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产新闻 | 独家专题 | 渔商阿里 | 渔资团购 | 水产人才 | 市场行情 | 水产技术 | 对虾网 | 会议展会 | 水产视频 | 水产论坛

企业推广

  • 资讯
  • 技术
  • 产品
  • 企业
  • 招聘

搜鱼高级搜索对虾  罗非鱼  金鲳鱼  草鱼  石斑  泥鳅  黄鳝  海参  小龙虾  鳗鱼  大闸蟹  

中国水产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水产新闻 > 国内新闻 > 休闲渔业 > 水族资讯 > 正文

乌龟养殖重见艳阳天

发布时间:2005/6/2 20:40:00  来源:  编辑:  我来说两句我来说两句(0)
旺旺好渔资电商平台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起,乌龟在我国开始出现商品化养殖,并获得快速发展,至2002年底,已有养殖户近万家,年产量超过5000吨,但随着乌龟被列为保护动物后,产品无法上市,全行业陷入困境。自去年国家林业局出台《关于促进野生动植物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后,乌龟养殖出现了政策松动,只要有养殖和经营许可,乌龟的养殖销售乃至出口均可重新进行,对此,业内专家乐观预测,乌龟养殖业可望从2005年开始恢复发展,重见艳阳天!

  有着“活化石”美誉的乌龟,在食用、药用、科研、观赏四大领域均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连其尿都可治大人中风暗舌,小儿惊风不语,可见乌龟全身是宝。本专题特别撰文,对乌龟养殖的市场前景、政策导向、饲养技术、升值潜力等进行详尽的分析,敬请垂注。

  选养乌龟明智之举

  “目前,在广东乃至整个华南地区,人工养殖乌龟将大有前途。”在国家对乌龟养殖出现政策松动后,业内资深人士最近做出了大胆的断言。其底气之足,主要有四大理由。

  一,市场需求巨大。

  乌龟是我国传统的美食补品和珍贵的中医药材,自古就受到人们的欢迎。近年来,乌龟的食用、医药等价值越来越广泛地被人们所认识和关注,正成为一种健康的、时尚的滋补佳品,新一轮的消费热行将掀起,目前已开始呈现出男女老少多层次的消费群体。对此,一方面野生乌龟日趋减少,另一方面人工养殖乌龟由于价格适中,得以广泛地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同时,众多的餐馆酒楼消费量也在不断增加,形成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二,广东自然环境利于乌龟养殖。

  整个华南地区,特别是广东,养龟条件得天独厚。乌龟的习性是向阳喜温爱湿,我省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正符合乌龟这一习性。从地理环境来讲,珠江三角洲河流纵横交错,鱼塘星罗棋布。珠江、东江主干道水质尚好,养龟大有用武之地。次发达的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有着幅员辽阔的低租农业用地,那里到处都有大量不曾污染的绿水桑田,正是乌龟栖息的理想之地。

  三,乌龟适宜粗养,风险小。

  乌龟有顽强的生命力,抗病力非同一般。虽然它有珍贵的身价,但也属于可以粗养的品种。只要坚持在土塘里和自然生态环境中养殖,加之平时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投喂优质专用的混合饲料或新鲜的天然饵料,一般不会出现大的病害。经对省内外从事乌龟养殖的几家大型人工养殖场进行调查,多年来都未曾发生过乌龟大的流行病。因此,乌龟养殖成活率高(一般为90%-95%),风险相对较小。广东养鳖技术已十分成熟,近年推广的“土塘大棚保温越冬增长养鳖法”就完全可以运用到养龟上。

  四,养殖的综合成本低。

  现在市面上商品乌龟售价分别是:(1)温室养殖的商品龟为30元/斤;(2)自然环境下养殖的商品龟为35-38元/斤。另外,根据目前乌龟市场供求关系的发展趋势来看,预测今后几年自然环境条件下养殖的商品龟销售价不会低于30元/斤。而乌龟养殖的成本分别为:①龟苗费6元/只;②饲料费8元/斤;③人工费0.5元/斤;④塘租费0.5元/斤;⑤损耗0.5元/斤;⑥资金利息0.5元/斤;⑦水电费0.5元/斤;⑧药物费0.5元/斤,⑨其他不可预测费用1元/斤。单位综合成本合计18元/斤,以30元/斤的市场销售价,减去单位成本18元/斤,每斤商品龟可盈利12元。

  目前,不少养殖户在是否投入乌龟养殖的问题上仍然举棋不定,业内许多有经验的养殖者皆说:“对乌龟未来市道预测,不管如何众说纷纭,但现在苗种仅区区6元/只(去年同期价格是15-18元/只),而将来每斤却至少盈利12元左右,这是明摆的事,如果有条件开展规模养殖,届时不想发达都很难。”
  综上所述,今年选养乌龟是明智之举。

