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鲑鳟鱼类,由于其自身的品质和对生活环境的特殊要求,决定了它绿色、环保营养食品的性质,因此,在世界优质水产品养殖业中,鲑鳟鱼类养殖是最具代表性的产业之一。进入二十一世纪,人类对环境保护和自身健康的意识越来越强,对水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水产品的养殖必须遵循安全有效而又经济的原则,以最低环境消耗为代价,提倡生态和环保型养殖。开展鲑鳟鱼类的健康养殖以及相关研究,是时代和人类健康的需要。健康养殖包括:良种选育、养殖鱼类的营养与饲料、疾病防治以及养殖环境管理等多项内容和指标。
1、鲑鳟鱼类的良种选育
人类在改造自然,建立美好家园的历程中,对自然界产生了许多影响,生物界为了保持整体的平衡,各类生物需要协同发展,其种群结构也要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产生变异,有些优良性状会衰退或消失。西方发达国家为了保持优良性状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在经济鱼类,特别是鲑鳟鱼类的养殖中,对其选育技术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和总结,认为家系选育技术是最实际和有效的。鲑鳟鱼类家系选育技术是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开始的,首先是美国学者道纳尔逊对虹鳟鱼进行数代的家系选育,成功地选育出优质虹鳟道氏品系,至上世纪九十年代挪威对大西洋鲑、芬兰对虹鳟利用家系选育技术,分别成功地选育出优质大西洋鲑家系和JALO虹鳟家系,它们的每代生长速度均提高10%。我国对家系选育技术的研究和利用,主要在作物和家禽等方面,如水稻、鸡等,在水产养殖业还没有报道。家系选育技术是以数量遗传学为基础的,随着数量遗传学的普及和在经济作物及动物选育方面的应用,各国所采用的评估系统及评估参数不同,美国、挪威、芬兰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目前家系选育技术研究的热点和趋势包括三方面,其一是评估系统及评估值设定,其二是标记设备的数字化、微型化,其三是研究的手段逐渐向分子生物学渗透,如QTL的分子标记遗传分析。
2、饲料营养及添加剂
2 1 提高饲料加工水平,调整饲料结构
上世纪八十年代,欧美等国通过采用替代部分蛋白质的方法,使蛋白质作为能量来源的比例得以下降,导致了更有效的能量利用和降低了蛋白质的消耗,减少了氨、氮的排放,保护了水环境。我国鲑鳟鱼的饲料研究很少,饲料加工业相对落后,高能量饲料主要依赖进口。
2 2利用益生菌和免疫刺激剂促进健康养殖
遵循安全无残留的原则,少用或不用抗生素和化学药品,利用免疫刺激剂和益生菌提高鱼体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促进代谢和生长。近年来,益生菌制剂和免疫刺激剂在世界水产养殖业中得到广泛使用,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有望成为未来水产养殖动物病害防治的一个新手段。由于鲑鳟鱼类需流水养殖的特性,利用益生菌改善水质很难做到,而将益生菌作为饲料添加剂,对鲑鳟鱼类则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欧、美等一些国已经将免疫物质或免疫刺激剂通过浸泡、注射或添加的方式应用到鲑鳟鱼类的养殖中。
2 2 1 益生菌及其作用
