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一、名特优水产动物及其疾病发生的特点
名特优水产动物是一个较为模糊的概念,它是与常规水产动物相对应存在的。一般来说.所谓名特优水产动物是指那些或名贵、稀少,或养殖方式特殊、养殖规模较小,或营养价值优良,商品价值较高的受人特别青睐的水产经济动物。名特优水产动物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经济价位较高,因而价值较高,养殖效益高。
(2)数量比一般养殖品种稀少,或已达一定规模但仍较畅销。
(3)养殖需要较高的投入。
(4)养殖水平要求较高。
(5)养殖风险性大。
其疾病的发生具有以下共同的特点:
1、环境对其疾病发生的影响较强。由于大部分名特优水产动物都在高密度的环境条件下养殖,其生态环境与原来天然状态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它对人工生态环境的适应性较差,环境的稍微不利都能引起生理机能的失调.导致疾病的发生。如鳖在水质老化、败坏时易发生腐皮病,中华绒毛蟹在水草不丰时,黑鳃病、颤抖病等多种疾病会同时发生。因此保持良好的、稳定的生态环境是防止其疾病发生的一个重要方面。
2,病原体较多,也较复杂。目前所发现的名特优水产动物疾病的病原体有数百种,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水生昆虫、敌害等各种类别。即使同一种致病体.不同动物(有时甚至是同一种动物)它的致病性、抗原性、毒力、感染力也有着一定的差异。某些病原体,可能会感染较多的养殖对象,但对有些养殖对象,或有些养殖对象的某个养殖时期,可能不致病和暂时不致病,但它们会成为该病原的传播者和携带者(如感染中华绒毛蟹的对虾杆状病毒),从而给名特优水产动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3.名特优水产动物疾病的病倩较复杂,突发性、暴发性和持续性死亡的疾病较多。由于对名特优水产动物疾病研究尚较肤浅,认识不充分、当有些疾病发生后,往注得不到有效的控制;有时除病原体疾病外还会出现药源性疾病、营养性疾病及环境性疾病,它们和病原性疾病交织在—起,导致了诊断与防治的复杂化。
4,并发、继发性感染较普遍。根据对中华鳖的出血性肠道坏死症的研究,我们发现病毒感染是原发性的.而嗜水气单胞菌等多种细菌感染是继发性的;中华绒毛蟹颤抖病发生时,往往伴有黑鳃、腐壳等症状。
5.潜伏期较长,发病初期不易观察到明显症状。如中华蟹的红底板病,大多是上一年按病原体感染;冬眠复苏后暴发,潜伏期可达八九个月之久;又如黄鳝的疾病,最初是极难观察到的,一旦病症明显,就无法治疗。
6、药物防治与常规鱼病的防治有较大的区别。药物对不同的养殖对象的敏感性均有所不同,如中华蟹对生石灰的安全浓度是常规鱼类的10余倍,中华绒毛蟹、加州鲈、淡水白鲳等对敌百虫特别敏感。此外,给药方法因对象不同也有所不同。 因此,我们只有根据名特优水产动物发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健康养殖措施,才能够有效地控制名特优水产动物疾病的发生,保证名特优水产动物养殖的成功。
二、什么叫名特优水产动物的健康养殖
名特优水产动物的健康养殖是指根据养殖对象正常活动、生长、繁殖所需的生理、生态要求,选择科学的养殖模式,将健壮养殖动物通过系统的规范管理技术.使其在人为控制的生态环境中健康快速生长。
名特优水产动物的健康养殖应满足以下方面的要求:
①能人为控制养殖生态环境条件,环境能尽量满足养殖对象生长、发育的最适条件;
②养殖模式(包括各种防疫手段)能使养殖动物正常活动,实行正常的生理机能,并通过养殖对象的免疫系统抵御病原入侵及环境的突然变化;
③投喂适当的能完全满足其营养需求的饲料(最好是配合饲料);
④生产产品无污染,无药物残留,近似绿色食品;
⑤利用资源最省。
以更严格的要求来说,健康养殖还应能对名特优水产动物的病害进行预报和预测,在疾病发生之前能采取及时期最有效的措施。
三、怎样进行名特优水产动物的健康养殖
简而言之,名特优水产动物的健康养殖主要应涉及科学育种、科学放养、科学用水、科学投饲、科学用药等几方面:
1.科学育种
名特优水产动物疾病的垂直感染是疾病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切断垂直感染的途径获得健康、健壮的苗种.使养殖的对象不带或少带病原体.这是健康养殖的根本保证。培育健康无病原茵种,包括选育抗病力强的菌种和培育健康无病原菌种两个方面。
对苗种的培育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选用无传染性病原体携带的亲本育种.人工繁育前亲本要进行消毒;
(2)受精卵要消毒;
(3)培育苗种的池水要沉淀、消毒,尽量使整个苗种培育过程处于封闭状态,减少病原体的侵入;
(4)在苗种培育期间不要滥用药物;
(5)投喂高质量饵料,使其苗种尽早开口;
(6)种苗出场前要做好相应的驯化工作(如中华绒毛蟹大眼幼体的淡化,某些名优鱼类食性的驯化等),并要进行严格险疫与消毒。 种质的退化是影响名特优水产动物抗病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做好亲本选育,避免近亲交配,或通过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细胞核移植技术、体细胞杂交技术、基因转移技术、性别控制技术以及雌核发育与雄核发育培育出抗病力强的新品种是提高名持优水产动物种质的一个重要措施。 在生产中我们也发现,名持优水产动物的抗病能力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或种间差异,利用这种差异,我们可以选育抗病能力强的品种或个体作亲本,繁育具有较强抗病能力的后代进行养殖.以减少疾病发生。
