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特区晚报讯:记者从海洋与渔业部门获悉,随着我市进一步调整水产品养殖区域布局,优化品种结构,扩大主导品种养殖规模,藻类、贝类以及南美白对虾、青蟹、鲍鱼等品种产量效益稳步提高,各区县均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名特优新品种养殖基地。
去年以来,金平区大力推广高效生态养殖技术,采用人工生态系统综合养殖方法,推广鱼、虾、蟹、贝类等经济品种立体混养,扩大养殖牛田洋青蟹、对虾、草虾等名优新的海水养殖品种规模,探索解决目前淡水养殖品种价值、效益低问题;澄海区投入资金3000万元,整治3万亩老化池塘,该区三大海围的青蟹、对虾养殖产量产值均创新高,紫菜、龙须菜等藻类养殖规模逐年扩大,形成了育苗、养殖、加工、销售产业化经营企业;濠江区养殖取得新突破,文蛤养殖项目正式投产,投入种苗40多吨,近千亩牡蛎养殖获得好收成,整治养殖池塘5000多亩,投资450万元,扩大高位虾池面积95亩,全区高位养虾池1500亩,以细基江蓠为主的海藻养殖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潮阳区重点发展鲍鱼养殖,工厂化养鲍占地面积132亩,养殖水体37150立方米,培苗2300万粒、养成鲍60吨;工厂化养殖中华鳖、淡水池塘混养南美白对虾也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潮南区开展大型经济海藻增养殖技术研究,引导发展银鱼、甲鱼、淡水白对虾,引进新品种美国鲈鱼、二长棘鲷生态养殖,开展垂钓观光,为渔业发展拓展新空间。
同时,南澳县海水养殖生产形势也呈现良好态势,太平洋牡蛎、龙须菜、紫菜、网箱养鱼、扇贝的养殖成为渔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其中太平洋牡蛎养殖面积1.8万亩,亩产近3吨,每吨售价为600元,售价比上年增长4%,产品主要销往福建、深圳等地。龙须菜养殖面积约1.2万多亩,皱纹巴非蛤养殖面积约1.4万亩,均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