1989年Fuller明确提出益生菌的概念是:活的微生物饲料添加剂,通过改善肠道内微生物的平衡而发挥作用。益生菌抑制有害微生物的作用机理为:进入消化道后,大量繁殖,并与消化道有益菌形成优势菌群,抑制有害菌的增殖。这种作用是通过几个途径实现的:(1)分泌抑菌物质阻止病原菌生长,如乳酸菌通过分泌细菌素,过氧化氢、有机酸等物质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溶藻胶弧菌的去细胞上清液以冷冻干燥粉的形式添加饲料中,能够有效抑制杀鲑气单胞菌、鳗弧菌;(2)与病原体争夺营养或附着位点,荧光假单胞菌Ah2通过分泌铁载体与鳗弧菌争夺游离铁离子;(3)改变肠道pH值,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可以调节消化道酸碱平衡,从而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补充营养,改善机体代谢,降低饵料系数,作为饲料添加剂的许多益生菌,其本身就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如光和细菌(PSB)富含蛋白质,含量高达65%,还含有许多维生素、钙、磷和多种微量元素、辅酶Q,同时随着它们在消化道的繁衍、代谢,产生动物生长所必须的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维生素、胆碱等;益生菌还能产生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协助动物消化饵料,从而提高饵料转化率。饲料添加剂中的益生菌是良好的免疫刺激剂,能有效提高干扰素和巨噬细胞的活力,通过产生非特异性因子激发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病力,如把光和细菌拌入对虾饵料,22天后发现PO,SOD,溶菌和抗菌活力分别比对照组高102 2%,22 1%,53 4%和14 0%,血细胞数目67 2%。改善鱼品的商品性能。使用益生菌制剂,能够减少抗生素和化学药品的使用,改善养殖鱼类的肉质和体色,提高其耐受力与应激力,以芽孢杆菌的复合制剂投喂班节对虾,其肉质和体色得到改善,虾体水分降低,粗蛋白含量升高。
2 2 2 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在鱼类健康养殖中的应用
免疫刺激剂是指能增强鱼类非特异性防御机制或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化学制剂、药物、应激物。
2 2 2 1氨基酸螯合物
氨基酸螯合物具有一定的杀菌和改善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对某些肠炎、皮肤病、贫血、减少胚胎早期死亡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实验证明,大多数维生素对Cu2+Fe2+的氧化物的催化性都很敏感,如维生素C在有0 0002mol/L金属离子存在时,其分解速度加快1000倍,因此,以螯合盐的形式添加Cu2+Fe2+,可有效防止维生素的破坏。氨基酸微元素螯合物对促进鱼类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和成活率具有明显效果,是适合鱼类营养需要的理想的营养性添加剂。李家成(1994)报道,以氨基酸微元素螯合物饲喂尼罗罗非鱼,试验组比无机盐对照组日增重提高了35.5%,饵料利用率提高24.2%,成活率提高8.3%。
2 2 2 2寡聚糖
它是指2~10个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形成直链或支链的一类糖,起着警示肠道的作用,其作用机理:(1)选择性促进有益菌的增殖。体外实验表明,大多数寡聚糖可以作为有益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碳源,而梭状芽孢杆菌、真杆菌、大肠杆菌等有害菌对其不能利用或代谢利用率很低。
2 2 2 3维生素
