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产新闻 | 独家专题 | 渔商阿里 | 渔资团购 | 水产人才 | 市场行情 | 水产技术 | 对虾网 | 会议展会 | 水产视频 | 水产论坛

企业推广

  • 资讯
  • 技术
  • 产品
  • 企业
  • 招聘

搜鱼高级搜索对虾  罗非鱼  金鲳鱼  草鱼  石斑  泥鳅  黄鳝  海参  小龙虾  鳗鱼  大闸蟹  

中国水产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水产技术 > 养殖技术 > 鱼类 > 病害防治 > 正文

黄颡鱼病害防治技术

发布时间:2005/7/21 16:10:00  来源:  编辑:南方渔网  我来说两句我来说两句(0)
旺旺好渔资电商平台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1.水霉病 主要发生在鱼卵孵化期,或因苗种拉网、运输受伤后引起。预防鱼卵生水霉,可在鱼卵出现眼点前,每天用浓度各为0.04%的小苏打和食盐混和液全池泼洒;使用浓度为10~15毫克/升的福尔马林溶液,全池泼洒也有一定疗效。鱼种或成鱼受伤后引起的水霉病,也可用浓度为10~15毫克/升的福尔马林液全池泼洒。

  2.气泡病 地下水入池,或水质过肥,又受到强光照射,造成水中含氧量过饱和等都会引起鱼苗气泡病,使得池鱼大量死亡。防治方法:若用地下水养鱼必须先曝气处理,鱼池局部用遮蔽物遮阳,池中经常用新水改良水质。若发现气泡病应立即加注新水。或每立方水用 5克食盐泼洒水面。用生石膏1公斤/亩,先将其捣成粉状,加入新鲜豆浆,充分混合后全池泼洒亦可。

  3.肠炎病 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压腹部,肛门有黄色粘液流出,病鱼离群独游。防治方法:每100公斤饲料加土霉素10~15克,连续投喂数天,或用鱼广灵0.8毫克/升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续3天,同时每10公斤饲料中加鱼广灵50克,作成药饵投喂,每天1~2次,连用3天。
  
  4.出血性水肿病 病鱼体表泛黄,粘液增多;咽部皮肤破损充血呈圆形孔洞;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外翻;部分鱼头部无血,背鳍肿大,胸鳍与腹鳍基部充血,鳍条溃烂,甚至腹部自胸鳍到腹鳍纵裂,胆汁外渗。腹腔淤积大量血水或黄色冻胶状物,胃、肠内无食,胃苍白,肠内充满黄脓液,肝脏土黄色,脾坏死,肾脏上有霉黑点。防治:首先,捞出病情严重的鱼,换掉原池水的1/2;然后对病鱼池与原池用浓度为0.3毫克/升的强氯精液进行水体消毒,每天1次,连用3天;同时,加强管理,勤捞残渣剩饵,高温时增大换水量。

  5.锥体虫病 病原体为黄颡锥体虫,寄生于血液中,可能通过尺蠖鱼蛭等水蛭吸血而传染,流行于6~8月。目前尚无理想治疗方法,应从驱除、杀灭水蛭入手进行预防,如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洗鱼池、用盐水或硫酸铜浸洗鱼体等。

  6.粘孢子虫病 严重影响鱼的游动和摄食,使鱼体消瘦,全国各地均有发现,主要危害成鱼,影响食用效果,使鱼失去商品价值。目前无有效治疗方法,主要是进行综合预防,严格执行检疫制度。可全池遍洒浓度为0.3克/立方米的晶体敌百虫液多次。鱼肠内有虫寄生时,可同时将敌百虫拌饲投喂,以减轻病情。也可每亩采用125公斤生石灰彻底清塘预防,每立方米水放入500克高锰酸钾溶解后浸洗病鱼20~30分钟。

  7.斜管虫病 病原体为鲤斜管虫,寄生于鱼鳃、皮肤和鼻腔。当水温和其他条件合适时,可大量繁殖,2~3天内即引起大批病鱼死亡。特别在鱼苗、鱼种阶段须防此病。3~5月间最为流行,靠直接接触或包囊传播。防治可采用浓度为8克/立方米的硫酸铜液浸浴鱼种30分钟,发病时用浓度为0.7克/立方米的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液全池遍洒,效果良好。

