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产新闻 | 独家专题 | 渔商阿里 | 渔资团购 | 水产人才 | 市场行情 | 水产技术 | 对虾网 | 会议展会 | 水产视频 | 水产论坛

企业推广

  • 资讯
  • 技术
  • 产品
  • 企业
  • 招聘

搜鱼高级搜索对虾  罗非鱼  金鲳鱼  草鱼  石斑  泥鳅  黄鳝  海参  小龙虾  鳗鱼  大闸蟹  

中国水产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水产新闻 > 国内新闻 > 综合新闻 > 正文

广东南澳县海水养殖初步形成规模化基地化

发布时间:2009/2/18 9:54:38  来源:汕头日报  编辑:盛晓娜  我来说两句我来说两句(0)
旺旺好渔资电商平台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汕头日报资讯:广东省汕头市委九届六次全会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作为积极应对危机,战胜困难挑战,推动加快发展的重大举措,出台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三农”工作的大政方针已经明确,关键是要抓紧落实、抓好落实、狠抓落实。在日前召开的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各区县通过发言和书面材料交流了工作经验,从不同的侧面介绍了当地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情况,这些经验和做法都值得各地学习和借鉴。本报今天对他们的做法经验进行摘录刊登,敬请留意。 

    项目带动加快老区山区发展 

    潮南区各老区山区镇已初步形成特色产业化格局 

    为加快老区山区发展建设,潮南区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通过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依托市扶持项目上马了一批经济、道路、民生项目,使老区山区的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至目前,全区各老区山区镇已初步形成“一镇一支柱、一村一产品”各具特色的产业化格局;列入省计划的56个老区村全长137.8公里的村道中,已完成的有47个村90.1公里。 

    全市老区山区工作会议以来,潮南区各老区山区镇引进和新建了一大批经济项目,有效地增加村集体和农民的收入、解决群众就业难问题、带动当地经济发展。雷岭镇在镇“苦埔场”创办了存栏量达1万头的“兴岭良种猪种苗场”,红场镇也引进2家上规模的养殖场,计划投资4000万元,饲养母猪2000头,年饲养肉猪2万头。在市扶持项目佳溪500亩速生林示范基地取得成功的带动下,去年红场镇引进投资开发1000亩速生林种植,成田镇的宁湖村也投资新种了800亩,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时,雷岭镇积极引导原有企业荔宝酿酒公司增资扩产,做大做强,鼓励该公司建设新厂房,扩大产能,实现全年收购荔枝350吨、油甘子110吨,从根本上解决了当地荔枝、油甘子等主要水果的销路问题。该镇还通过与发达地区企业合作和承接代加工业务,先后创办了50多家手袋、服装、丝花等家庭手工业。此外,部分老区镇的旅游开发也取得新的突破,红场、雷岭、仙城等镇大力开展以“省级大南山森林公园”、革命遗址、“八角亭”、翠湖自然保护区和鹅地温泉为依托的旅游推介,开发红色、绿色旅游观光业。 

    针对道路建设滞后一直是制约老区山区发展的瓶颈的问题,潮南区在上级“村村通水泥路”政策的帮扶下,全力推进老区山区道路的建设,兴建了“红惠公路”、“沙陂村道”、“济美路”等一批交通项目。列入省计划的56个老区村全长137.8公里的村道中,已完成的有47个村90.1公里,在建的行政村5个35.5公里,未动工的4个村约12.2公里也已经进入项目测设阶段,预计将于近期动工。目前,老区山区实现了村村可通机动车,大部分行政村道路铺上水泥路面。此外,该区还实施农村安居工程、水改工程等民生项目建设,以及开展“智力扶贫”,提高老区山区生活水平,促进老区山区人民真正致富。 

  “龙舟之乡”搭建文化平台 

    金平区江街道桥头社区打造文明和谐社区 

    金平区江街道涉农社区桥头社区是远近闻名的“龙舟之乡”。一直以来,社区“两委”班子以党的农村政策方针为指导,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结合社区民间特色文化较为丰富的实际,以“依托文化平台建设,打造文明和谐社区”为重点的工作理念,积极推进社区文明创建活动。多年来,社区先后被评为省交通安全村、省“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全国计生协会工作先进单位。 

