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虾苗培育
1.池塘培育
刚孵出的青虾幼体,大约经过25天的培育,才能长成1厘米左右的幼虾。孵出的幼体,要3天后才开始吃食,其主要食物是池塘中的天然饵料轮虫,还有就是熟蛋黄及煮熟的鱼、肉碎片等。为了让幼虾生长快一些,每亩水面每天可泼洒1.5~3.5公斤黄豆饼制成的浆。随着虾体长大,可逐渐改为较稠的豆渣或豆饼糊,泼洒在池塘的浅水滩。同时还可增喂鱼粉、血粉、蚕蛹等蛋白含量高的食物以补充营养。
为确保池塘中大型浮游生物的较高密度,满足幼虾需要,育苗池每隔3~5天要施一次有机肥,用量为每亩150公斤左右。每次施肥后,要加注一次新水,加水深度为15厘米,以保持水质清新肥爽,透明度保持在30厘米以上。豆浆、蛋黄的使用方法是每亩投浆1~1.5公斤,用筛绢过滤后均匀泼洒,或5万苗用一个鸡蛋黄,折合每亩约4~5个捏碎后放水均匀泼洒。幼虾略大以后要以麦粉、豆渣、鱼糜团料散撒滩脚浅水处,每万尾用饵0.5公斤,再后还应添加螺、蚌肉等以利生长。此期应防止敌害和因饵料不足发生的相互残食。苗种培育是成虾养殖的关键,而池塘育种又是生产中主要采用的方法。归纳起来池塘育种主要需把握好:
(1)池塘的清整消毒,杀灭池塘中敌害生物和病原体。
(2)培养好虾苗适口的轮虫和小型浮游生物。活饵比豆浆、蛋黄更富营养,又不污染水体。
(3)严格水质管理青虾比鱼类要求水体溶氧更高,其幼体发育阶段又是高中之高,所以要通过换水、追肥、水面种青等措施,保持水体既肥又爽,透明度在30厘米以上。为稳定和改良水质,每半个月每亩用10~20公斤生石灰化水去渣后全池泼洒,对虾蜕壳也有促进作用。
(4)认真投饲从幼体到幼虾阶段,青虾的食物主要以天然浮游生物为主,但为了其生长得更好,也还要喂人工饲料和向水中充气增氧。待幼体孵出后,即可捕出亲虾,撤去网箱,开始对幼虾培育。
2.水泥池育苗
水泥池育苗也称工厂化育苗,是一种集约化、现代化育苗方法。育苗池面积为5~10平方米,圆形或长方形,池深1.2米。水泥池要有完善的进排水系统。使用时先将育苗池放满水,再放入网箱。按每平方米放30尾体长4~6厘米的抱卵雌虾的密度,将抱卵雌虾放入网箱中。为保证抱卵虾营养,孵化期间可投喂少量螺、蚬或蚌肉。在网箱中悬吊棕榈片或杨树根,供亲虾栖息。孵化期间池水要微流或小量流水。孵出幼体后3天,先要喂食从专池培养的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的幼体,使水泥池每升水中有轮虫3000~5000个、桡足类100~1000个,以供幼虾吃食。每天还要喂煮熟的鸡蛋黄,每平方米投1只蛋黄。育苗后期,逐步加大投饵量,还可将螺、蚌、蚬肉磨碎后投喂,每天可喂3次。换水是水泥池育苗的关键。育苗前两天不换水,从第3天起到第7天,每天要更换新水50%,第7天后要每天换水2次,每次换去50%。池水中的每立方米水加1克四环素,以控制微生物的发生。育苗池水中溶氧不得低于4毫克/升,铵氮含量不能高于2毫克/升。换水温差不能大于3℃。进池水要严格过滤,以防敌害生物混入虾池。
经过25天左右的精心培育,幼虾基本上可达1厘米长,开始转营底栖生活。这时就该及时分塘,转入成虾池继续养殖。
分塘可以先排除部分池水,用密网围捕几次,捕起的幼虾先放入网箱中暂养;然后排干池水,让余虾集中在集虾坑中,用网抄捞起,和先行暂养的幼虾一并送成虾池。
●成虾养殖
成虾养殖是指将体长7.5毫米左右、体重5毫克左右的虾苗(仔虾)或体重0.2~0.5克的虾种(幼虾),饲养成每尾2.5~5克的商品食用虾过程。
目前,成虾养殖方式主要有池塘养虾、稻田养虾、网围养虾、网箱养虾和天然水域增殖5种。养殖的类型,有单养和混养两种。单养时,也可在虾种放养10~15天后,放养适量鲢、鳙“夏花”鱼种,以调节水质。混养,主要有虾鱼混养和鱼虾混养两种,前者以青虾为主,混养适量对青虾无害的仔口鱼种(如鲢鳙鱼);后者以鱼(成鱼或鱼种)为主,混养适量青虾。下面重点介绍一下池塘养虾:
1.成虾池的条件
一般成虾池面积和水深以2~5亩和1.2~1.5米为宜,池形以长方形为好,东西长,南北短,长宽比为2~3∶1。池底平坦、硬实,淤泥不宜过多(约5厘米左右),底质以沙壤土最为理想;池底由进水口向出水口处倾斜,坡度1∶25~1∶3,池坡较缓能保证有足够的富氧区,便于青虾摄食和活动。池内设置叶轮式增氧机(亩平均0.5~1千瓦)。虾池清塘后,须在水体表面浮植些水生植物(如水蕹菜),浮植面积不宜超过总水面的25%~30%,在水层中间还须设置适量层数的人工虾巢(用绳或杆悬挂棕榈片、杨树根)。池内不宜种植沉水植物,因为它生长过多后不仅有碍捕捞,而且,易使水质变清、变瘦而产生丝状藻类。
