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一、水霉病
[症状]病鳅体表面附着白色绒毛状的小霉菌。
[病原]由一种霉菌引起。此病多发生于气温较低时期,尤其是冬季,当鱼体受伤时极易感染,孵化过程中的鱼卵和幼苗也易发生。
[防治方法]①捕捉、运输泥鳅时,应尽量避免受到机械损伤。②将病鳅浸入4%的食盐溶液中浸洗5-10分钟。鳅卵可用1mg/L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以预防和治疗。③成鳅患水霉病,可用医用碘酒或10g/L浓度的高锰酸钾涂抹伤口。④可用50mg/L的新洁尔灭液全池泼洒或用20mg/L的浓度浸洗鱼体1小时。
二、腐鳍病
[病因]由一种杆菌引起。
[症状]病鳅的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白并烂掉,鱼体两侧自头部至尾部浮肿,并有红斑。
[防治]①可用1ppm的漂白粉全池遍洒或0.1ppm的土霉素全池遍洒;②用20ppm的土霉素溶液浸洗病鱼15-20分钟,或按鳅体重O.04%的土霉素拌入饲料连喂3天。
三、打印病
[病因]由嗜水产气单胞菌嗜水亚种引起。
[症状]病灶部位浮肿、红色,呈椭圆形、圆形,患病处主要在尾柄两侧,象打上印章。
[防治]此病7-9月流行,对泥鳅危害较大,防治可用每m3lg的漂白粉化水后全池泼洒。
四、赤皮病
[病因)通常在用网扦捕、长途运输等擦伤鳅体后或水质恶化,极易诱发赤皮病。
[症状]泥鳅体表的局部或大部出血发炎,尤其是鱼体两侧及腹部最为明显;鳍条基部充血,鳍条末端腐烂,鳍间组织破坏。
[防治]①尽量减少网捕泥鳅和长途运输等的擦伤和碰伤。②同腐鳍病治疗方法。
五、红环白身病
[病因]因泥鳅捕捉后长期蓄养所致。
[症状]病鳅体表及各鳍条呈灰白色,体表出现红色环纹,严重时患处溃疡。
[防治]①泥鳅放养后用1mg/L漂白粉泼洒水体。
②可将病鳅移入净水池中暂养一段时间,能起到较好效果。
六、曲骨病
由于孵化时水温剧变或水中重金属元素含量过高或缺乏必要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引起的骨骼形变,预防方法是保持良好的孵化水温及在饵料中添加维生素。
七、寄生虫病
[症状]病鳅体瘦弱,常浮于水面,急促不安或在水面打转,体表粘液增多,食欲减退。
[病原]多由车轮虫、舌杯虫和三代虫寄
生所致。
[防治]①用o.7ppm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全池遍洒,可防治车轮虫和舌杯虫病;②用O.5ppm晶体敌百虫全池遍洒,可防治三代虫病。
八、气泡病
[病原]因水中氧气或其它气体含量过多引起,主要危害鱼苗。
[症状]病鳅鱼苗浮于水面无法下沉。
[防治]①每亩水面用4-6kg食盐全池遍洒;②立即冲人清水或黄泥浆水进行治疗。③及时清除池中腐败物,不施用未发酵的肥料。同时掌握好投饵量和施肥量,防治水质恶化。
九、生物敌害
在泥鳅养殖过程中,要清除蛇、乌鳢、水蜈蚣、红娘华等,防止其侵袭和危害。(摘自鱼业致富指南)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