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产新闻 | 独家专题 | 渔商阿里 | 渔资团购 | 水产人才 | 市场行情 | 水产技术 | 对虾网 | 会议展会 | 水产视频 | 水产论坛

企业推广

  • 资讯
  • 技术
  • 产品
  • 企业
  • 招聘

搜鱼高级搜索对虾  罗非鱼  金鲳鱼  草鱼  石斑  泥鳅  黄鳝  海参  小龙虾  鳗鱼  大闸蟹  

中国水产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水产技术 > 养殖技术 > 贝类 > 病害防治 > 正文

文蛤病害防治技术

发布时间:2006/8/9 9:49:00  来源:齐鲁渔业  编辑:南方渔网  我来说两句我来说两句(0)
旺旺好渔资电商平台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随着文蛤养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海水富营养化程度的日趋加重,文蛤的病害也随之发生。山东西部沿海滩涂是我国文蛤苗种生产的主要产区,近几年该海区文蛤死亡现象时有发生。另外,据于志华等多年实地考察和多次对比试验证实:文蛤死亡主要是由于环境条件差、文蛤体质虚弱以及弗尼斯弧菌感染等共同作用引起的。

文蛤患上弗尼斯弧菌病的一般症状为:钻出滩面,闭壳肌松弛,出水管喷水无力,贝壳光泽暗淡,不摄食,瘦弱,内脏团由乳白色转变为粉红色、黑色,最后张壳死亡。

 

1 文蛤疾病流行特点

 

高潮区小文蛤发生大批死亡,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区域性和流行性特点。

 

1.1 季节性

文蛤大批死亡主要发生在每年的高温季节,8~9月份比较盛行,此时文蛤产卵排精后,体质虚弱 又处于多雨季节,海水比重极低,滩温过高。

 

1.2 区域性

文蛤大批死亡通常发生在潮位偏高、文蛤潜居密度较大的近海岸滩涂上,以潮间带的高潮区和文蛤的暂养区最为明显。中潮区和低潮区等潮位低区域文蛤密度低,流通畅,通常极少发生大批死亡。

 

1.3 流行性

患病文蛤从少量钻出滩面,到大批发生死亡只有2~3天时间。死亡后的文蛤软体部很快腐烂发臭,感染邻近的文蛤,感染速度快,受影响的面积广,最后造成整个海区文蛤的大批死亡,这种现象具有明显的流行性特点。

 

2 高潮区文蛤发生大批死亡原因分析

 

2.1 环境因子的影响

2.1.1 干露  室内高温阴干试验表明:体长3 cm的文蛤在38℃的气温下阴干48小时存活率40%。高温期小潮汛期间,高潮区部位一般干露3~4天。在烈日的曝晒下,滩面温度急剧上升,8月份测得最高滩温达38.6℃,严重影响了潜居在沙滩中文蛤的生存,引起文蛤“浮头”。因此干露引起滩面温度过高是高温期高潮区小文蛤死亡的一个环境因素。

2.1.2 水温  经试验体长3 cm的文蛤在水温29.8~32.4℃条件下培育120小时未见死亡。当水温上升到38.0℃ ,经22小时的培育其存活率仅有40%,33小时全部死亡。当水温达40.5 ℃时,经1小时双壳松弛死亡。水温对文蛤存活影响较大。山东西部沿海自然海区表层水温最高在8月份,平均30.4℃,最高32.6℃。这种水温达不到致死文蛤的温度,因此自然水温不是引起山东西部沿海文蛤大批死亡的直接原因。水温对文蛤的摄食量多少有明显影响,在10~30℃范围内随水温升高摄食量增大;当水温超过30℃时,文蛤的摄食量就降低。山东西部沿海8月份平均水温超过30℃,这期间若连续高温对文蛤的摄食影响较大,长期营养不良导致体质衰弱,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力下降,特别对病菌的抗力下降,就容易发生大批死亡。

2.1.3 盐度  文蛤在海水盐度为2的条件下,培养96小时死亡率50%;当盐度为零时,48小时后文蛤心脏停止跳动。高温季节的小潮汛期连降暴雨,可引起滩面盐度急剧下降,低盐度与其它因子的共同作用也能引起文蛤大批死亡。

2.1.4 潜居密度  文蛤潜居密度为0.4 kg/m2时,培养3个月死亡率为3%;0.8 kg/m2时死亡率16%;2.5 kg/m2时死亡率为77%;当密度为6kg/m2时3个月后存活率仅有19%。可见随着潜居密度的增大死亡率增高。文蛤的潜居密度过高容易引起饵料缺乏,营养不良则软体部消瘦,活力降低,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大批死亡。自然海区文蛤的死亡首先发生于高潮区的高密度部位。风浪和潮汐对自然海区文蛤的分布密度起着重要作用。

 

