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青虾,又名河虾,学名日本沼虾,因体色青蓝、半透明,故得名。
青虾分布广、适应性强、繁殖力高、食性杂、生长快,加之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据分析,每100克鲜虾肉中,含蛋白质16.4克,脂肪1.3克,碳水化合物0.1克,灰分1.2克,钙99毫克,磷205毫克,铁1.3毫克),还含有人体不可缺少的多种维生素,因此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青虾属于常年消费品种,没有季节性限制,其加工、烹饪方式多种多样,口味适应性广,因此多年来青虾在市场上一直供不应求,畅销不衰,且价格不断上涨,是一种具有极大市场潜力的养殖品种。大力发展青虾人工养殖,既是调整渔业结构,促进渔业再上新台阶的重要措施,同时也为广大渔(农)民开辟了一条致富新路。
●生态习性
1.生活习性
青虾主要是生活在各类淡水水域中,水质要求中性或偏碱性。青虾在水温上升时,在沿塘边、河边浅水处活动,秋冬季向深水处移动,由于深水的溶氧、饵料生物条件的影响,青虾很少进入池塘中心的深水水域。青虾适应的潜伏深度为1~1.5米。青虾的游动能力较弱,通常是在塘底和水草丛中攀缘爬行。遇敌时,青虾借腹部的急剧收缩,用尾扇拨水而身体向后突然缩退,动作非常敏捷。青虾避强光,白天常潜伏在阴暗的石砾或水草丛中,晚上出来活动觅食。青虾耐寒能力较强,越冬时不需加温保暖。越冬期间潜伏于水底的石砾、泥穴、树枝或草丛中,清明前后出来活动。
2.食性
青虾的食性很广,属杂食性水生动物。青虾在个体发育中,随着身体形态、构造的变化,食性也有明显的变化,幼体时期主要摄食藻类、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小型水生昆虫和有机碎屑等;成虾则主要以植物碎片、有机碎屑、丝状藻类、底栖小型无脊椎动物、水生昆虫及动物尸体为食。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青虾可摄食各种渔用商品饲料,尤其喜食螺蚌肉、蚯蚓、小杂鱼和人工配合饲料。青虾饥饿时常会出现同类相残的现象,故人工养殖时除必须足量投喂外,还须适当投喂螺、蚌、鱼、蚯蚓等动物性饲料,以满足青虾的营养要求和减少自相残食。
青虾贪食,适口的饲料投入后,2~3分钟即能充满全胃,但总的摄食强度取决于水温。一般3月份,当水温达14℃时即开始摄食,11月份进入越冬阶段,即很少摄食。
3.生长
青虾生长较快,5~6月孵出的虾苗平均体长仅0.23厘米左右,经50~60天的生长,体长一般可达2.5~3厘米,重1克左右,到11月雄虾可达4~5厘米,重3~5克,雌虾3.4~3.6厘米。到第二年繁殖季节(5~6月),雄虾可达6~7厘米,雌虾达5~6厘米。青虾从孵出开始,根据蜕壳的作用,可分为变态蜕皮、生长蜕壳和生殖蜕壳三种类型。影响蜕壳的主要因素是温度、食物、光照、钙离子浓度。
雌雄青虾的生长速度有差异,在体长2.5厘米之前,雌虾生长稍快于雄虾或基本相同;至体长3厘米以上,性腺已发育成熟时,雄虾的生长速度就快于雌虾,而且两者之间的差异越来越明显。
青虾为变温动物,11月至次年2月期间几乎停止生长。这样当年和次年生长明显地可划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生长随着季节性水温降低逐步减缓,直至11月;第二阶段为次年开春后,随水温逐渐升高而加快生长,但临近繁殖季节,其生长又开始降低。
青虾的寿命一般只有一年多一些,即5-6月孵出的青虾苗到第二年的7-8月相继死亡,而且雄虾比雌虾先死,有极少数的青虾可活到2年左右。(雄是为16-17个月,雌虾为26-27个月)。故人工养殖的青虾采用轮捕的方法,捕大留小,隔年的成虾在6月份之前应起捕上市。
南方渔网编辑:庞琪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