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华龙网—重庆日报资讯: 去年这个时候,重庆市合川区钱塘镇石墩村养鱼户陆大勇还在愁眉不展———自家池塘养殖的草鱼不仅产量低,而且因为平时没注意鱼病的防治,销路也不好。近日,记者采访了解到,今年在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专家唐毅的科技帮扶下,草鱼产量提高了,一口26亩的池塘比去年多赚8万多元。
随着重庆市网箱养鱼的取缔,池塘养殖业正在各区县蓬勃发展。但从众多地区的养殖技术和养殖水平看,仍十分落后。据合川区水产站有关负责人介绍,由于缺乏正确的养殖观念和养殖技术引导,该区历年池塘养鱼产量极少达到1000余公斤/亩,多数产量在400—600公斤,养殖效益通常不足500元/亩。
今年2月,重庆市科协和西南大学科协联合组织的支农助农项目———“抗病草鱼池塘混养高产养殖技术”在合川启动实施。负责该项目的唐毅副教授来到陆大勇的池塘养殖基地,对所选饲料样品的营养成分进行严密的检测分析,确定了具体的投饲技术方案。此外,他根据不同时期鱼苗易发生的病症和病因,指导养殖户确定用药方案,有效地对鱼病进行防治。
陆大勇告诉记者,通过专家的指导,自己慢慢地学到了很多养殖和鱼病防治技术,今年池塘鱼产量达到1500余公斤/亩,亩纯利润达到5000余元。经过该项目的试验示范,在区科协的推广下,合川区农民养鱼积极性显著提高,广大农户准备明年把稻田变鱼塘。据统计,年内合川区将新增池塘面积近2万亩。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