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加州鲈对病害抵抗力较强,一般较少发病,但如果管理不善,也有鱼病发生。
1.烂鳃病
病原:柱状纤维粘细菌。
病状:病菌主要侵害鱼的鳃瓣组织,当水温适宜的情况下,病菌繁殖迅速,致使鳃丝尖端发白腐烂,软骨外露。一些病鱼鳍条不整,末端腐烂。病鱼常离群慢游于水面或池边,不摄食,不久便死亡。发病时间与草鱼烂鳃病发病时间相同,水温25℃-28℃为流行高峰,鱼种阶段危害最大,网箱养的加州鲈发病一般高于池塘。
防治:
(1)用0.2克/米3富氯或0.4克/米3鳗净全池泼洒。
(2)用鱼健康1号以1.5%比例拌饵投喂1周。
2.水霉病
病原:该病是因身体受伤或鳞片脱落,水温降低受水霉菌感染所致。
病状:患处有白色棉絮状物,鱼体十分虚弱无力,漂浮水面,终至死亡。
防治:用3克/米3治霉灵全池泼洒。
3.车轮虫病
病原:车轮虫。
病状:轻度寄生时,危害不大,当寄生严重时,病鱼体色黑暗,群游于水面或池边,食欲减退,甚至死亡,危害对象为种苗培育阶段。
防治:
(1)用5:2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全池遍洒,使池水含药浓度为0.7克/米3(立方米)。
(2)用0.3-0.5克/米3鱼虫清2号溶于水全池泼洒。在晴天午后至傍晚前使用。
4.杯体虫病
病原:杯体虫。
病状:寄生于加州鲈的皮肤和鳃上,虫体本身对寄生组织没有直接的破坏作用,它把身体粘附在鱼的皮肤和鳃上,摄取周围水里的食物粒作营养,但成丛地寄生,可严重妨碍鱼的正常生长发育,病鱼通常游动缓慢,呼吸困难,并引起死亡,危害对象为种苗阶段,春季容易发病。
防治:与车轮虫病相同。
5.白皮病
病原:由于水质变坏,细菌人侵致病。
病状:该病危害对象为种苗阶段,发病初期,尾鳍末端发白,逐渐扩展到全尾鳍、尾柄及背鳍基后躯干部,严重时病鱼尾鳍腐烂,一些病鱼眼膜变白浊化而失明。
防治:将发病鱼池全部换上新水,并泼洒0.2克/米3(立方米)富氯,可收到良好效果。
6.溃疡病
病原:嗜水气单胞菌。
病状:溃疡病是在近年才发现的疾病,主要症状有两个特点:
(1)嘴部溃疡。溃疡以下颌最为严重。发病初期,病灶部位发大充血,上皮细胞剥落,。高烂,严重时出见裸露的颌骨。
(2)体表溃疡。包括头和躯干部位,发病初期病灶部位像损伤发炎,继而鳞片脱落,皮肤红肿腐烂,并逐渐深人真皮和肌肉,形成不规则圆形。头部出现的溃疡,往往可见到因溃疡而裸露的头骨。溃疡部位常受水霉继发感染。发病通常在水温较低的秋末春初时期,但也有在4-6月出现,网箱养鱼的发病率高池塘养鱼,死亡率20%-30%,严重时达80%以上,是加州鲈最严重的疾病。
防治:
(1)放养的鱼塘采用生石灰、富氯清塘消毒,发病的鱼塘亦可采用上述药物全池泼洒,并内服鱼健康1号、鱼健康2号。
(2)在秋季应尽量减少搬动次数,以避免鱼体受伤,造成细菌人侵机会。
7.营养性鱼病
病原:由于营养不良引起。
病状:病鱼通常生长缓慢,体色黑暗,眼球水晶体混浊(类似白内障),肝失血等。
防治:使用全价鲈鱼配合饵料,或在饵料中添加水产专用维生素C、酶蛋白饵料等,一直到病鱼康复为止。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