  8.小瓜病(又名白点病) 病原体为多子小瓜虫,寄生于鱼鳃和体表,大量寄生时,鱼体表、鳍条和鳃部布满无数白色小点,表面覆盖一层白色粘液。寄生处的组织发炎、出血、以至坏死,鳃呈暗红色。还可侵袭鱼眼角膜,引起鱼眼发炎、变瞎,严重时引起鱼特别是鱼种大量死亡。流行于初冬、春末,适宜水温为15~25℃,靠包囊和幼虫传播,特别在密养条件下,更易发此病。防治方法:(1)鱼种放养前,鱼池一定要用生石灰彻底清塘;(2)鱼种放养时,可用200~250克/立方米的冰醋酸液浸浴15分钟,或用浓度为0.32克/立方米的孔雀石绿液浸浴2小时,也可用亚甲基蓝处理。发病时,可参照上述方法处理。但需注意。千万不能用硫酸铜或食盐等治疗,它们不但不能杀灭小瓜虫,反而会引起小瓜虫形成包囊大量繁殖,使鱼的病情恶化。

  9.拟似盘钩虫病(又名伪锚盘虫病) 主要危害幼鱼,病鱼体色变黑,鳃丝呈暗淡色,分泌很多粘液,妨碍鱼呼吸,严重时可造成大批鱼种死亡。其适宜水温为10~28℃,全年可生长。夏秋是它的流行季节。防治方法:用90%的晶体敌百虫液以浓度为0.2毫克/升全池遍洒,治疗连用3天,效果良好。

  10.黄颡鱼旋驼形线虫病 病原体为黄颡鱼旋驼形线虫,寄生于鱼骨及肠中,该虫大量寄生时,鱼体明显消瘦,剖检时可见鱼肠部明显发生病变:肠内少食或无食,粘液多且稀薄,粘膜层脱落,失去原有的弹性;有的肠已成为半透明状。在虫体迁移的部位(鱼头部皮肤),无肉眼可见的病变。治疗:用浓度为5毫升/升的90%晶体敌百虫液浸浴,可杀死病鱼头部皮肤的幼虫和雌虫,效果较好。

  11.黄颡似嗜子宫线虫病 又称瞎眼病,病原体为黄颡似嗜子宫线虫,雌虫寄生于鱼眼窝、腹腔等处。中间宿主为台湾温剑水蚤,每年4~6月繁殖,幼虫能浮于水上层自由生活4天。黄颡鱼因吞食带虫之中间宿主而感染。9~10月雌虫由鱼腹腔迁至鱼眼窝而居至发育成熟,这时虫体呈淡红色或无色透明,在鱼眼睛下可见虫体蠕动,但无发炎及眼球突出现象,因此不易被人发现。翌年4~5月,病鱼眼眶四周发炎、充血。随虫体长大,压迫眼睛,致使眼球突出。最后因雌虫的钻出而造成皮肤破损,并继发感染细菌和水霉。严重时会因水晶体浑浊而失明,甚至眼球脱落,其防治方法尚在探索。

  12.钩介幼虫病 病原体为三角帆蚌和无齿蚌等的钩介幼虫,寄生于鱼鳃、鳍条、口腔、鼻孔及皮肤上。鱼体受到刺激,引起周围组织发炎、增生,逐渐将幼虫包在里面,形成包囊。对饲养5~6天的鱼苗或体长在3厘米以上的夏花产生较大影响。寄生于嘴角、口唇或口腔里,能使鱼或夏花丧失摄食能力而饿死:寄生在鳃上,鱼会窒息而死,并往往可使病鱼头部允血,出现“红头白嘴”症状。流行于春末夏初,每年在鱼苗和夏花饲养期间,正是钩介幼虫离开母蚌,悬浮于水中的时候,故在此时常出现此病。防治方法:(1)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或每亩用40~50公斤茶饼杀灭蚌类;(2)鱼苗及夏花培育池内决不能混养蚌,进水必须经过过滤,以免钩介幼虫随水带入鱼池;(3)发病早期,将病鱼移到没有蚌及钩介幼虫的池中,可使病情逐渐好转。
 
 


                                          采集:邓洁
编辑:南方渔网 访问人次:5220 关键字:黄颡鱼,  >> 更多资讯进入水产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用户昵称:

评论内容:
滑动完成验证:
 

品牌推广

咨询:0779-2029779

第十七届农聘中国水产人才网络招聘会

农聘-水产人才网

猎弧英雄

虾青素

强肝

手机版水产门户网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水产前沿广告

海洋与渔业

图文推荐

更多

最新病害防治

更多

红法活体虾青素

今日要闻

更多

热点推荐

更多

关于我们 | 企业推广

会员服务 | 网站动态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付款方式 | 网站地图

服务专线:0779-2029779

传  真:0779-2030003

邮  箱:bbwfish@163.com

最具影响力的水产网站--水产门户网

广西南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桂ICP备110017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050073

X

中国水产门户网微信平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