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捞两天20万公斤海鲜生猛上市
对虾增殖放流成效明显运气好的渔船一天捞到300斤
昨(2)日是本市(天津市)伏季休渔期正式结束的第二天,本市塘沽、汉沽渔船全部出海,开足马力开始捕捞作业。此次开捕,渔民们收获颇丰,捕捞的海鲜品种多达二十余种,不仅包括梭鱼、梭子蟹、鲳鱼,近年来在渤海海域已很少见的黄花鱼、带鱼、中国对虾等也被捕捞上来。据市渔政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次开捕后捕捞量将比上年增加20%以上,平均每天将有10万公斤海鲜供应市场。
昨日,市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处一位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两天来全市大约有800多艘渔船开始捕捞作业,平均每天每艘船能够捕捞到200斤海产品,运气好的渔船一天能捕捞到300斤中国对虾,每只对虾都有十几厘米长,船一回到码头就销售一空,每斤价格至少在70元。汉沽区蔡家堡渔业风情村一位常年从事捕捞的船长表示,今年他的渔船雇了6个人,每天能够捕捞4000元左右的海鲜产品,除去工人工资和柴油费用,每天的纯利润在700元左右。目前,蔡家堡全村300多户人家大约有渔船100多只,雇佣的外地工人大约有近千人。
据水产专家介绍,通过休渔养海、增殖放流,一些已多年不见的品种又回到了渔民的视线。中国对虾、梭子蟹等本市人工增殖放流品种回捕数量有大的提高,特别是梭子蟹单船捕捞量平均超过100公斤,为近年来所罕见。其他人工增殖放流的中国对虾、青蛤等品种回捕量也大为增加,表明了本市向渤海增殖放流已取得初步成效。今年8月份后,近海对虾明显增多,开捕后的最高网产量达到了300公斤,这在过去几年是基本没有遇到的。这批对虾不仅产量高,而且个体大, 9月初达到16尾~20尾每公斤,而以往自然群体同期个体在24尾~30尾每公斤。
市水产局渔政环保处负责人表示:“今后三年,本市计划重点建设汉沽浅海资源增殖保护区、大港外海资源增殖保护区和塘沽资源增殖保护区,重点增殖毛蚶、牡蛎、中国对虾等品种,投放总量预计超过20亿尾(粒)。”此外,本市近期还将联合河北、辽宁、山东等省,通过生物技术共同修复渤海生态环境。
南方渔网编辑:陈如燕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养殖综合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