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南方农村报资讯:鱼苗市场鱼龙混杂,养殖户如果买到劣质或者掺假的鱼苗,或者怀疑苗种有质量问题,通过哪些途径来维护自己权益,通过哪些步骤来进行?结合近期养殖户投诉苗种的情况,南方农村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一番调查了解。
鉴定机构就一家
“如果要鉴定鱼苗、或者是其他水产种苗的种质,目前广东只有一家权威鉴定机构,就是设于珠江水产研究所的农业部水产种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渔业处有关人士告诉记者,这个测试中心,是农业部设立的监测点,是广东唯一有资质对水产种苗的种质做出权威鉴定的机构。
如果养殖户认为自己的苗种存在质量问题,可以向珠江水产研究所的农业部水产种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提请检测,通过提交检测项目、现场调查、抽样、种质标准检测后,即可出示相关书面报告.有关人员表示,“目前种质检测项目和标准不完善,对于养殖过程中抗病性、生长速度等问题目前还没有相关标准,这类指标目前无法进行鉴定。关于品种、雄性率这类种质问题,只要国家有相关标准,我们都可以鉴定”。
鱼苗质量难监管
渔业处相关人士还告诉记者,目前我国还没有有效的水产种苗管理办法,而在与之相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农业部《水产种苗管理办法》和广东省《渔业管理条例》中,也只有小部分涉及,而且对鱼苗的质量监管没有详细可行的措施。“举个例子,有关条例规定,外省首次销入广东的水产种苗,必须要有省级(或以上)检验检疫部门的检疫报告,但却没有对这种行为的处理或处罚方式,渔业管理部门无从执行。”这位人士说。
广东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叶卫告诉记者,目前现行法律法规中,关于鱼苗质量的规定,多是体色、活泼程度、鱼体健康程度和疫病方面的规定,而在购苗者眼中很重要的生长速度和性别比例(如罗非鱼雄性率)没有规定,行业中也没有相关标准,这个很容易被个别人钻了空子,坑害消费者。
出现问题索赔难
他还表示,目前苗种的销售环节中,鱼苗生意往往是口头交易,没有签合同的习惯,如果发生种质的问题,在后续索赔过程中很麻烦,而且各级渔业部门也无法监管。
另外很重要的就是“可溯源性差”,叶厂长还告诉记者,水产苗种的生产和销售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中间环节多,影响因素多。在亲本培育、苗种培育、成鱼培育过程中,很难对个体进行标记,同时中间环节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气候、天气、池塘条件、水质、饲料、管理等,苗种厂家可以找到很多造成养殖不理想的借口,养殖户却往往有苦说不出。
针对这些问题,特别是苗种的标准问题,已经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9月上旬,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专门对罗非鱼技术和质量标准问题在在全国做了调研,中国流通与加工协会副秘书长李融博士对记者表示,这次针对罗非鱼全国范围内调研,也就是为了促进和完善相关标准,一方面可以保护国内养殖者和苗种场的权益,另一方面是促进水产品出口贸易,保证出口产品质量。
南方渔网编辑:石明凯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