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人民网海南视窗资讯:

张东海的船员正将鱼苗装箱,准备运往南沙美济礁养殖基地。 前段时间,本网报道“海南人张东海浩浩荡荡闯南沙,美济礁上扎根养殖”一事后,引起网友的极大关注。4月8日,记者获悉张东海将运送鱼苗前往南沙的养殖基地美济礁,特地专程从海口赶至三亚采访。下午18:00时,在三亚水产码头,张东海一边指挥船员装载鱼苗,一边聊起了美济礁。
张东海说,今年由国家农业部南海区渔政局拨款100万元,用于南沙的水产养殖。这次将运送老虎斑、东星斑、军曹鱼等鱼苗共23000多尾,总价值约为20万元,随船出行26人,8日晚上8点开船起航,以十节航速需行驶76小时才能达到目的地。
“在美济礁养殖基地,所有随船人员都要在船上生活,实行轮换返回补给。”张东海告诉记者:“因为美济礁基地养殖无冲淡、无污染,利用深水箱养殖效益特别高,如老虎斑市场价格每市斤可以达到65元-100元,利用深海养殖一年可以长一斤。”
虽然基地养殖有很好的经济效益,但2007年11月的“米娜”和“海贝思”台风却让张东海一行损失惨重,美济礁的全部养殖网箱被毁不说,“琼泽渔820”渔船沉没,9位渔民在台风遇难,3位渔民在海上漂流7天8夜后方才获救。“他们都是我的兄弟,此次前往南沙,我们也随船带去了墓碑,用来纪念为开发南沙献出生命的朋友们”,张东海眼圈泛红。
采访时,记者发现张东海一直有位老者随行,他是多年从事渔业教育的国务院特贴专家、74岁的林载亮老人。林载亮原是海南省一名水产官员,退休后与张东海由于对渔业的痴迷而成为朋友,目前协助张东海开发深海养殖。
跟记者说起南沙及美济礁,林载亮兴奋异常。林载亮介绍,美济礁形成南沙最大的一个泻湖,状似椭圆形,长轴8公里,短轴5公里,其海域实际面积约30平方公里,水深17-27米,南边和东南边有进出口,各种船舶均可进出,该海域属赤道季风气候,气温较高,湿度大,雨量足,热带气旋活动少,湖里浪涌小,表层水温27-29℃,表层盐度常年33左右,适于养殖各种暖水性鱼类及其他海水生物。
林载亮说,生产性养殖实验证明,在美济礁养殖老虎斑、军曹鱼,其生长速度甚至比陵水、三亚还要快1/3-1/4倍,且色美体壮,品质上乘,加上美济礁泻湖未受污染,水质极佳,喂养的饲料又是当地捕捞的鲜杂鱼,未加任何人工饲料,其产品属纯天然无污染绿色食品,其品牌效应又给这项养殖业锦上添花,此外,老虎斑性温和便于活鱼运输,从而满足了远销环节的要求。
据介绍,美济礁泻湖实际水域面积约3千万平方米,仅利用其0.5%就有15万平方米,按网箱养鱼标准密度20公斤/立方米计算,每个网箱可养老虎斑4吨,2500网箱便可养鱼1万吨。在美济礁泻湖条件下,老虎斑成品鱼周期为一年,因此年产量是1万吨,产值16亿元,年利润约8亿元,其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采访结束时,张东海和林载亮一起为记者送别,他们意味深长地说,多年来,我国南沙海域主权和利益不断受周边一些国家的侵扰和蚕食。组织规模化民营企业,鼓励渔民赴南沙从事渔业生产经营活动,宣誓我们的存在是当前维护南沙主权和海洋权益的最好方式,也是贯彻“突出存在,渔业先行”的方针,因此发展南沙渔业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在政治和军事上均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