在虾池中浮植水蕹菜和设置人工虾巢,至少有5点好处:一是供青虾栖息避敌,并为蜕壳后的软壳虾提供隐蔽场所,有利于提高饲养成活率;二是净化水质和改善生态环境;三是扩大青虾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范围,这样就可增加放养密度和提高单产;四是在夏秋炎热季节和阳光直射时可遮荫降温,对青虾生长有利;五是鲜嫩水生植物和水草丛中的腐殖质可供青虾食用。
2.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幼虾御敌能力极弱,虾池在放养前15~20天必须干池曝晒和清塘消毒,每亩用生石灰75公斤化水全池泼洒。基肥在幼虾放养前一周左右施放,每亩用300~400公斤腐熟的畜禽粪。施肥方式以全池均匀泼洒去渣的肥液为宜,与此同时还可全池均匀泼洒光合细菌(PSB)浓缩菌液(每毫升水中光合细菌的菌体数>100亿个),用量为每立方米水放5~10毫升。水蕹菜的浮植及人工虾巢的设置,均须在放养前全部完成。
3.幼虾放养
成虾养殖可采用池内直接投放抱卵虾,让其自繁育苗入池。因为青虾繁殖力很强,一般一只雌虾可产卵2000只左右,因此每亩放0.5公斤抱卵虾即可。也可采用直接入养幼虾,以青虾为主的混养池,在7月中下旬,每亩放养规格1.5厘米以上的虾苗5万尾,隔10~15天,每亩套养夏花鲢鱼、团头鲂各800~1000尾。成鱼池混养青虾的,采用一次放足、分期捕捞、捕大留小的办法,所放幼虾宜选用养虾池内秋繁的体长3厘米的幼虾,规格为2000尾/公斤左右,每亩放养6000~9000尾。鱼种放养规格为16~20尾/公斤鲢鱼350尾,16~20尾/公斤的鳙鱼50尾,250~500克/尾的草鱼100尾,10厘米/尾的团头鲂300尾。注意鱼虾苗种要同时放养,宜在11月份进行,幼虾放养时要均匀撒开。
鱼种池混养青虾的,每亩放虾苗2万尾,夏花鲢鱼5000尾,夏花草鱼2000尾,夏花团头鲂1000尾。主养青虾池和鱼种混养青虾池还可利用上半年空闲期进行春虾单养,这样可实现全年两茬养虾。在冬季池塘干塘后及时回水,水深1.5米以上,不需药物清塘,将虾池中秋繁的3厘左右的幼虾放入,每亩放养7000~8000尾,不搭配其他鱼种饲养至6月底结束,每亩可产虾25公斤左右。
4.饲养管理
(1)水质管理良好的水质能够促进青虾快速生长,延迟抱卵,水质的总要求是“肥、活、嫩、爽”。幼虾放养时,虾池的水深以0.8~1米为宜,过7~10天后开始逐步加深,高温季节水深保持1.5米左右。饲养期间根据水色和透明度等情况,及时加注新水,使池水始终保持溶氧充足和水质良好。每隔15天左右施放一次生石灰和磷肥,亩用量生石灰10~20公斤、过磷酸钙8~10公斤,生石灰和磷肥均须化水去渣后才能全池泼洒,对改良水质、防治疾病,促进生长发育和蜕壳均有好处。成虾池的透明度保持30~40厘米为宜。
(2)饲料投喂青虾是一种杂食偏动物性的甲壳动物。人工养殖时,螺、蚬、蚌、小杂鱼、豆饼、米糠、麸皮以及人工配合饲料等,均可作为青虾的饲料。青虾对饲料有一定的选择性,螺肉、蚌肉、鱼肉以及适口的优质配合饲料是它们的嗜好食物。尤其是螺肉,青虾对其具有较高的消化吸收能力,青虾摄食螺肉的能量利用率可达到34%。因此,在投喂动物性饲料和青虾配合饲料时,适当增加一些螺肉,可起到促进青虾生长和降低饲料系数的效果。
青虾正常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0~30℃,最适摄食温度为25℃左右。投饲必须坚持“四看”(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色、看虾的摄食情况)和“四定”(定人、定质、定量、定时)的原则,并做到匀、足、优、合理和适口等,使青虾全都能及时吃到和吃饱。饲养初期幼虾还很小,游泳能力差,应将适口的饲料在全池泼洒,以后再撒于虾池四周的浅滩上,每1~2米设一个投饲点。投饲次数一般为每天2次,在水温25~30℃时,应每天投喂3次,每天投喂2次的方法为上午8时左右,投全日投饲量的30%,下午6时左右再投70%。每天投喂3次的方法为上午8时左右,下午5时左右和晚上10左右可投25%、40%、和35%,上午投在离岸边稍远一些的浅水滩上,下午和晚上投在靠近岸边的浅水滩。
5.青虾捕捞
成虾养殖后期,可定期捕捞,捕大留小。根据青虾生活习性,可用拖虾网、抄虾网、虾笼、地笼等捕虾工具进行捕捞,最后干塘捕捞,4厘米以上的青虾作商品虾出售,4厘米以下的秋繁幼虾可留作前茬饲养。
南方渔网编辑:庞琪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