断地把陆地上的污水带给大海。 
  《2007年威海市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全市陆源入海排污(河)口普遍存在超标排放现象,整体污染状况比2006年有所加重,主要污染物为营养盐、COD等。据统计,陆源入海污染物占入海总污染物的90%以上。 
  水流千遭归大海。这无疑是在向我们自己的饭碗里倒垃圾! 
  不仅如此,与优越的海洋资源形成对照的还有这样发人深省的现状——— 
  盲目扩大养殖面积,养殖废水对海洋生物和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部分海岛,尤其是一些无居民海岛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不合理的围填海行为造成海洋生态环境破坏,岸线缩短、湾体变小、浅滩消失,海洋生物失去栖身、繁衍之所; 
  船舶排放的污染物、船厂船坞污染物、海上溢油事故造成一定的海洋环境污染; 
  个别鱼粉厂废水直接排海…… 
  2004年5月、2006年4月,高区双岛湾千亩蛤田两度遭受多家企业排污污染,几十家养殖户生产投资“血本无归”; 
  2006年4月,荣成市斜口岛附近海域养殖贝类遭受企业排污污染,养殖户损失惨重,海洋生态遭到破坏…… 
  触目惊心的事实告诫我们:建设海洋强市,绝不能有任何短视的功利行为,更不能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 
  海洋生态环保观日臻完善 
  善弈者谋势。 
  要实现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抓住规划这个“龙头”! 
  多年来,市海洋与渔业局调动大队人马,编制实施系列海洋规划,矢志探索威海海洋经济的科学发展之路。 
  2001年至2002年,《威海市大比例尺海洋功能区划报告》《威海市区、荣成市、文登市、乳山市大比例尺海洋功能区划报告》分别通过专家组评审,这标志着威海在全国率先完成了市(地)县(区)级海洋功能区划编制工作。辽阔的威海海域有史以来首次有了功能区划,从而使用海有了保障,也为加强海域使用管理和海洋环保提供了科学依据。 (下转第四版) 
  随着海洋经济的不断发展,渔业用海与工业、旅游业等用海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更加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种海洋资源,2002年2月,威海在海洋功能区划的基础上,在全国首批制定出台了《威海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 
  近年来,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断提高,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海洋环保规划,实现海洋环保与海洋经济和谐发展,成了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正是基于上述考虑,2006年底,市海洋与渔业局启动了《威海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 
  2007年10月28日,《威海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划》顺利通过专家组评审。 
  专家们一致认为:该规划对入海污染物的排放,海洋生态的保护、恢复和建设,海洋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能力建设,海水水质管理,主要入海河流环境污染管理、岸线利用等做出了全面、系统、科学的规划,突出了海洋环境功能区和重点建设工程的保护,并在国内首次按照不同功能区提出特定的海洋环境保护目标、要求和重点,具有创新性,对沿海地方海洋环境保护规划的制定具有示范作用。 
  2008年初,国家海洋局印发文件,转发《威海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号召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制定地级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划时学习参考威海的做法。 
  目前,《威海无居民岛保护利用规划》也已基本完成,不久将组织专家评审。届时,无居民岛的保护、利用与管理也将拥有“说明书”。 
  这一个个现实的选择,是一条条前所未有的通向繁荣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善待海洋就是善待人类自己 
  《威海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划》涉及范围包括威海市行政管辖的海岸带区域,具体为:向海一侧至12海里,向陆一侧以对海洋环境造成重要影响的陆域为界。在这一规划的明晰思路下,海洋环保的目标与任务、功能区划、重点海洋环保工程等一一制定出来。 
  实现陆源排污口达标排放———百川千河,要流清水入大海。规划提出,2010年前环境综合整治区主要河流氮、磷输入总量在2005年基础上减少20%-30%,90%以上陆源排污口达标排放……加强污水处理厂建设,城区排水实现完全的雨污分流,完成城区排水管网建设,并开始建设农村污水管网,新建或改造3个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0万吨。 
  同时,规划对海洋污染控制与管理的其它方面,以及海域使用、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目标。 
  建设七大海洋功能区———海水增养殖区、主要海水浴场、滨海旅游度假区、海洋及海岛保护区、特殊功能区、港口及重大工业项目区、重点岸段保护区,全面提升海域载体能力和辐射力。 
  推进海洋环保重点工程建设———长期以来,双岛湾养殖结构不合理,密度大,水质污染日益加重,近几年养殖病害也越来越严重,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不断下降。根据规划,双岛湾内中心区域的养殖池塘将有规划地退池为海、恢复湿地;五垒岛海湾的母猪河口区域将建立河口湿地公园;桑沟湾也将完善湿地公园。 
  与此同时,规划提出全面推进新渔村建设工程,整合“海、岛、泉、滩、山、林”等资源,将发展旅游的触角伸向辽阔的“蓝色国土”,实现陆海资源互补、产业互动和布局相联。荣成湾生态示范区建设工程、污水离岸排放工程、石岛湾水质改善工程等建设,以及海洋环境监测与应急能力建设,也将按规划扎实推进。 
  …… 
  “这个规划是根据海洋的自然属性,合理确定的不同海域开发和保护的权威依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制定海洋环境政策、选择入海排污口、审批海洋工程、选择海洋倾废区和各类保护区时,都必须依据这一规划。”市海洋与渔业局主要负责人这样阐述该规划的重大意义。 
  善待海洋就是善待人类自己。在《威海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划》的指导下,威海全力张扬建设碧海生态的征帆,向着这个城市和这个城市的人们可以期待的新梦想进发!(记者王鹏飞 )

                                               南方渔网编辑:苏紫
编辑: 访问人次:2771 关键字:威海,  >> 更多资讯进入水产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用户昵称:

评论内容:
滑动完成验证:
 

品牌推广

咨询:0779-2029779

第十七届农聘中国水产人才网络招聘会

农聘-水产人才网

猎弧英雄

虾青素

强肝

手机版水产门户网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水产前沿广告

海洋与渔业

图文推荐

更多

最新海洋综合

更多

红法活体虾青素

今日要闻

更多

热点推荐

更多

关于我们 | 企业推广

会员服务 | 网站动态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付款方式 | 网站地图

服务专线:0779-2029779

传  真:0779-2030003

邮  箱:bbwfish@163.com

最具影响力的水产网站--水产门户网

广西南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桂ICP备110017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050073

X

中国水产门户网微信平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