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一、影响鳖用药物使用效果的因素
1、药物
(1)药物的储藏保管。光照、高温和空气氧化均能使药物失效,如漂白粉接触空气中二氧化碳,遇光和热会迅速失效;硫酸亚铁能在空气中氧化成碱式硫酸亚铁而失去药效;敌百虫见光后药效会下降。此外有药物(如磺胺类药物)受到潮解影响药效,有些药物(如硫酸铜、漂白粉、孔雀绿等)在金属容器中药效下降和丧失。所以药物的妥善保管是维持药物药效的一个重要方面。
(2)药物的剂量。在药物的最小有效剂量和鳖的最大耐受量的范围内,药物的剂量越大,药效越强。
(3)给药方式。有的药物不同的给药方式会产生不同的药效。
(4)辅药的作用。在主药中添加某种辅药会增强药效。当然,如果用得不妥,会产生拮抗作用,降低药效,如敌百虫与生石灰混合使用。
(5)药物使用前的预处理。预处理能提高和降低药物的药效,如大蒜素用酒精溶解后,再加水稀释使用,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呋喃唑酮在pH值等于6的水中,溶解度大大提高,可提高药效;将硫酸铜和食盐在60℃以上的水中溶解,药效会降低。
2、环境
(1)水温。随着水温升高10%,药效毒性会增强2--3倍,鳖类消毒药物如高锰酸钾、硫酸铜、漂白粉的药效都会因水温的不同而产生很大变化。
(2)光照。强阳光的照射会影响某些药物的药效,如呋喃唑酮、呋喃西林等。
(3)水体酸碱度。很多药物的药效都与酸碱度有关,如敌百虫在碱性水体中毒性增强,而在酸性水体中红霉素会部分分解而失效,漂白粉的药效也明显下降。我们应该根据水体的具体条件,选用适宜的药物或预先改变水体的酸碱度或酌情增减药物的浓度。
(4)水体的肥度。水中的有机质过多,药物会与之反应而降低药效;如漂白粉、硫酸铜、高锰酸钾等;此外,水体中含有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物质也会影响某些药物的药效。
3、个体差异
药物对不同体质与大小的鳖所产生的毒性也是有区别的,从这个方面来说,鳖的体质差、病情重,药物对鳖的毒性就增大。为了保证鳖的安全,势必要降低药物的浓度,然而又影响药物的药效,这是一对矛盾,解决矛盾的方法就是高浓度、短时间多次给药。
二、鳖用药物使用效果的评价
可根据用药后鳖的死亡数、反应迟钝的鳖数和摄食量对药效进行评价。
1、死亡数。用药3—5日内若死亡数量减少,表明药物产生药效。若5日以上其死亡数无变化,则无药效。
2、反应迟钝的病鳖数。用药后食台、晒台或岸边反应迟钝、离水上岸的鳖逐渐减少,表明药物产生药效,若无变化或变化不明显,则无效或效果较差。
3、摄食量。用药后摄食量逐渐增加,摄食能力恢复,表明药物产生疗效;反之则无效。
三、鳖用药物使用的其他注意事项
除了解药物的性能,还要正确地使用药物和注意鳖池环境,选择最佳的用药浓度以及轮换用药,避免产生抗药性外,还应注意:
1、对症下药。依靠正确的诊断,针对病情而选择合适的药物和给药方式。
2、注意检查用药后效果。用药24小时内要随时观察鳖的情况,若发现不正常的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