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产新闻 | 独家专题 | 渔商阿里 | 渔资团购 | 水产人才 | 市场行情 | 水产技术 | 对虾网 | 会议展会 | 水产视频 | 水产论坛

企业推广

  • 资讯
  • 技术
  • 产品
  • 企业
  • 招聘

搜鱼高级搜索对虾  罗非鱼  金鲳鱼  草鱼  石斑  泥鳅  黄鳝  海参  小龙虾  鳗鱼  大闸蟹  

中国水产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水产技术 > 养殖技术 > 虾类 > 技术综合 > 正文

南美白对虾不同红体症状的鉴别

发布时间:2006/3/23 14:38:00  来源:广东湛江市水产研究所  编辑:南方渔网  我来说两句我来说两句(0)
旺旺好渔资电商平台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红体”是南美白对虾对环境不适或疾病产生的一种显著生理现象,虾体变红的基础是虾体内的色素细胞,在正常情况下,红色元素存在于色素细胞内,是以一种色素前体的形式存在,在遇到刺激(感染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水质恶化、亚硝酸盐中毒、硫化氢中毒、氨氮中毒、缺氧、高温、暴雨等)时,色素细胞内发生一系列反应,色素前体转变成色素,并因色素扩大而使整个色素细胞变化。当刺激因素持续而强烈时,整个色素细胞发生崩解,大量红色素释放,使整个组织变红,
    从而出现红体症状。然而一些养殖者碰到这种情况后,往往都只将其看作“桃拉病”而采用一些相应的治疗措施导致大量的对虾死亡。由于没有准确对症下药,严重影响及贻误了治疗时机,造成很大经济损失。实际上在南美白对虾发生病毒性的桃拉病、白斑病、副溶血弧菌性的红腿病、亚硝酸中毒、环境因子突变等情况下,白对虾在外观上都可表现红体现象,因此我们必须准确鉴别南美白对虾不同的红体症状,做到对症下药。
    笔者在湛江市各地南美白对虾的主要养殖区域进行实况调查后,认为目前表现为红体症状有以下5种现象,特归纳如下,为广大养殖业者控制虾病提供参考。
    一、桃拉病的红体现象
    桃拉病病原是桃拉病毒(TSV),桃拉病的红体现象主要表现为病虾红须、红尾、附肢呈红色,尤其是尾扇、尾节、腹肢更明显,体色变成茶红色,病虾不摄食或少摄食,在水里缓慢游动,捞离水后即死亡。病虾甲壳变软,与肌肉易分离,久病不愈的病虾甲壳上有不规则的黑斑,肝胰脏肿大变白或糜烂,肠道红肿。桃拉病的发生受水环境的变化影响很大。患病的虾大部分死于蜕壳期,幼虾急性死亡,成虾慢性死亡。
     1.预防    
    (1)放苗前彻底清塘,清淤,洗塘,晒塘,用生石灰100~150千克/亩消毒,或晚上用200克/米3次氯酸钠严格消毒,消除传染源和切断传染途径。
    (2)提倡经过沙滤并沉淀进水,首次进水70一100厘米(低温进水70厘米、高温进水100厘米),用二溴海因0.3克/米3消毒之后再肥塘培藻,水色呈黄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30~40厘米。    
    (3)提倡用科学检测技术选择优质虾苗,利用电子显微镜和核酸探针及PCR等技术检测把关,挑选不带病毒病菌、有活力的优质虾苗。合理放苗密度,高位池精养放苗量8万~12万尾/亩,有增氧机的池塘放苗量4万~7万尾/亩,无增氧机的普通池塘放苗量1.5万一3万尾/亩。根据自身养殖条件和技术程度作出合理的放苗量。    
    (4)选用优质且饵料系数低的人工饲料,每天分四餐投喂,做到投料分布均匀,不多投,防止剩料发霉败坏水质。    
    (5)各生长期池塘水深依次是:前期1.5米、中期2米、后期2.5米。增强对虾防御外界因素(如大雨、台风、高温、寒潮等)影响能力,保持水质稳定,有利于对虾健康生长。    
    (6)保证虾池溶氧任何时候不低于5毫克/升,保持虾池周围环境稳定,减少人为惊扰。
    (7)勿大排大灌。从中期开始每天早晚排出底层水和抽进地下井水补充,日换水量不超过10%,不要换进太多新水,新水与池内老水理化因子不同,否则,环境条件突然改变会产生应激反应,病毒病菌乘虚而入使虾发病。
    (8)每隔7~10天用一次0.25克/米3枯草芽孢杆菌或5克/米3光合细菌和20克/米3沸石粉混合均匀抛撒池塘。
