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产新闻 | 独家专题 | 渔商阿里 | 渔资团购 | 水产人才 | 市场行情 | 水产技术 | 对虾网 | 会议展会 | 水产视频 | 水产论坛

企业推广

  • 资讯
  • 技术
  • 产品
  • 企业
  • 招聘

搜鱼高级搜索对虾  罗非鱼  金鲳鱼  草鱼  石斑  泥鳅  黄鳝  海参  小龙虾  鳗鱼  大闸蟹  

中国水产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水产技术 > 养殖技术 > 蟹类 > 病害防治 > 正文

三疣梭子蟹人工育苗及养成病害防治方法

发布时间:2006/10/20 15:01:00  来源:  编辑:南方渔网  我来说两句我来说两句(0)
旺旺好渔资电商平台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梭子蟹自人工育苗至养成商品蟹出池的各个时期均有病害发生,严重时死亡率高达80%以上。其中危害较严重的为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

  1 弧菌病

  1.1 病原及症状
     
  病原体为鳗弧菌、副溶血弧菌及溶藻弧菌。在蚤状幼体各个时期均有发生,尤其在各期变态时更为严重,发病严重时在4~6小时死亡率高达80%以上。具体症状表现为对饵料的捕捉能力下降,甚至消失,趋光性减弱,幼体活动不正常,严重时胸部及附肢发红。肉眼能观察到其体色浑浊,肠道发黑;镜检,肠道发黑无食物,眼球部溶出组织液,高倍镜压片检查可看到有弧状黑点即弧菌。成蟹养殖过程中,病蟹瘦弱,呈昏睡状,甲壳上往往有感染创伤,解剖蟹血液不凝固或凝固很慢,高倍镜观察血液可见活动的弧状黑点即弧菌。

  1.2 发病原因及流行情况
        
  大多数弧菌为条件致病菌,当环境污染,水质恶化,弧菌大量繁殖达到一定数量时,体质弱或受伤的梭子蟹易发生弧菌病,特别是在人工育苗阶段,大量投饵,尤其是投喂代用饵料,换水量不够或换水不及时,最容易发生该病,养成主要发病期在高温季节。

  1.3 防治方法
        
  预防:在人工育苗期间,根据幼体密度适当加大换水量,投饵应以鲜活饵料为主;养成期间,每隔l0天左右全池泼洒0.3 mg/L三氯异氰尿酸钠或0.2 mg/L二溴海因或0.5 mg/L二氧化氯进行水体消毒。

  治疗:人工育苗期可用聚维酮碘l0~15 mg/L全池泼洒,1小时以后换水,每天1次,连用3天。养成期间内服氟本尼考1‰~2‰,连续5天;或三黄粉3‰~5‰,连续5~7天;也可用1~2mg/L大蒜素全池泼洒2天。

  2 丝状细菌病

  2.1 病原及症状
        
  病原体为毛霉亮发菌,菌体为头发丝状,不分枝,基部略粗,顶端稍细,长度一般几微米到lmm以上,菌丝一般透明无色。主要附着在抱卵蟹的受精卵表面及蚤状幼体的鳃、附肢、体表。当受精卵的表面有丝状菌附着时,卵一般停止胚胎发育而死;当它附着在蚤状幼体的鳃及体表时,危害极大,在体表伴随着大量菌丝的附着。菌丝之间往往黏附着许多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有机碎屑及其他污物,并伴有大量纤毛虫寄生,从而使幼体游泳能力明显减弱,处于水体的下层或水底,摄食量降低,最后沉入池底死亡;当附着幼体鳃上时,大量的黏附物阻碍了水在鳃丝间的流通,使其呼吸困难窒息而死。养成期间丝状细菌附着在鳃丝、附肢及甲壳周边的刚毛上,鳃丝之间黏附着大量杂物使鳃丝变黑,尤其是鳃丝末端处症状尤其明显,并常伴有纤毛虫附着,最后导致机体窒息死亡。

  2.2 发病原因及流行情况
         
  丝状细菌的发病主要是水质污染造成的,人工育苗期间,当投饵量过大,尤其是池底变质更易发生此病,该病的发病率几乎l00%;养成期,特别是在高温期,发病迅速,对处于生殖蜕壳期的成蟹危害最大。

  2.3 防治方法
        
  预防:人工育苗期间与预防弧菌病相同。养成期,对养殖池要彻底清淤消毒,保持良好水质,养殖中后期每隔l5天左右全池泼洒l5~20mg/L的生石灰水。
治疗:人工育苗期间,可用高锰酸钾0.5~0.7mg/L全池泼洒,6小时后大换水,连用2天;或用氯化铜l mg/L全池泼洒,连用3次。养成期间治疗方法同弧菌病。

  3 发光病

  3.1 病原及症状
         
  病原体为荧光假单胞菌和亮弧菌等发光细菌。主要危害蚤状幼体的各个时期,幼体感染此病后会陆续死亡,严重时死亡率在l~2天内可高达8O%以上。具体症状表现为幼体活力明显下降。并下沉到水的中下层,摄食量降低,体色白浊或全黑。不透明,趋光性差;夜间关闭灯光可发现随着充气形成的水流。池中出现四处游动的荧光。并上下起伏,重症时池中荧光闪烁,育苗池表层只有少数活的幼体;死后的幼体随水漂动,糜烂的幼体仍可发光1~2天。