大量的维生素C可以使血液中白细胞增加,它在皮肤完整和皮肤修复中起着关键作用。吞噬细胞是非特异性防御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通过一个叫做趋化学的过程被吸引到感染和发炎的部位,一旦吞噬细胞识别出细菌之类的外来颗粒,就附着在其表面,将其吞噬、杀死或消化掉,在杀死过程中,吞噬细胞对氧的需求量大大增加,称为“氧化突变”,而氧转化为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单线态氧和羟基,这些物质对微生物有剧毒。维生素C被认为在干扰素的产生和趋化学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保护吞噬细胞不受氧化突变产物的影响,维生素C在特异性免疫系统也起了重要作用,尤其在抗体生成和增生方面。
2 2 2 4硒
硒参与维持细胞完整和细胞修复所需要酶的合成,硒在维持细胞膜和组织稳定中起重要作用。智利水产养殖专家MarianaSiladeLyons指出:硒是鲑科鱼类的必需矿物质,对色素沉着和肉色表现是重要的。她的研究发现,Selpex50硒化酵母对体重增加没有影响,但可增加肉质指标,肉色增加了0 3罗氏点,肉的质地也增加了11 4~12 5kg/cm2,含脂量下降,而GSH-Px(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活性增加了一倍多。最重要的是色素沉着增加,提供了降低色素成本的手段,虽然色素在饲料中只占很小的比例,但它占饲料成本的20-30%。将硒与氨基酸合成氨基酸螯合物与维生素、葡聚糖添加到饲料中,将有助于鱼类与疾病作斗争。Nutreco公司的营养经理ArjenReom博士认为,该公司已经生产了抗应激饵料,其中添加了葡聚糖、维生素C、有机硒,并且做了一些试验,对虹鳟进行了两个攻击试验,监测弹子病毒和白斑病毒。投喂这些免疫刺激剂的虹鳟体内这两种病毒都有所减少,同时实验表明对抗生素的使用量减少了一半,有助于环境保护;Reom博士认为,免疫刺激剂还有助于生长,在试验中投喂免疫刺激剂的虹鳟鱼,其生长率比未投喂的鱼高10%。
3鲑鳟鱼类健康养殖中的疾病防治
3 1 中草药在鲑鳟鱼类健康养殖中的作用
3 1 1中草药具有个体和群体防治的双效功用。既能促进群体防治,又可促进个体生长发育;中草药可以完善饲料营养,提高饲料转化率,如麦芽有消食健脾作用,含有淀粉酶,B族维生素、脂肪及卵磷脂等与饲料混合,可助消化,预防鱼类胃肠疾病,补充营养,促进生长发育。
3 1 2中草药的优势除天然性、无毒副残留外,还有许多功能优势,表现在双向调节作用、激素样作用、维生素样作用、适应原样作用、不致使产生抗药性作用。对中草药在渔业上的应用研究,已发展到增强免疫功能、抗应激、抗有害微生物、驱虫杀虫、增强繁殖力、改进水产品质量和风味等。应用前景广阔,有强大的生命力。
3 1 3中草药对鱼病防治的免疫作用。水产动物具有相对完善的免疫功能,它是在神经系统调节下,通过完整的免疫系统来实现的。鱼体内含有行使体液的B淋巴细胞和专司细胞免疫的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经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产生抗体,即免疫球蛋白IgG、IgM、IgD、IgE、IgA。鱼体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自身稳定和免疫监视功能。鱼用中药是通过影响机体免疫功能而达到治疗目的。如扶正固本类中药具有免疫增强作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类中药具有免疫抑制作用;还有些中药对免疫功能呈双重影响,即免疫调节作用。
3 2特异性免疫疫苗
在健康养殖中的应用在鲑鳟鱼类养殖中应用的疫苗分为病毒性疫苗和细菌性疫苗。由挪威Alpharma生产的ALPHAJECT4000是多价鲑科鱼类的细菌性疫苗,可以对疖疮病、弧菌病、冷水弧菌病、冬季溃疡病等细菌病提供终身保护;挪威IntervetNorbio公司已生产出第二代IPN疫苗,这一新系列包括三种疫苗:NorvaxCompact4,5,6。加拿大的AquaHealth有限公司已经开发了一种ISA(传染性鲑贫血病)疫苗。我国上述疫苗还没有开发生产。
3 3健康养殖的疾病及安全用药
疾病类别防治药物用法和剂量