2.2敌害生物的影响

细菌是引起文蛤大批死亡的主要敌害生物。文蛤死亡期病原菌调查所检出的4种细菌中,溶藻弧菌含量最高,弗尼斯弧菌次之。副溶血弧菌和假单胞菌含量较少。在其它季节里,健康文蛤和海水、海泥中也检出了大量的溶藻弧菌,但没有分离到弗尼斯弧菌。对弗尼斯弧菌在不同培养基、pH值、耐盐度、温度等生态条件的试验观察中,发现12.5% ~50%的文蛤汤是弗尼斯弧菌的最佳培养基;弗尼斯弧菌在pH值7~8范围内生长最快,其耐盐量在3~4;在15℃以下或44℃以上停止生长,而在25~37℃范围内生长最好、繁殖最快。上述这些结果表明文蛤死亡季节的自然条件最适合于弗尼斯弧菌的生长和繁殖。室内菌种感染试验也表明:健康文蛤在水温26℃时,当水体中弗尼斯弧菌的含量达到103~104/ml时,72小时后文蛤的死亡率达84%,韧带受伤的文蛤死亡率90%以上,文蛤被感染后24小时鳃丝开始溃烂,肠胃内膜上皮细胞萎缩;48小时有部分文蛤张壳死亡;72 小时发生大批死亡,死亡的症状与自然海区基本一致。

 

3 防治技术

 

3.1 移植疏散

将高潮区、高密集部位的小文蛤移植疏散到低潮区或浅海辐射沙洲滩涂上,使移植疏散的小文蛤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善,避免高温期恶劣环境条件对文蛤的不利影响。防止大批死亡的发生。另外对由于风浪造成的堆积文蛤需及时疏散到中、低潮区。进行文蛤移植疏散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移植疏散最好在初夏进行,放养苗种规格以体长2.5~3 cm左右为宜,放养量250 kg/667m2;(2)操作要小心,起捕时避免机械损伤,播放时要剔除破损文蛤,及时清除敌害生物;(3)最好在早晨或傍晚进行,及时采捕打堆文蛤,捕大留小。

 

3.2 文蛤与对虾混养

将高潮区小文蛤移进虾塘与对虾混养既可防止文蛤死亡,又可提高虾池的综合利用率。对虾池水体中饵料生物丰富,有利于贝类的摄食,促进生长;而贝类能大量摄取混养池水体中的饵料生物和对虾饵料的有机碎屑,使水质不致过肥,从而稳定了水质,促进了对虾的生长。实践证明对虾与文蛤混养有以下几点好处:(1)对虾池不受潮汐、风浪和干露等因素的直接影响,文蛤生活环境稳定,摄食时间长,生活条件优于高潮区滩涂;(2)可以人工控制混养池的水位,避免温度过高和盐度急剧下降而影响文蛤的生长和存活;(3)可通过人工施肥和换水调节池中的饵料生物量,满足文蛤的营养需要,文蛤的出肉率比自然海区同期个体高l3%~6%,生长速度快于自然海区数倍以上;(4)虾池中的混养文蛤可滤食部分单细胞藻和对虾残饵的有机碎屑,起到稳定和净化虾池水质,改善虾池生态环境的作用,能促进对虾生长。

 

3.3 利用围网养成

必须掌握以下几点关键:(1)应选择潮位下部至低潮区,滩面平坦、稳定,潮流畅通,饵料生物丰富,中潮区下部和低潮区环境条件优于高潮区,适宜文蛤生长,将高潮区小文蛤用围网在中、低潮区进行养成,可以防止高潮区小文蛤死亡的发生;(2)底质含沙量在70%以上;(3)盐度在18~30为宜,避开排淡水域,严防盐度骤降;(4)围网网目要适宜,以不使文蛤外逃的最大网目为宜;(5)养成密度要适中,以每667m2300kg较为合适。(6)养成所用的文蛤苗种规格以2.5~3cm最好,可当年围养当年收获;(7)网周养成应在春季进行;(8)加强日常管理,定期检测文蛤的生长和存活情况,做好“三防”(防逃、防灾、防敌害),若局部发生疾病和死亡,应及时捡除病蛤和死蛤,并用漂白粉、生石灰及时消毒杀菌,切断污染源,严防传染病的扩散。

 

5.4 对弗尼斯弧茵病的防治

以防为主。通过改善文蛤的生活环境,增加文蛤体质防止弗尼斯弧菌感染。对局部死亡的文蛤,可用漂白粉消毒切断污染源。对于小范围的弗尼斯弧菌病,可用漂白粉等含氯药物进行治疗,但对于广阔的自然海区,用药治疗实际上是难以实施的。

                                                                编辑:王宇
 
编辑:南方渔网 访问人次:8645 关键字:文蛤,  >> 更多资讯进入水产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用户昵称:

评论内容:
滑动完成验证:
 

品牌推广

咨询:0779-2029779

第十七届农聘中国水产人才网络招聘会

农聘-水产人才网

猎弧英雄

虾青素

强肝

手机版水产门户网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水产前沿广告

海洋与渔业

图文推荐

更多

最新病害防治

更多

红法活体虾青素

今日要闻

更多

热点推荐

更多

关于我们 | 企业推广

会员服务 | 网站动态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付款方式 | 网站地图

服务专线:0779-2029779

传  真:0779-2030003

邮  箱:bbwfish@163.com

最具影响力的水产网站--水产门户网

广西南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桂ICP备110017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050073

X

中国水产门户网微信平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