    (9)每隔10天投喂3天药饵,每天早餐和晚餐投喂,每千克饲料添加高稳Vc2克、鱼油10克、大蒜15克、免疫多糖3克。    
    2.治疗
    (1)第一天用0.2克/米3超碘季胺盐全池泼洒,第二天用0.2克/米3超碘季胺盐全池泼洒,第三天再用0.3克/米3二溴海因全池泼洒,第六天用0.3克/米3枯草芽孢杆菌和20克/米3沸石粉泼洒。    
    (2)每千克饲料添加免疫多糖2克、红体消15克、鱼油10克、EM原露3克,每天分早晚两次投喂药饵,连服6天。    
    (3)妥善处理好死虾尸体以及带病毒的塘水,暂时封闭不换水,不让其交叉传染到别的虾塘。
    二、白斑病的红体现象
    白斑病病原是白斑杆状病毒(WSSBV),病虾反应迟钝,不摄食,甲壳上有白色的圆点,以头胸甲处最为显著,严重者白点与白点相连形成大斑,显微镜下观察呈花朵状,鳃丝发黄,肝胰脏肿大,糜烂,体色变红。通常在几天内便可发生大量死亡。若水质环境稳定、营养全面则在1个月内不断死亡。环境条件变化影响很大,寒冷低温、夏季暴雨、台风暴雨、藻类死亡水变清、池底恶化均可诱发本病暴发。如果种苗带病毒随时可诱发。
    l.预防  方法参照桃拉病的预防方法。
    2.治疗
    (1)全池连续两天泼洒0.3克/米3二溴海因,隔2天后全池泼洒0.3克/米3枯草芽孢杆菌和20克/米3沸石粉。
    (2)投喂药饵,每千克饲料添加对虾病毒灵10克、高稳Vc3克、免疫多糖2克,每天早晚两次投喂药饵,连服5—7天。
    三、细菌性的红体现象
    细菌性的红体病原是由副溶血弧菌、鳗弧菌和溶藻胶弧菌引起的,称为红腿病。病虾附肢变红,游泳足特别明显,步足、尾扇也呈红色,头胸甲的鳃区呈淡黄色,严重时全身呈淡红色。病虾一般在池边缓慢游动,有的在水中旋转或上下垂直游动,反应迟钝,不摄食,不久后死亡。
    红腿病在我国沿海各养虾地区都有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90%以上,是对虾养成期除桃拉病和白斑病外危害最大的一种疾病。在广东地区流行季节为4~10月。此病多发生在高温多雨季节,尤其在常年养殖的池塘,清淤、消毒不彻底、池水交换不良的情况下极易发生。有的养殖者为了单方面强调亩产量,放养密度过大,使这一疾病的发生几率增大。据笔者调查发现,当前南美白对虾的红体现象有60%以上是副溶血弧菌性红体病。副溶血弧菌性红体的发生也会受到水中各种理化因子变化的影响,在气温比较高且变化无常,降雨量较多雨季,水中各种理化因子(水温、盐度、pH值等)变化较频繁时,此病发生几率较高。
    1.预防  方法参照桃拉病的预防方法。
    2.治疗
    (1)第一天,全池泼洒二溴海因0.3—0.4克/米3和20克/米3沸石粉。
    (2)投喂药饵,每千克饲料添加含量10%的氟苯尼考0.5克、高稳Vc2克、免疫多糖2克、生物酶1.5克,每天早晚两次投喂,连服5天。
    (3)第二天全池泼洒0.2克/米3强克10l(超碘季胺盐),泼洒后开动增氧机。
    (4)第六天全池泼洒0.3克/米3枯草芽孢杆菌和20克/米3沸石粉,净化水质。
    四、亚硝酸盐中毒的红体现象
    养殖池中亚硝酸盐含量过高,中毒的虾不摄食、游动缓慢、弹跳无力,触须、尾扇、游泳足发红,虾体微红。多数虾先在池塘表面缓慢游动,继而转入中下层水体,最后静伏池底而死。临死时体色逐渐变成青紫色,继而呈灰白色。而中毒不深的虾捞起后放入干净水中并充气增氧,病症会慢慢好转。一般刚蜕壳的软壳虾较易中毒,蜕壳高峰期常出现急性死亡现象。
    主要发生在水质浑浊、透明度小、池底污染严重的池塘,特别是高密度养殖的高位池及精养池。由于放养密度高,虾的排泄物、残饵量增加,常造成池水水质指标严重超标。一般亚硝酸氮超过0.6毫克/升时出现慢性中毒,超过1.5毫克/升时出现急性中毒。同时氨氮含量过高会抑制亚硝酸盐向硝酸盐的转化,从而使亚硝酸盐积累并加重其毒性。
    1.预防
    (1)彻底清除池底淤泥,每亩用150~200千克的生石灰均匀泼于池底,然后干塘曝晒15天,达到改良底质的目的。
    (2)合理放苗密度。普通池塘1.5万一3万尾/亩,有增氧机的池塘4万一7万尾/亩,高位池8万一12万尾/亩。根据自身养殖条件和技术程度作出合理放苗量。
    (3)选用优质饲料,科学投料,避免饲料过剩污染池底。    
    (4)每隔10天泼洒5克/米3光合细菌或0.25克/米3芽孢杆菌和20克/米3沸石粉。    
    (5)加强增氧措施,保证任何时候溶氧都在5毫克/升以上,以促进亚硝酸盐向硝酸盐的转化,减少有害物质。