  3.2 发病原因及流行情况
         
  该病只发生在人工育苗期,并随着温度的升高发病率增多,因此,多在蚤状4期以后发病严重。

  3.3 防治方法
         
  预防:在育苗期间,当发现有发光细菌出现后,应对发病池隔离,并且换水等工具应单独使用。使用后及时消毒处理,以防交叉感染。
         
  治疗:漂粉精0.5 mg/L或磷酸红霉素0.65~1 mg/L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3天。或饲料中添加0.1% 的复方新诺明或0.05% 的土霉素进行投喂,连用3—5天。

  4 寄生虫病

  4.1 病原及主要症状
        
  主要是纤毛虫类,病原体为聚缩虫、钟形虫、单缩虫、累枝虫等。主要寄生在抱卵蟹的受精卵表面及各个时期幼体的鳃、体表的各个部位。少量寄生时可伴随着幼体的蜕皮而除去,当大量寄生时使鳃变黑鳃组织变形坏死,有的覆盖在鳃组织的表面而影响其呼吸和分泌。患病幼体游动缓慢,摄食力降低,生长发育停止,不能蜕皮,并伴有沾脏,造成幼体下沉大批死亡。养成期,纤毛虫可附着蟹的体表及鳃部。肉眼观察病蟹体表似生绒毛状物,手摸体表呈滑腻感,鳃呈灰黄或灰黑色,鳃丝顶部更为明显。病蟹呼吸速率加快、瘦弱、活动呆滞、在水中溶氧低时游向浅滩,最后窒息死亡。

  4.2 发病原因及流行情况
         
  固着类纤毛虫无论在育苗还是在养成期均有发生,以育苗期最为严重,发病的主要原因多数为所投喂的鲜活饵料(轮虫、卤虫等)处理不当而造成,养成期。池塘老化,水中有机质含量过高易发此病。水温20℃以上、盐度20左右时发病最为严重。

  4.3 防治方法
         
  育苗期间,(1)全池泼洒制霉菌素,浓度为30~35mg/L,经2~3小时后换水。或先排水施药后经2~3小时将水加满。(2)每立方米水体福尔马林l0~20ml、高锰酸钾2~4g 或新洁尔灭0.5~1ml全池泼洒。亲蟹培育期可用亚甲基蓝10 mg/L对亲体药浴30~45分钟或聚维酮碘10~15mg/L对亲体药浴30分钟。养成期间,全池泼洒三氯异氰尿酸钠0.3mg/L,或全池泼洒二溴海因0.2mg/L,5~7天为1疗程。

  5 链壶菌病

  5.1 病原及主要症状
         
  发病率不高但危害较重,是由链壶菌与链壶菌状的真菌寄生引起的。主要寄生在抱卵蟹的受精卵表面及蚤状幼体的体节处,一旦发病,菌丝快速生长,感染率高,菌丝缠绕在幼体肌体上,使幼体活力下降,不能摄食,严重时在1~3天内死亡率高达100%。

  5.2 发病原因及流行情况
         
  该病主要发生在育苗期,当育苗池幼体密度过大,换水量跟不上时,造成池水污染严重,主要危害蚤状2期至大眼幼体,同时并发纤毛虫病。

  5.3 防治方法
         
  用亚甲基蓝0.1~0.5 mg/L全池泼洒。连用3次。或氟乐灵0.01~0.1 mg/L全池泼洒,每日1次。

  6 甲壳溃疡病

  6.1 病原及主要症状
        
  病原为一些能分解几丁质的细菌。主要发生在养成期,并且甲壳上有数目不定的黑褐色溃疡性斑点,在蟹的腹部较多。早期症状为一些褐色斑点,斑点中心稍下凹。并呈微红褐色。到晚期溃疡的斑点扩大,并且边缘变黑。

  6.2 发病原因及流行情况
        
  该病主要在成蟹养殖后期及越冬期,特别是池塘底质发黑、淤泥较多的情况下易发此病。但该病不会造成致命性危害,只是影响商品蟹的品质。

  6.3 防治方法
        
  放苗前要彻底清塘,养殖期间保持水质清新。

  7 乳化病

  7.1 病原及主要症状
        
  病原为酵母菌。主要发生在养成期,常表现为步足尖端着地爬行,后期体倒位,切断游泳足有乳白色液体流出,打开体腔亦有大量的乳白色液体。中后期病蟹拒食,5~7天死亡。

  7.2 发病原因及流行情况
       
  该病主要发生在养殖后期,当水温在20℃以下,池底受污染,池水中有机物含量高易发此病。

  7.3 防治方法
        
  预防:主要是保持养殖池水质清新,定期捞取残饵,以免污染池底。20天左右全池泼洒生石灰15~20 mg/L。
        
  治疗:全池泼洒5~8mg/L聚维酮碘。



                       南方渔网编辑:王月
编辑:南方渔网 访问人次:4283 关键字:三疣梭子蟹,  >> 更多资讯进入水产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用户昵称:

评论内容:
滑动完成验证:
 

品牌推广

咨询:0779-2029779

第十七届农聘中国水产人才网络招聘会

农聘-水产人才网

猎弧英雄

虾青素

强肝

手机版水产门户网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水产前沿广告

海洋与渔业

图文推荐

更多

最新病害防治

更多

红法活体虾青素

今日要闻

更多

热点推荐

更多

关于我们 | 企业推广

会员服务 | 网站动态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付款方式 | 网站地图

服务专线:0779-2029779

传  真:0779-2030003

邮  箱:bbwfish@163.com

最具影响力的水产网站--水产门户网

广西南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桂ICP备110017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050073

X

中国水产门户网微信平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