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二、非生物性病害
指由于营养、环境、藻类或其他毒性物质所造成的病害。
1.维他命C缺乏症(黑死病)
此病症因具黑色素化引起的大黑斑,故称黑死病。这种病的发生主要是饵料大部或全部为人工饲料。一般养殖池中只要有些藻类生长,尚未发生过这种病症。患此病的虾在胃壁、后肠壁、鳃部及某些壳下组织,特别是身体与附肢接合处出现黑变现象。缺乏维生素C得了黑死病,主要是内部器官及表壳下的结缔组织黑变坏死,但并无腐蚀破坏表壳的现象。因为维生素C是高度不稳定物质,在虾饲料制造过程中大量被破坏,其需要量虽不多,但每千克饲料源加2000~3000毫克是必需要的。
2.厚壳病
病虾全身甲壳变硬,手摸时有时有粗糙感;不蜕皮,生长停顿。此病多见于高盐度区,水草大量繁生的虾塘内。致病原因主要是高盐和缺乏足够的动物性营养。
3.异常蜕壳病
虾在夜间突然大批地蜕壳,并伴随着蜕壳发生死亡。引起异常蜕壳的重要原因是水质不良,尤其是在高温期,在此期间要积极改善水质是预防此病的根本方法。
4.气泡病
是因过饱和之气体和氧气造成。在24~26℃,盐度35‰时,若溶解氧量到达过饱和量之25%时,即会出现气泡症;同样,氮水过量亦会造成此种症状。患有气泡症的病状是首先产生快速不规则的游泳行为,之后失去知觉,浮于水面,一般是头胸部的腹面高于腹部,以显微镜检查鳃部可发现大量气泡。由氧气所造成的气泡病若是紧急降低水中溶解氧,可以数小时内恢复,而氨气所造成的气泡症却往往是致死的。
5.抽筋
主要发生在高温季节或受惊引起。抽筋之虾体轻者仅局部弯曲,重者则整个尾部往腹侧弯曲而无法直伸。此病原因仍不清楚,但通常是紧接着人为接触虾体后产生,被认为是因水温与气温升高或岸上的气温较水温高及其他的压迫(stress),如光度的突然改变等造成此类症状。为防止虾体抽筋可在凌晨或夕阳西下捕虾,避免在强烈阳光下捕捞。另外用电网捕虾或降低水位后捕捞亦可减少抽筋状况。此病流行季节内要常换水,提高水位,改善水质,这对于预防或抑制病情的发展有较好作用。
南方渔网编辑:庞琪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