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闽东的淡水捕捞业主要有小溪河捕捞与水库捕捞,其中又以水库捕捞为主。民国时期,淡水捕捞主要是小溪河捕捞,年产量徘徊在15~20吨之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水利、水电建设的发展,利用水库养鱼亦获发展。1958年,全区淡水捕捞量为30.4吨。1959年,增至200.1吨,此后一度减产。1978年后开始恢复,当年全区淡水捕捞量为75吨。1982年增至203吨,1992年达850多吨。
一、溪河捕捞
闽东小溪河捕捞形式主要有网里捕捞,钩钓与鸿鹤捕捉等几种形式。
网罟捕捞 渔民多采用单船流动作业,用围坪网、犁网、虾簖网、手撒网进行生产。民国20年(1931年)起,开始出现对船行网与操网作业。民国30年起,增加挂网作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基本沿袭此作业方式。
钩钓 主要有浮筒钓、铅(锡)牌钓与弹弓钓等几种方式。
鸬鹚捕捉 宁德、福安、寿宁等县的小溪河,有渔民饲养鸿鹦以捕鱼。每群约三五只、七八只不等。70年代后这种捕鱼方式已不多见。
二、水库捕捞
水库捕捞是60年代始出现捕捞业形式。1965年,省水产局在境内古田水库召开全省水库捕捞现场会议,当场采用10片三层刺网,一次捕获库鱼725公斤。1971年,省水产局又一次组织水库技术人员,采用“拦、赶、张、刺”联合作业法进行捕捞,共捕库鱼30多吨。1982年冬,古田水库管理人员采用联合作业捕捞法,最高一个网头捕捞库鱼87.56吨。1992年,全区各县(市)水库捕捞产量达500多吨。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