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3个月禁渔期 “大河鱼”店卖什么
发布时间:2009/2/5 11:36:22 来源:南充日报 编辑:吴佩佩
我来说两句(0)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南充日报讯:
禁渔期间已没有野生鱼卖了
一年一度的春季禁渔从2月1日开始了。在持续3个月的禁渔期内,天然水域禁止捕捞鱼类,而河鲜也禁止销售。对河鲜情有独钟的“好吃嘴”和众多的鱼宴餐饮店,对此如何应对? 昨(4)日记者深入采访发现,养殖鱼一直雄霸我市鱼市“天下”,禁渔令对市民消费实际影响不大。消协人士称,冒牌河鲜销售现象肯定存在,消费者应当擦亮眼睛。
“大河鱼”成了促销名词
2月2日上午,记者跟随市渔政管理站执法人员前往主城区滨江美食长廊多家主营“鱼宴”的餐饮店进行检查,尽管有不少餐饮店的店堂广告上写有“大河鱼销售”等字样,甚至有的店名就是“某某大河鱼”,但在这些店内的鱼池中,几乎都没有野生鱼。
“我们很少卖野生鱼。”昨日上午11时,记者走进市西河南路一家门口写有“出售大河鲢鱼、大河鲤鱼”字样的餐饮店,询问有没有大河鱼卖。“有啊,不过价格贵。”店内一名工作人员说。当记者提出要点几斤大河鲤鱼时,这名工作人员到厨房走了一趟后说:“不好意思,大河鲤鱼卖完了,今天没有补到货。”
见记者亮明身份,这名工作人员笑了笑说:“其实哪有多少野生鱼嘛,平常就卖得很少,更何况禁渔期。 说有大河鱼是销售策略,禁渔对我们经营莫得影响。”
某“大河鱼府”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他们在市辖三区有好几家连锁店,在高坪区龙门镇等处建有大堰塘,以前收购的野生鱼就囤养在堰塘里,禁渔期间可以满足顾客的需求。令记者疑惑的是,当天渔政执法人员检查时,在该鱼府并没有看到野生鱼;而堰塘里囤养的野生鱼要满足长达3个月禁渔期内多家连锁店的消费需求,这堰塘得要多大的面积?
养殖鱼占据市场绝对位置
“哪有那么多野生鱼嘛。”几经辗转,记者在果城路旁的第二人民市场“姊妹鱼行”,见到了市渔业协会会长覃小平。经营鱼类近20年的覃小平开门见山地告诉记者,市民吃到的绝大多数都是养殖鱼。
覃小平说,在鱼类消费数量全省排第3位的南充市,平均每天消耗各种鱼15吨左右,如此算下来年消耗数量约5400吨。“市辖三区非人工饲养的各种鱼也就200多吨,其中主要产自人工水库、堰塘,从嘉陵江捕的鱼占的比重就微乎其微了。”
据悉,供应南充市场的鱼类,主要产自成都、眉山、邛崃、德阳、仁寿等地,花鲢、大口鲶来自湖北、广州等省市。“升钟水库是南充最大的人工水域,主产人放天养的花鲢、白鲢,一年也就500多吨。
在顺庆区某机关上班的王先生喜欢吃鱼。“我喜欢鱼的味道鲜美、肉质细嫩、污染少,特别是鱼头。”“店主所谓的野生鱼,你相信真的有多少?”对于记者的询问,王先生不假思索地回答:“最多不超过20%。”
恶意欺诈可向消协举报
顺庆区消协负责人唐军说,经营业主以野生鱼的价格出售养殖鱼,构成了消费欺诈。消费者发现这种情况,可以拨打12315投诉,进行维权。
对于部分店招取名为某某“大河鱼”、“野生鱼”的餐饮商铺,唐军认为,店名是经过工商部门核准登记的,在经营中正常使用是合法的。而禁渔期期间商家没有销售野生鱼,并不能因此认定为恶意欺骗消费者。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