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1.病原及症状
白鳞病又称打粉病,病原体是嗜酸卵甲藻;白点病又称小瓜虫病,病原体是多子小瓜虫。两病都发生流行于水温25℃左右的条件下,危害严重。
两病病征相似,病鱼体表粘液增多,皮肤和鳞上出现白点。但被嗜酸卵甲藻感染引起的白鳞病,病鱼初期在池水中拥挤成团,环游不息,背鳍、尾鳍及背部先后出现白点,白点逐渐蔓延全身至尾柄,仔细观察,可看到白点之间有红色斑点,尤以尾柄处充血特别明显;白点病却无此特征,病鱼食欲减退,游动迟缓,有时呆浮水面,后期白点连片,体表像裹了一层白粉,粉块脱落处发炎溃烂,乃至并发水霉病,最后瘦弱死亡。被小瓜虫感染引起白点病的病鱼在皮肤和鳍上还布满小的白色点状囊泡。
2.预防方法
放鱼前养鱼池塘应用生石灰进行彻底的清塘消毒。带水清塘消毒,每立方米塘水用生石灰0.22千克,生石灰加塘水溶化后趁热全塘水面泼洒;干塘清塘消毒,每平方米塘底用生石灰0.11千克,生石灰加塘水溶化后趁热全塘塘底泼洒。
发生白鳞病时,可每立方米塘水用生石灰23克加塘水溶化后趁热全塘水面泼洒。
防治白点病,可在鱼种入池前进行检疫,若发现有小瓜虫寄生,则用2毫克/千克硝酸亚汞药浴1.5~2.0小时;另用0.1~0.2毫克/千克硝酸亚汞全塘水面泼洒。
采集:黄倩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