实践证明,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比免疫在较多的水产动物上具有遗传性,母体免疫、精子免疫、卵子免疫等在抗病育种上给我们提出了更新的思路。加强这方面的实践与研究,可以在抗病育种的成功之路上迈出更快的步伐。 此外,强化苗种培育,提倡苗种本地化,培育出规格大小一致的苗种也是科学育种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2.科学放养
科学放养的关键是因地制宜,要根据池塘的条件、水源的条件以及资金、设备、技术的条件.确定合理的放养模式与密度,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大的养殖效果,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科学放养还应包括放养前养殖池、养殖工具和养殖对象的适度、有效地消毒处理;为养殖对象创造最佳栖息条件(如缮池的向阳避风,蟹池水草的种植);池水的水温调节等。
“轮养”或“休养”也是科学放养不可忽视的问题。对那些高发病的养殖池我们有计划和有目的地采取“轮养”或“休养”的措施,对改善池塘的养殖生态环境,控制病原体的数量,恢复养殖池的正常生态功能,最终达到控制病害发生的目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科学管水
水源是科学用水的根本,因此在建设养殖场时,应对水源进行调查,既要保证周年水量充足,也要注意水源无工农业及生活污水污染,水源的理化指标应适宜于养殖品种(这些理化指标包括水温、PH值、溶解氧、硫化氢、氢氮、亚硝酸氮以及某些微量元素等)。养殖场进排水系统应完全独立,不可共同,切忌排出的养殖污水进入水源。如果所选水源无法达到要求,可考虑修建蓄水池,将水源进行处理后再引入养殖池使用。
定期排换水与保持池塘正常的“水色”有很密切的关系。为了获得最好的排换水效果,排换水要注意以下几点:
(1)排换水的量一般不要超过全池的1/3;
(2)排换水的方法,既要将底层的污物等排出,也要去掉最表层的一层油膜;
(3)排换水时间与频率,要防止过勤或过少;
(4)排换水时要注意水温与水位;
(5)排换水要注意养殖水环境中生物,尤其是浮游动物、浮游植物以及一些微生物的含量与变化;
(6)要注意排换水与增氧施肥、用药之间的关系。 养殖的池水是复杂的,不可以简单地依靠仪器测量来决定水质的好坏,决定是否换水,因为大部分测量水质的仪器都忽视水中的生物——有害和有益者数量,“看水养殖”其中就有非常深刻的道理。 底质是影响水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放养前要根据放养的对象对底质作出适当的处理,以保证在养殖过程中水质的稳定和优良。
4.科学投饲
科学投饲首先应注意饲料的质量。鲜活料要新鲜并不带病原体(为除去病原体常采取饲料消毒的措施,常用药物有食盐、漂白粉等).且应注意荤素搭配.精素结合,以精为主,切忌饲料单一:提倡使用全价配合饲料。此外对有些养殖动物可适当地添加一些植物性饲料(如无农药污染的菜叶等)以增加其肠胃功能,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其次要注意饲料投喂地点。除了投饲的地点要固定外,还要根据养殖对象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投饲点,如有的设置于水下,而有的却设置于水上(岸边)。投饲点个数的设置要适当,不可太多,也不可太少,避免造成饲料的浪费.污染水质,要及时清除投饲点的残饵,并经常对投饲点消毒。 第三要确定合理的投喂时间与次数。有些水产动物有昼伏夜出的习惯,因此要注意夜间投饲。一般来说少量多次的投喂方法是值得推崇的。在疾病暴发的季节可适当减少投喂的次数。 第四要确定合理的投喂量。投喂量要根据名持优水产养殖动物的不同规格、养殖季节、气候、环境条件以及水产动物的状况来确定,不是固定不变的,一船情况下以不影响下餐摄食为宜。注意不要使水产动物摄食过饱,也不要使其因摄食量不足而影响生长。在疾病的暴发季节,要适当减少投饲虽,一般为平时的80%左右:
5.科学用药
科学用药的目的是要提高水产动物疾病的防治效果与水产动物的品质。科学用药,就是要从药物、病原、环境、名持优水产动物本身和人类健康等方面的因素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和有效果地使用药物,达到预防和治疗水产动物疾病的效果。 具体来说,要把工作重点放在“以防为主,防治并重”上。
科学用药主要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要正确诊断,对症对方用药。
(2)选药要有明确的指证,安全用药。
(3)掌握影响药物疗效的一切因素,排除各种因素可能造成的对药物干扰,适宜用药。
(4)适当加大或缩小用药的浓度、用药次数和用药的间隔时间,合理用药。
(5)祛邪扶正并举,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控制用药。
(6)认真观察、分析,根据情况采取停药、调整剂量和改换药物的措施,有效用药。
科学用药还应把开发与使用水产专用药物、渔用疫苗、微生物制剂与生物渔药作为发展方向。以往大部分水产药物,都是人、兽用药物用途的延伸,这类水产药物,有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只有大力开发使用水产专用药物,才能使水产品真正长销不衰。渔用疫苗、微生物制剂与生物渔药不会对水产动物造成负面作用,它们才是真正的绿色渔药,是科学用药的一个具有效和最旨前途的方向,目前我行桩这个方面已开始起步,并一定可获得较大的成果。
编辑:王宇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