  饲养技术日臻成熟

  尽管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起,乌龟在我国才开始出现商品化养殖,但早在80年代初,不少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就已进行乌龟人工养殖的研究。经过二十多年的持续探索,乌龟饲养技术日臻成熟,这为开展大规模的人工养殖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南方一些养龟场试着利用野生龟资源进行人工繁殖和孵化,并在池中进行鱼龟混养,进行了乌龟养殖技术的初步研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但所有这些基本都停留在试验阶段。值得注意的是,1988年,湖南某水产研究所对乌龟人工养殖立项研究并取得不少的科研成果:一是弄清了乌龟的繁殖生物学;二是建立了龟的养殖程序;三是在基础理论上阐明了乌龟的核型、生殖细胞发育规律及其胚胎发育与温度的关系。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的一些水产研究所,一些大学的生物专业研究室及一些大型乌龟养殖场,均对乌龟进行了一些基础理论和应用科学方面的研究,如围绕乌龟的生活习性、食性和生长进行了“乌龟生态习性”方面的研究;围绕乌龟性成熟年龄、产卵习性、产卵量、产卵的形态与重量、性别决定的条件、胚胎发育等进行了“乌龟繁殖习性”方面的研究;在围绕乌龟人工养殖技术、人工孵化技术、乌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乌龟和养殖环境因素的关系等进行了“乌龟人工养殖”方面的研究,这些都取得了不少喜人的成果,为乌龟人工规模化养殖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目前,乌龟种苗繁育技术已十分成熟,单是广东绿卡实业有限公司,每年出产优质乌龟苗就有近100万只。让人鼓舞的是,该公司经过三年多时间的攻关,成功进行了乌龟配合饲料主要营养指标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优选出高效乌龟系列饲料配方及相关添加剂。在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组织的专家鉴定会上,专家们评价该项目研究了乌龟配合饲料蛋白质的最适含量、能量蛋白比、动植物蛋白比、不同淀粉源比、钙磷比,以及添加剂预混料适宜配方等,为稚龟、幼龟、成龟与亲龟系列专用饲料配方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经过中试和大规模养殖效果对比试验,研制的专用系列龟类配合饲料比原代用鳖料,饲料成本降低16.7%-29.3%,增重率提高35.4%-45.1%,养殖成活率、产卵量、受精率、孵化率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专家们还一致认为,绿卡公司在该项目的科研成果已居国际领先水平,结束了我国没有乌龟专用系列配合饲料的历史,打破制约我国龟类人工养殖的瓶颈,极大地推动龟类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与产业化的进程,为养龟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政策解禁行业开颜

  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起,乌龟在我国开始出现商品化养殖,并获得快速发展,至2002年底,已有养殖户近万家,年产量超过5000吨,养殖户大多获得了较好的利润,我国广东、浙江、江西等省还建起了省级大型良种场,大量供应优质乌龟苗。
  但自从2002年底在智利召开第十二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简称CITES)缔约国大会,把我国的草龟(乌龟)也列入CITES附录Ⅱ后,乌龟和同时列入的平胸龟、黄喉拟水龟、锯缘摄龟等龟类成了保护动物,文件公布后我国林业部门在全国开展了查封的执法行动,乌龟产品无法上市,连刚刚打通的出口市场也被海关封堵,市场价格一落千丈,全行业随即陷入困境。

  针对此种情况,有关专家指出,对于野生动物,发展才是最好的保护,光靠封堵是很难做好的。做为乌龟的“远房亲戚”,中华鳖也曾是濒危动物,但经过1990年初至今十余年的人工规模养殖,形成全国年产量过万吨的兴旺局面,就是一个很好的保护例证。当前,乌龟的人工养殖技术已日臻成熟,并已具有相当的产业规模,同时不依赖野外资源作为种源,具备开禁的三条标准,理应取消政策限制。

  让人欣慰的是,国家林业局通过调查研究后,于2004年出台了《关于促进野生动植物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加强野外资源的保护、促进野生动植物资源培育和合理开发经营,及建立有效的市场准入等指导措施,给乌龟等野生动植物的合理开发经营指明了方向,只要有养殖和经营许可,乌龟的养殖销售乃至出口均可重新进行,对此,业内专家乐观预测,乌龟养殖业可望从2005年开始恢复发展,重见艳阳天!

                                                  南方渔网编辑:李强
 
编辑: 访问人次:4927 关键字:广东,  >> 更多资讯进入水产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用户昵称:

评论内容:
滑动完成验证:
 

品牌推广

咨询:0779-2029779

第十七届农聘中国水产人才网络招聘会

农聘-水产人才网

猎弧英雄

虾青素

强肝

手机版水产门户网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水产前沿广告

海洋与渔业

图文推荐

更多

最新水族资讯

更多

红法活体虾青素

今日要闻

更多

热点推荐

更多

关于我们 | 企业推广

会员服务 | 网站动态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付款方式 | 网站地图

服务专线:0779-2029779

传  真:0779-2030003

邮  箱:bbwfish@163.com

最具影响力的水产网站--水产门户网

广西南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桂ICP备110017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050073

X

中国水产门户网微信平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