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生物学测定
定期进行对虾生物学测定,是掌握对虾数量动态、生长趋势所必需的手段。通过测定可反映出所采取的养殖措施是否有效,以便及时改善水质条件、调整投饵量、改进饵养措施和养成管理方法,同时也为估计产量提供依据。
测定每10天进行一次,内容包括生长情况、胃饱满度、数量变化以及对虾活动状态的观察。
(1)生长测定
一般10天测量一次体长,必要时也可5天测量一次。应在虾池内多点采样,每池测量50~100尾,算出平均体长。正常的生长速度,前期(8厘米以前)每10天增长1~1.5厘米,中期0.8~1.0厘米,后期0.5厘米以上。如果低于上述增长速度,就需分析原因,改进管理措施。
(2)摄食情况检查
投饵后,要经常检查摄食情况。根据胃饱满状况和残饵数量来调整投喂量。必要时应作胃含物分析。
胃饱满度分饱胃、半胃、残胃、空胃4个等级。①饱胃:胃腔内充满食物,胃壁略有膨胀;②半饱胃:胃含物占胃腔的1/2以上,或占据全胃,但胃壁不膨胀;③残食胃;胃含物不足胃体的1/4;④空胃:胃腔没有食物。
通常投饵1小时后应有半数对虾达到饱胃或半饱胃状态,否则可能是投饵量不足或饵料质量有问题。
(3)虾塘内对虾数量估测
当对虾体长达到5~6厘米后,要定期估测池内对虾数量,以便合理投饵。常用方法有旋网计数法和标志计数法两种。
①旋网计数法。先用旋网在陆地上多次试撒,求出圆形网口平均面积。再由同一人操作,按虾池沟、滩比例多次撒网,数清网获对虾之总数,求出每网获虾平均数,换算成每平方米虾数,乘以虾池总面积(平方米),再乘经验系数K,即得虾池对虾总数。
每网平均虾数(尾)
虾池对虾总数(尾)=------------------------------
旋网撒开面积
(经验系数K可根据水深来确定,亦应考虑撒网逃虾因素在内。1米水深其值约为1.5,2米水深约3左右)。
②标志计算法。取一定数量对虾(500~1000尾),剪去一侧尾肢末端作为标记,放回虾池1~2天,然后随机捕捞取样,按下列公式计算虾池对虾总数。
平均取样虾数×虾池标志虾总数(尾)
虾池对虾总数(尾)=-----------------------------------------
平均取样中标志虾数(尾)
(4)对虾活动状况及质量的检查
正常情况下对虾常静息水底或游动觅食,一般没有跳动现象。如果对虾跳动频繁,可能是出于惊吓(例如这鱼追逐),亦可能是体部附有寄生物。若是出现全池性跳动,则表明水情有变,水质不良。
在进行对虾生长测定的同时,取样进行质量检查。正常对虾的体表光洁晶亮,甲壳富有弹性;鳃叶肉白色,鳃腔清洁;心脏跳动有力;静息时头胸部高仰,附肢支撑有力;游泳快速,对刺激反应灵敏;难以抓捕,手握时挣扎感强。
如果对虾体色异常(发暗或变红),甲壳有锈斑,壳软,肌肉泛白,肠道弯曲,鳃腔污浊,鳃叶溃烂,第二、三对颚足外肢横伸头胸甲之外,游泳缓慢,易被抓捕等,则表明对虾体质差,质量不好。
●水质环境监测
水质好坏是影响对虾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对虾在不良水质环境中摄食量下降,甚至停止摄食;水质不佳也容易使病菌大量繁殖,导致对虾疾病发生和蔓延;水质严重恶化能造成对虾窒息死亡。因此,水质监测在养成期间很重要。常规监测内容包括水温、盐度、pH值、溶解氧含量、硫化氢浓度、氨氮含量等。
测定时间一般以早晨5~6时、下午2~3时为好,必要时在日出前测定池水溶氧量。
养虾场需配备水温计、比重计、透明度板、pH试纸、溶解氧测定仪等,有条件的应建立水质分析室。
池水的主要指标是:
水温:18~30℃(渐变幅度),最低不应低于13℃。
盐度:16‰~37‰(渐变幅度)。
溶解氧:4毫克/升。
酸碱度(pH):7.8~8.7。
硫化氢:0.1毫克/升以下。
氨氮:0.6毫克/升以下。
水色:正常水色为黄褐色、黄绿色、绿色、褐色等。
透明度:以40~60厘米为宜。
南方渔网编辑:庞琪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