    历史上,桥头社区民间文化活动较为丰富,而且诸多有着传统的文化内涵和特色,但由于长期缺乏有效的组织引导和资金投入,许多民间文化活动未能得到健康的发展,致使低俗、封建迷信活动和赌博等不良风气一度得到滋生和蔓延。对此,社区“两委”班子把抓好“社区文化平台建设,提高群众文化素养”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并以创建文明社区活动为契机,全面系统地制订具体实施方案,推行老少共建文明社区活动,以老带小,以老帮小,充分发挥共建活动在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中的积极作用,通过自上而下的带动作用,使桥头社区呈现出齐心协力共创文明社区的工作新局面。 

    为给社区群众提供一个优美的文化生活环境,社区从加强环境整治入手,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和文化平台硬件的投入建设。近年来,多方筹集资金投入整治受到严重污染的前溪,清理垃圾,修筑堤围,使昔日脏乱差的前溪翻身变为整洁优美的社区公园,成为群众活动的好去处。还投资建设了社区文化广场,修建文艺戏台、文化室和篮球场、老人居和妇女活动室。在市委农办、市委基层办、市信息产业局、市电信局的组织扶持下,加快推进农村宽带、电话、短信及信息化建设的普及,使广大农民享受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同时加强了对原有活动场所的配套力度,添置新型器材,延长开放时间,更好地服务于居民群众。近期,着手把修葺一新的市文物保护单位的明朝进士陈思谦墓,作为教育青少年努力学习、刻苦成才的教育基地。通过一系列配套设施的投入建设,使社区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也为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提供了保证。 

  订单式培训输送农村劳动力就业 

    濠江区创新方法多措并举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 

    近年来,濠江区把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坚持立足本地实际,坚持造血与输血并举,创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机制,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农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势头。 

    濠江区围绕建设4大优势农业区和4个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水产养殖、蔬菜种植、畜禽养殖、名贵中药材种植等特色优势产业。2008年完成农业产值2.64亿元,比增6.9%。一批现代效益农业呈现新亮点,濠江甜杨桃目前种植面积达600亩,东牧禽业有限公司目前蛋鸡存栏约9万只,成为全市规模最大的蛋鸡基地,达鑫泰果蔬制品有限公司珠浦100亩种植基地的前期工作正在着手进行。达濠渔港被农业部批准为国家一级渔港实施建设,投入300万元完成首期296个人工鱼礁投放任务。广澳社区、东湖社区和河渡社区近千亩牡蛎养殖喜获丰收。广澳后江湾的文蛤养殖项目正式投产,埭头养殖场投入资金450万元增资扩产,扩大高位虾池面积95亩。海藻养殖生产继续升温,江蓠养殖业继续在全市保持强劲的发展趋势。 

    濠江区认真落实省双转移政策要求,以区、街道两级公共培训基地为主体,民营规模企业定点培训机构为依托,投入资金504万元,建设劳动力培训大楼,使全区年职业技能培训规模达到6000人以上,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去年以来,区还围绕建设工艺品产业园区,大力实施“手牵手培训就业计划”,探索发展以家庭作坊和社区车间为载体的生产模式,形成企业用工优势,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可实现工艺行业年均新增就业1000人的目标,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今年来,区各级培训机构共组织各类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4275人,其中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3844人,全部取得单项技能或农村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训证书,有3650人培训后以订单式输送就业。 

    该区还不断创新集体资产经营方式,一些社区通过出租厂房或池塭,以租金的方式发展集体经济;一些社区如青盐社区采取招投标的方式,将集体所有的盐田承包到队,以此增加村民收入。澳头社区从调整产业结构入手,大力发展商贸业,建设“澳头海鲜食街”,发展商贸饮食服务业,兴建厂房7500平方米,先后引进机械包装设备、体育用品、工艺生产等一批项目,为全区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加快推进新农村和民心工程建设 

    龙湖区发挥财政资金“酵母”作用,5年投入建设资金16113万元 

    为实施新农村和民心工程建设,龙湖区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酵母”作用,带动社会资源形成规模效应,着力为基层解决一批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生产生活和新农村建设中“五改”及“文化广场”等问题。据统计,2004至2008年,全区各级共投入资金16113万元,其中区财政拨补资金4430万元,街道(镇)及村居配套资金11683万元,共实施涉及农村道路、桥梁、供水管道、水利堤围、内涝整治、垃圾转运站、消防栓等基础设施建设及文化广场等项目320个。 

