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12时起至9月16日中午12时,东海海域(北纬35度至26度30分)将进入伏季休渔期,捕捞带鱼、小黄鱼、鲳鱼的渔船按规定将停止作业3个月。上海水产行业协会秘书长范守霖称,东海“伏休”期间,养殖海鲜和冻品海鲜将与往年一样放量入市“填空档”,零售市场中鱼、蟹、虾的总体行情不会发生大幅波动。
养殖小黄鱼“伏休”唱主角
在东海“伏休”期间,休渔渔船必须进入指定港湾集中,执行“船进港、人上岸、网入库”的规定,让东海渔场的野生鱼、虾、蟹更好地生长繁殖。
吴淞有6个专供渔船卸货交易的码头,昨天每个码头都已“空落落”。军工路东方国际水产中心是本市海鲜的主要集散地,渔船多时每天有4-5艘靠码头卸货,昨天也已无船抵达。浙江渔民用冷藏车从小洋山运来的新鲜鱼、虾、蟹仍有,但数量较少。记者在现场看到,交易量最大的已是浙江宁波等地用冷藏车运来的养殖黄鱼。这种养殖黄鱼规格不一,但条条鱼色鲜黄发亮,“卖相”要超过船捕小黄鱼,每斤批发价在8-12元。
一位市场行情统计员告诉记者,刚捕捞上岸的新鲜鱼、虾、蟹上面,都铺着薄薄一层碎冰,通称“冰鲜”。浙、粤、鲁等地沿海养殖的海鲜如大黄鱼、小黄鱼、草虾、白对虾等也属于冰鲜,每天到货量很多。船捕冰鲜和养殖冰鲜一周的集散量要超过1500吨。平时船捕冰鲜和养殖冰鲜的到货量相差不大,随着船捕冰鲜减少、断档后,养殖冰鲜的入市量就会逐渐增加,加上经过冷库深度冷冻的带鱼、小黄鱼、鲳鱼、乌贼鱼等冻品海鲜,整个东方国际水产交易中心的每天集散量保持在500吨上下。
船捕海鲜价稍稍往上翘
东海“伏休”后,上海仍有6艘“特许捕捞”渔船,其中3艘是捕捞带鱼、小黄鱼、鲳鱼的底拖网及帆张网渔船,3艘是专门捕捞毛虾、梭子蟹、小杂鱼的桁拖网渔船。这些船只每次的渔获较少,主要用于科研,多余的就在码头批发,批发价则已稍稍往上翘。沪崇渔19189的一位渔民解释,如今柴油涨价,每次出船的柴油费用要超过2万元,加上冰屑费用和机师、船工开销,每次出海作业的渔获超过3万元才能“打平”。批发价稍微涨一点,是因为成本开销增大了。
虹口区丰广农贸市场一位专门零售船捕新鲜带鱼、毛虾、梭子蟹的摊主说,近期船捕海鲜批发价往上翘,除了出海成本增加以外,也有“物以稀为贵”的因素。条重1斤左右的带鱼原先的批发价是每斤6.8元,如今涨到了7.5元。每箱15斤的毛虾原先的批发价是100元,如今涨到120元。从船上卸下来的梭子蟹只只都是2两重的“小模子”,开价居然比以前的3两蟹还高。不过这位摊主估计,随着养殖冰鲜、冻品海鲜入市量的增加,船捕海鲜价很快就要往下跌。
街头又现假冒“热气鱼”
带鱼、鲳鱼、乌贼鱼、肉秃鱼、梅子鱼都是野生海鲜,但这些野生海鲜入市时,却有冰鲜、冻品之分,俗称“热气”、“冷气”。“热气鱼”的吃口要比“冷气鱼”更鲜,因此同样条重的鱼,“热气”售价一般要高于“冷气”。如条重半斤的“热气”带鱼每斤零售价为11元上下,而“冷气”带鱼零售价仅7-8元。据黄浦区宁波路上的一名带鱼摊贩透露,近几天大多数鱼贩进的都是“冷气”带鱼,但叫卖时都说是“热气”带鱼。因为夏天从冷库出运的带鱼,鱼体上的冰溶解很快,外观与“热气”带鱼相仿。
一位专事海鲜批发市场管理的行家称,南海渔场6月1日就实行“伏休”,最近的在沪入市的南海带鱼都是“冷气”带鱼。这种带鱼因为鱼身宽、条干挺刮,往往卖高价。实际上,吃口比不上东海带鱼。
南方渔网编辑:黄倩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养殖综合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