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产新闻 | 独家专题 | 渔商阿里 | 渔资团购 | 水产人才 | 市场行情 | 水产技术 | 对虾网 | 会议展会 | 水产视频 | 水产论坛

企业推广

  • 资讯
  • 技术
  • 产品
  • 企业
  • 招聘

搜鱼高级搜索对虾  罗非鱼  金鲳鱼  草鱼  石斑  泥鳅  黄鳝  海参  小龙虾  鳗鱼  大闸蟹  

中国水产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水产技术 > 养殖技术 > 虾类 > 技术综合 > 正文

罗氏沼虾冬春季养殖技术

发布时间:2006/11/25 11:12:00  来源:  编辑:南方渔网  我来说两句我来说两句(0)
旺旺好渔资电商平台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1虾塘选择:池塘水面以2~5亩为宜,呈长方形东西向,水深1.5~2米,淤泥少。这样的池塘便于搭棚,避免面积过大受风力的影响而容易吹翻,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2搭设棚架:棚架的构筑要牢固,预防被风吹坏。棚架用角铁或杉竹做材料都可以,棚面呈人字形,坡度为1∶4或1∶5,尽量减少高度,减少风力的影响又能把雨水泻去。棚架的每个转角处或突出的竹尖都必须除去或用破布包好,防止风力摩擦而穿孔漏风雨。在棚架上盖上2~3纱5厘米×5厘米的尼龙网,然后盖上尼龙膜,在尼龙膜上再盖上一层4~5纱20厘米×20厘米的疏网以防风把薄膜吹烂,薄膜与两层网边脚都必须拉紧并用泥土盖埋实以防吹翻。

  3越冬虾入池天气的选择:根据不同地区,选择不同的时间做好越冬的一切准备工作,包括联系越冬虾的来源,不应距离过远以免在搬运时造成损伤。注意天气预报而不要急于入池,最好选择寒潮(气温降到16~17℃)到来之前1周内的晴朗天气。入池后不应急于盖膜。待水温明显变低时才组织人力迅速覆盖薄膜,否则气温回升时易使水质变坏。

  4越冬虾的选择:以每公斤70~80尾的次级虾为宜。次级虾价格低,可减少成本,在越冬期间虾还会继续长大。入池时每公斤70尾,经越冬养殖出池时一般每公斤都能达到50~60尾。  
  
  5越冬虾的放养密度:每平方米放养0.7公斤,即每亩放养400~500公斤为宜,低于450公斤浪费水面,超过500公斤密度过大容易造成缺氧和引发病害。

  6越冬池的增氧设备:充氧器有大型的鼓风机和小型气泵,大型鼓风机可根据面积而适当调节风力,小型气泵120瓦可管100平方米充气。充氧气头每4~6平方米放置一个。

  7越冬期间的管理:(1)棚内气温的调控。商品虾越冬一般不必人工加温,棚膜内保温在17℃以上。棚外气温在20℃以上时,可在无风晴朗的白天打开两头通风。(2)增氧时间。根据天气变化而调节充氧时间,晴朗天气打开两头通风时,可间歇停气2~3小时;温度低全封闭时,每天必须开机充氧16~22小时,特别是夜间更不能停机。(3)增加主体栖息空间。由于越冬虾密度大,池内应放置竹枝、树枝或吊放网片,增加其立体栖息空间,间接减少密度。(4)密切注意水质变化,抓住时机适当换水。在棚外气温不低于22℃的晴朗天气抓紧时间换水,保持水质清新,换水量一般为养殖水体的1/4或1/5。(5)饲料的投喂。要求每天投喂优质的颗粒饲料,日投两餐,总投量为虾重的15%~2%,前期可提高到3%,入池50天后不能超过2%,以免使水质变坏,更不能投喂自配饲料而败坏水质。(6)坚持每天巡查数次,重点检查覆盖薄膜的破损和虾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南方渔网编辑:李容
编辑:南方渔网 访问人次:4731 关键字:罗氏沼虾,  >> 更多资讯进入水产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用户昵称:

评论内容:
滑动完成验证:
 

品牌推广

咨询:0779-2029779

第十七届农聘中国水产人才网络招聘会

农聘-水产人才网

猎弧英雄

虾青素

强肝

手机版水产门户网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水产前沿广告

海洋与渔业

图文推荐

更多

最新技术综合

更多

红法活体虾青素

今日要闻

更多

热点推荐

更多

关于我们 | 企业推广

会员服务 | 网站动态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付款方式 | 网站地图

服务专线:0779-2029779

传  真:0779-2030003

邮  箱:bbwfish@163.com

最具影响力的水产网站--水产门户网

广西南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桂ICP备110017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050073

X

中国水产门户网微信平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