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一、问题
4月6日亲鱼产卵,4月9日完成孵化,在其后近一个月的鱼苗培育中,鱼苗规格不整齐,且规格偏小4月9日至5月1日,20余天的培育,鱼苗规格在1—1.8cm之间,而且成活率不高。造成这种情况的问题有:
1、大口黑鲈亲鱼产卵时间较长
大口黑鲈为多次产卵型,一尾亲鱼产一次卵约需1—3天,即使同一尾亲鱼所产卵,其孵化出苗的时间也相差1—3天。先孵出的鱼苗早开口,无疑占有竞争优势,在以后的培育中,两极分化逐渐加大,直到达到大小相残的程度,影响了成活率。
2、饵料供应不足
大口黑鲈鱼苗刚孵出时腹部有粘性物质附着于水底安全发育,三天后上浮开口摄食,开口饵料为轮虫和甲壳类无节幼体。但是,由于大中黑鲈卵小于家鱼,卵黄较少,孵出的仔鱼远比家鱼仔鱼瘦小,因此其以轮虫为主食的时间要比家鱼苗长,适合于家鱼苗的3—5天轮虫高峰期,对大口黑鲈苗远远不够。轮虫高峰期后1—2天,我们将饵料池大量繁殖的枝角类(主要为红虫蚤状幼体)和几尾鱼苗放在透明容器中,观察其摄食,发现由于红虫个体较大,鱼苗摄食很费力,而且大多数不能为鱼苗摄食,仅有很小一部分小个体被鱼苗摄食。而且摄食过程消耗了鱼苗体力,不利于生长,加大了规格差异。而后期应投喂枝角类和桡足类时,也因错过了“高峰”,造成饵料不足。
3、水温
4月25日前气温己升至28—29℃,然而25日降雨以后,天气异常,降温低至12℃左右,水温仅有18℃左右,低于最适生长水温20—25℃,低温持续至5月上旬,影响了鱼苗生长。
4 、敌害生物
在捞取饵料生物时混杂了许多水蜈蚣进入鱼苗池,危害鱼苗。
另外,产卵池亲鱼未捞尽,亲鱼在饥饿状态下吞食卵、苗,也造成了一部分损失。
二、解决的办法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认为可采取以下办法解决
1、影响大口黑鲈苗种成活率的最主要原因是自相残杀,大口黑鲈下塘苗育成夏花的期望最低损失率为20%,因此,当个体大小不均时,必须及时用鱼筛将大小鱼分开培育。
2、饵料不足造成的规格差异会严重影响成活率,必须要有充足适口的饵料。在鱼苗开口阶段,应有数量充足的轮虫。对大口黑鲈来说,轮虫高峰期过短,可采取以下措施延长轮虫高峰期(1)注水,注入新水可改善饵料池生态条件;(2)施肥,施入磷肥和氮肥,使水体呈0.9(N:P=20:5)mg/kg的浓度,或者施有机粪肥或豆浆,提高水体肥力,延长轮虫高峰期;(3)放入“食水鱼”,放13cm左右的鳙鱼种,可滤食掉以轮虫为食的大型枝角类、桡足类。(4)施用药物,理论上,杀灭轮虫食物竞争者的枝角类以及捕食者的大型枝角类、桡足类,以有机磷农药(如敌百虫)最为有效,但大口黑鲈对敌百虫敏感,其安全浓度很低,仅为0.04 mg/kg,鱼苗的安全浓度更低。虽然在饵料池施用不直接毒害鱼苗,由于食物链具有富集作用,故应慎用。
3、即使用为延长轮虫高峰期的工作,由于大口黑鲈苗太瘦小,在轮虫高峰期后,枝角类饵料仍有可能过大。所以,应考虑分池培养饵料(比如两个饵料池,由施基肥时间不同控制轮虫高峰期的时间,使前一个池子轮虫高峰期将过的时候,后一个池子刚进入轮虫高峰期),这样,后期摄食枝角类、桡足类阶段饵料供应也有了保障。
4、还可用蛋黄投喂补充饵料。天气降温的影响可在顾及成本的因素下使用温室大棚,使鱼苗处于最佳生长温度的水体之中。水蜈蚣可用人工捕捉,但既费力也不彻底,考虑到大口黑鲈苗的安全,尽量不要使用敌百虫,可在饵料池施用煤油形成油膜,堵塞水蜈蚣的呼吸器官进行杀灭,也可用“兴棉宝”(10一20ml/亩,1 m水深)杀灭。另外,产完卵的亲鱼应及时捞净,以免吞食鱼苗、卵。
采集:黄倩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