    (6)避免使用碱性药物消毒,因为碱性促使铵离子向氨分子转化,从而抑制亚硝酸盐向硝酸盐的转化。
    2.治疗
    (1)全池泼洒25克/米3沸石粉和1—2克/米3增氧剂。
    (2)全池泼洒0.3克/米3芽孢杆菌和5克/米3光合细菌。
    (3)投喂药饵,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每千克饲料添加高稳Vc2克、免疫多糖3克、鱼油10克。每天早晚两次投喂,连服5~7天;
    (4)合理密度,若太密可捕捉一部分上市或转移到别的空塘养殖。
    (5)开动增氧机或投放增氧剂,确保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保持水体任何时候都有足够氧气。
   (6)控制投料量,适当减料减餐。
    五、应激性红体现象
    当水环境中各种理化因子突变(尤其是水温、盐度、pH值、氨氮、亚硝酸氮、硫化氢等)时,白对虾表现为触须变红、尾扇的尖部变红,有时人为捕捞、施药等工作也会使其触须及尾扇甚至附肢变红。这是白对虾为适应其变化而表现出的普遍现象,笔者称之为“应激性红体现象”,这一现象将在短时间内随着水温、盐度等因子的稳定而消失。但在应激期间,白对虾的抗病能力急剧下降,此时很容易被细菌、病毒等敌害生物侵袭,使其继发成细菌性、病毒性等疾病。
    应激性红体在整个养殖期间都可发生。常发生在气温突变、暴雨之后,或施药之后及大量排换水之后等,一般常发生于高温多雨的夏季和台风暴雨时候。
    1.预防  方法参照亚硝酸盐中毒预防方法。
    2.治疗
    (1)在高温多雨的夏季和台风暴雨时期要保持水体的相对稳定性,雨前加深水位,下雨排掉表层淡水,开动增氧机搅拌分层水和向水体增氧。可经常泼洒0.3克/米3枯草芽孢杆菌和5克/米3光合细菌。保持水体有一定透明度(30—40厘米)及良好水质条件。确保天气突变、  暴雨之后水质稳定,变化不大。    
    (2)暴雨之后要用10一15克/米3生石灰调节水质。 
    (3)排换水量不能太大,每次排水量不超过总量的10%为佳,排换水时要注意水温、盐度、pH值等不要变化过大。
    (4)向池塘投放20—35克/米3沸石粉吸附底质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净化水质,减少应激现象。
    (5)投喂药饵,在饲料中添加2‰生物酶、2‰免疫多糖、2‰高稳Vc,每天早晚两次投喂,连服5—7天,提高对虾机体的免疫力,增强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要用消毒剂,否则会加速对虾死亡。


                                                                编辑:王宇
编辑:南方渔网 访问人次:4011 关键字:南美白对虾,  >> 更多资讯进入水产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用户昵称:

评论内容:
滑动完成验证:
 

品牌推广

咨询:0779-2029779

第十七届农聘中国水产人才网络招聘会

农聘-水产人才网

猎弧英雄

虾青素

强肝

手机版水产门户网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水产前沿广告

海洋与渔业

图文推荐

更多

最新技术综合

更多

红法活体虾青素

今日要闻

更多

热点推荐

更多

关于我们 | 企业推广

会员服务 | 网站动态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付款方式 | 网站地图

服务专线:0779-2029779

传  真:0779-2030003

邮  箱:bbwfish@163.com

最具影响力的水产网站--水产门户网

广西南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桂ICP备110017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050073

X

中国水产门户网微信平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