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近来,不用促长剂,少用混合料,以昆虫、杂草及纯粮为食源的淡水鱼养殖悄然兴起。市场上无药物残留的生态养殖,让消费者放心的鱼,日渐多了起来。
以包含促长剂在内的混合料喂鱼,是多年传统的养殖方式。鱼体不仅有残留药物,而且肉质下降口感差,因此市场逐年萎缩。针对这一问题,本市一些养殖户逐步推行少用或不用混合料的生态养殖法。
天津为九河下梢,河湖港汊星罗棋布,鱼虫、水草及陆地昆虫十分丰富,养殖者发挥地产资源优势,开始大量采用活虫、杂草喂鱼,辅用玉米、小麦麸皮等粮食下脚料。这些鲜活饵料,使鱼类的生长速度接近于促长剂药物的效果。又由于鱼虫、水草及陆地昆虫,多可自行捕捞或低价购买,能明显降低生产成本。
因此,鱼虫及水草捕捞已在全市形成产业,如本市宝坻区黄庄乡10公里的潮白河段上,专业从事鱼虫捕捞的可多达百户,每日鱼虫产量多达数百吨。还有很多在鱼池水面上挑起荧光灯,大批陆昆虫趋光落水,成为池鱼的美餐。这种以昆虫鱼虫为饵料的养殖场,在宝坻黄庄、林亭口镇最为普遍。
编辑:庞琪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