    结合中央、省、市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和部署,龙湖区于2004年起决定每年挤出730万元作为民心工程专项资金,解决基层群众最盼、最急、最直接的民生问题。从2006年起每年再增加260万元用于新农村建设,2007年开始又要求各街道(镇)在每年超收分成中提取20%用于配套新农村和民心工程建设项目。在区财政拨补的基础上,各街道(镇)、村居投入配套资金并积极多方筹资,合力为群众办好事实事。通过街道(镇)、居(村)两级配套,带动社会资源形成规模效应,有效地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切实解决了一大批困扰基层的老大难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其中,珠池街道的永安社区居委文化广场建设项目,共投入资金138万元(不包括地价款),其中仅利用区拨补资金38万元,便改善了永安社区的村容村貌,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外砂镇金林路二期建设项目,利用区拨补资金25万元和多方筹集资金144万元,顺利推进道路建设,目前金林路已全线贯通。 

    龙湖区还拨出专款解决基层“一保五难”问题,使群众普遍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5年来,全区累计投入解决“五难”问题资金13737万元。其中,该区投金857万元对外砂谢易初中学、新溪一中实施教室改造和教学楼扩建,有效地改善了教学条件,扩大了办学规模,缓解两镇中学学位紧张状况。新溪镇5年投资1894万元用于镇的道路建设及改造,基本形成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针对珠池新村居民饮用水“同城不同价”的情况,珠池街道积极与市自来水公司联系,投资200万元实施水改,彻底解决该片区“饮水难”历史遗留问题。目前,龙湖区广兴、内充公、洋滨、辛厝寮片等村居陆续进行供水直抄到户改造,争取到明年底全区城中村和涉农社区都能实现供水直抄到户。 

  科技兴海发展海洋渔业 

    南澳县海水养殖初步形成规模化和基地化,产值占渔业总产值近一半。 

    围绕建设生态型海洋经济强县,南澳县充分发挥海洋优势,大力发展海洋渔业,在调整优化渔业产业结构的同时,实施“科技兴海”战略发展海水养殖,使海洋渔业在渔业资源日益枯竭的状况下仍取得较好效益。目前,该县海洋渔业从过去以捕为主向以养为主转变,从资源消耗型向可持续发展型转变,成为群众奔康致富的基础和支柱产业。去年全县实现渔业总产量14.3万吨,产值8.06亿元。其中,海水养殖产量7.0万吨,产值占渔业总产值近一半。 

    为实现“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的目标,南澳县不断加大渔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推动渔民“转产、转业、转场”。引导渔民开拓新渔场,近年来开拓了台湾浅滩等新渔场;引导渔民把对资源破坏性较大的拖网船作业转向刺、钓和笼捕等作业,既减轻捕捞强度,又增加一批劳力出路,并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结合实施渔船报废制度,引导和扶持渔民转向其他产业,尤其是发展海水养殖、水产品加工流通等。据统计,全县常年从事养殖生产的劳力超过3000人,旺季达到5000人。海养产值占渔业总产值从90年代初的不足7%提高到现在的近50%。 

    南澳县还利用水深10米以内可供海养的水域面积达165平方公里的资源优势,出台鼓励、扶持养殖业发展的措施,加快海洋综合开发,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业。目前,全县海养面积超过4万亩,初步形成了规模化和基地化,并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县级太平洋牡蛎养殖基地、全省最大的藻类养殖基地。同时,该县积极加强与汕头大学、厦门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联系、合作,引进、试验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特别是积极引进适应性强、效益高的名、优、特养殖品种,通过育苗和养殖试验后进行推广,扩大养殖规模。全县已建成鱼、贝、藻类培育场13个,育苗水体2万立方米。 

    此外,该县还建立三个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和一个科技示范点,形成了鱼、贝、藻混养间养的立体生态养殖模式,有效地改善了养殖海区的水质和生态环境,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自1997年以来没有发生赤潮。去年全县海养产值3.1亿元,比上年度增长了51%。 