IHN聚维酮碘(有效碘1%)发眼卵浸浴;30mg/l~50mg/l,5min~15min
IPN聚维酮碘(有效碘1%)发眼卵浸浴;30mg/l~50mg/l,5min~15min
菌性烂鳃病硫酸铜浸浴:500mg/l,30s;100mg/l,5min
烂鳍病硫酸铜浸浴:500mg/l,30s
弧菌病恩诺沙星口服:80~100/体重5d
疖疮病氟苯尼考口服:80~100/体重5d
肠炎大蒜素(含大蒜素10%)口服:200mg/kg体重,4~6天
水霉病小瓜虫三代虫高锰酸钾浸浴:10mg/l,1h
氯化钠浸浴:幼鱼1%,20min;成鱼1%1h;1 5%20min;2 5%10min
硫酸铜3ppm,30min,2d二氧化氯3ppm,30min,2d甲醛溶液(36%)250ppm,1h,2d
氯化钠与小苏打和剂浸浴:氯化钠与小苏打各1(G,1h,2d
4健康养殖用水的保护和有效利用
4 1提高饲料磷的利用率,降低磷对环境的污染植酸酶是一种水解酶,它能将植酸磷(六磷酸肌醇)降解为肌醇和无机磷酸。植酸酶广泛存在于植物和微生物中,磷在植物中的主要存在形式为植磷酸,由于植磷酸不能被鲑鳟鱼类直接利用,从而造成磷源浪费和高磷粪便污染环境;植酸磷还是一种抗营养因子,它在胃肠消化道吸收过程中会与多种金属离子如Zn2+,Ca2+,Cu2+,Fe2+等以及蛋白质螯合成不溶性复合物,降低鱼类对这些营养物质的利用。植酸酶主要应用于单胃动物和水产养殖动物,需求量大,我国目前还没有商品化生产,但是开展饲用植酸酶的研究和利用对鲑鳟鱼类的健康养殖及降低磷对环境的污染有重要意义。
4 2水质循环处理系统
在鲑鳟鱼养殖过程中,养殖者为了降低养殖成本采取了高密度的养殖手段,这样势必会造成水质的污染。为了减少疾病发生和有效利用养殖用水,特别是在苗种培育时,需要配备水质循环处理系统,而在商品鱼饲养过程中,使用整个系统的运行成本过高。在实际生产中,多数养殖者将该系统的工艺分割使用,如加拿大PointFour公司的微气泡充气设备,丹麦Bio-block公司的生物包在成鱼养殖中的合理利用。根据目前国内外在鲑鳟鱼养殖用水的水质处理方面的研发热点和趋势,主要是综合了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
4 2 1物理方法
包括:①固体和悬浮物质的处理:过滤床———由鹅卵石,砾石、细沙、活性炭等组成;围网过滤器;浮子过滤器———由2~3种比重小于水的圆球组成,能滤过直径5~10μm藻类。②紫外线和臭氧对微生物的灭活,利用的是紫外照射装置及臭氧发生器。③用沸石去除氨氮。
4 2 2化学方法
包括:(1)EDI———是电子驱动的滤膜系统,包括环氧树脂,离子交换膜祛除水中有害阴、阳离子,特别是能除去水体中99 5%的氨。(2)调节pH值———利用盐酸和氢氧化钙适时调解水体的pH值。
4 2 3生物处理
主要使用生物膜技术对氨氮的剥离,由厌氧细菌形成的生物膜和喜氧细菌形成的生物膜,除了对水中有机物质进行吸收和消化外,同时祛除氨、氮,通过细菌的互生和共生作用降解水体中的有害成分,如CODcr,NH3,H2S等。
5结语与展望
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前,对虹鳟鱼的养殖制定了一些标准,但是其他鲑鳟鱼类,如大西洋鲑、花羔红点鲑、银鲑、细鳞鱼等尚未制定相应标准。完善鲑鳟鱼类的养殖技术规范或标准,是提高健康养殖的重要保证。原、良种研究和供给:原良种研究和供给应由国家宏观控制,由一个国家级的水产研究单位具体执行,同时在全国各地设置鲑鳟类实验站,统一管理,确保发眼卵及苗种健康和质量,防止由于苗种经营混乱所造成的种质退化和疾病蔓延。建立鲑鳟鱼类健康监控机构,该组织由国家兽医机构、水产研究单位及食品安全研究机构联合组成,并将国有和个体养殖场设置在公共鱼类健康监控计划管理范围内,实施疾病追踪管理,确保鲑鳟鱼类健康。加强现有渔业设施的改造:国内有些养鳟场的鱼池结构落后老化,养殖用水串联使用,有的地区两家渔场相隔不足百米。应将孵化室,苗种培育池,商品鱼养殖池分开建立,避免串联使用水资源,杜绝疾病的发生和蔓延。
编辑:王宇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