    投入农田水利建设逾6亿元 

    澄海区舍得投入兴修水利改善民生服务发展

    近几年来,澄海区切实把做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行动,全区通过多方筹措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达6亿多元,先后建成防洪防潮、排涝排污、水源和引供水、水环境治理项目等一批水利骨干工程,不仅在防御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中发挥了直接的减灾效益,而且带来了显著的经济增长效益、社会稳定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区委、区政府意识到,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特别是河道淤积、排涝排泄不畅、水体污染等问题,不仅影响防洪排涝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而且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农田水利工程的整治和建设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一项紧迫的任务。区委、区政府从2004年年底开始,决定实施六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会战,区财政每年投入600多万元(其中2007-2008水利年度1300万元)进行围内排灌渠系整治,并将民生民安问题作为工作重点,把群众强烈要求解决的重点渠道进行清障、清淤,对排灌渠道水生作物进行清理。4年来区财政投入近3000万元,通过整治取得了明显效果,全区防灾抗灾和水资源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坚持规划先行,是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基础。澄海区先后完成了《澄海水利现代化建设规划》、《澄海江河流域综合规划》。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制订《澄海区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积极实施了一批水利基础设施重点建设项目。历届区委、区政府领导都非常重视水利建设工作,始终坚持把其摆在突出位置。今年春节假期一过,区领导就亲自带领水利及有关部门、各镇主要负责人,对全区水利工程进行大检查,并随后召开现场会对全区冬修水利和抗旱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据悉,今年全区计划水利建设总投资1.88亿元,主要项目是: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设5宗,计划投入建设资金11346万元;莲阳桥闸重建工程力争在2009年枯水期开工建设,年度计划投入资金3000万元;苏南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计划投资2380万元;灌区性及落实人大建设、政协提案工程建设计划投资1022.7万元;一八围整治及引韩冲污工程建设资金144万元;镇村性排灌渠整治工程建设资金913.5万元。这些项目已在去年底陆续开工建设,目前全区围内水利建设约完成计划工程任务的45%,累计投入资金528万元。 

    特色水果年创值逾1.6亿 

    潮阳区金灶镇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 

    潮阳区金灶镇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促进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双赢发展。2008年全镇完成农业总产值3.4亿元,比2005年增长18%;三捻橄榄、青蒂杨梅、玻璃油甘等特色水果产量7万多吨,创值1.6亿多元。 

    规划是“龙头”,抓住了规划就抓住了特色效益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近年来,面对落后的经济状况,镇委、镇政府制定了《潮阳区金灶镇农业发展总体规划》,狠下功夫做精做细“保护、发展、推介”六字文章,努力打造金灶特色生态农业园区。经过连年来的探索实践和广大农民的辛勤耕耘,目前全镇已规划形成平原片、半山区片以香蕉、生柑、水稻等为主的优质水果生产经济区和山区片以橄榄、杨梅、油甘等为主的名优稀特水果生产经济区,建立起1万亩橄榄(其中8千亩三捻橄榄)、1.5万亩杨梅、6千亩玻璃油甘、2万亩香蕉、5千亩生柑等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生产园区,果林业生产颇具规模。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该镇坚持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注重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建立一个果林医院、一支科技队伍、一个优质果苗园地、一个服务平台的“四个一”服务。随着科技兴农力度的延伸,金灶镇的农业生产欣欣向荣,成为粤东地区的水果主产地和重要集散地。先后申请注册了“三捻橄榄、青蒂杨梅、流涎酥、玻璃油甘”等农产品商标,发展了一批特色农业品牌。特别是紧扣三捻橄榄这一优稀品种,将百年以上的1000多株三捻橄榄树规划形成三捻橄榄古树群,还申报金玉三捻橄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成为汕头市首个获得国家认证的地理标志产品。 

    农业效益的高低,农民的增收与否,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销售问题。该镇针对前些年由于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制约水果销售,果价低廉、果贱伤农、生态农业发展不起来的实际,筹资1200多万元铺设山区公路主干道水泥路面,投资300多万元建设芦塘、东坑等山区水果集贸市场和平原片区玉路香蕉销售市场。同时成立了橄榄、香蕉等水果技术协会,培育发展1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更好地为“三农”发展服务。建立发展营销队伍1500多人,引导营销人员增设流通服务点,完善销售服务网络,拓展水果销售市场。如近三年来三捻橄榄每公斤价格都保持在600至800元之间,比前几年至少翻了一番,杨梅每公斤的销售价格也提高了2元多,促使山区农民增收1500多万元。
编辑:盛晓娜 访问人次:2801 关键字:广东南澳县,海水养殖,  >> 更多资讯进入水产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用户昵称:

评论内容:
滑动完成验证:
 

品牌推广

咨询:0779-2029779

第十七届农聘中国水产人才网络招聘会

农聘-水产人才网

猎弧英雄

虾青素

强肝

手机版水产门户网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水产前沿广告

海洋与渔业

图文推荐

更多

最新综合新闻

更多

红法活体虾青素

今日要闻

更多

热点推荐

更多

关于我们 | 企业推广

会员服务 | 网站动态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付款方式 | 网站地图

服务专线:0779-2029779

传  真:0779-2030003

邮  箱:bbwfish@163.com

最具影响力的水产网站--水产门户网

广西南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桂ICP备110017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050073

X

中国水产门户网微信平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