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安徽市场报资讯:

“我十分怀念合肥的小龙虾!”阔别合肥5年,姜洁这句宋丹丹小品似的开场白,让同寝室的姐妹们都笑了。
不过,当姜洁与姐妹们来到龙虾一条街后,她的第一感觉是:全变了!富丽堂皇的饭店里顾客却是稀稀松松,再也没有露天喝啤酒吃龙虾的热闹场景了;一盘地道的合肥麻辣大龙虾,价格卖到68元,一般的卤水大龙虾,一盘也要50元,10元一碗海吃时代早已不复存在……“在环境与价格都发生巨大变化之后,再也找不回当初疯狂吃虾的冲动了。”姜洁感慨。
是什么原因,让原先市民喜爱的“灰姑娘”成为现在的“贵族”呢?又是什么原因,让越来越多的市民与龙虾渐行渐远?记者试图通过对龙虾价格链的层层剖析,找到挑动龙虾“贵族”神经的关键脉搏。
虾农:今年龙虾一斤普涨2元
4月16日上午,记者来到肥西县海兴水产品养殖基地的时候,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安斌正在组织农户栽种茭白,他自己也是亲自下地,一身的泥巴。
“这些茭白,就是我们用来与龙虾一起套养的作物,两项混合,大大提高了我们的水产品养殖收益。”
张安斌给记者算了这样一本账:按照目前的养殖技术,每亩地一年出虾300斤左右,按照目前大虾15元、小虾8块每斤计算,一年龙虾收入在四千元左右。除去虾苗、饲料等成本,一年一亩地纯收入也在3000元左右。加上我们还有双季茭白,还有一些鱼类,一年下来经济效益还是比较可观的。
“现在,从我们养殖基地出去的龙虾,6钱以上的能卖到15元一斤,稍微小一些的在8元一斤,这个价格,比去年大约上涨了2元,当然,我们的饲料、虾苗等成本也在提高。”
周必虎是肥西三河桥庵的龙虾养殖大户,他与张安斌的公司经营不同之处在于,他走的是合作社+农户的发展道路。“我们会把技术及种苗提供给合作社的农户,到时候把他们的产品集中到一起销售,形成规模效应。这样我们就会直接把产品销售给批发商或者酒店,省去许多中间小贩的环节。”
对于价格,周必虎也表示,最近几年来,龙虾价格有所提高。“一方面是我们养殖成本上升了,另一方面,野生虾的数量在逐年减少,但需求却在逐年增多。”
市场:细分卖个好价钱
4月16日下午,周谷堆农产品批发市场水产品交易中心。虽然是下午,但商户们依然十分忙碌,万振水产的工人们正在把刚到货的龙虾进行分拣、重新装箱、发给客户。
万振水产负责人王维友告诉记者,他们收购的龙虾多是以通货付账,但走出去的按大小分为几个档次,8钱以上的算头虾,6~8钱的算中虾,3~6钱的算小虾,按照等级,龙虾的价格也在17、12、6元。大虾一般都是销往南京、北京等地,每斤能挣一块多。
“而销售到合肥各个酒店市场的,我们每斤也就提高了不到一元。” 而据业内人士透露,销往合肥各大餐馆的龙虾,规格多在6钱左右。
王维友表示,从2006年开始,龙虾价格开始一年一年往上攀升,“大概一年涨一成!”他承认,卖到餐桌上的龙虾确实有些贵。
餐馆:一份龙虾纯利润5元?
对于龙虾“贵族化”的评价,龙虾经营户们却显得十分冤枉。
在合肥市有着十几年龙虾经营历史的老谢龙虾负责人谢道文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现在宁国路上的龙虾,一份大份卤水是50元,麻辣的则在70元左右。这中间,仅原材料虾就需要两斤多,以每斤14元计算,虾的成本就在30多元。再加上我们人员工资、原材料、房租水电等费用,一盘虾子的利润,仅有五元。加上龙虾经营有很强的季节性,秋冬季节经营肯定亏本,一般是要以五个月的盈利来补贴七个月的亏损,所以商家是有苦难言。
至于姜洁等人怀念的时代,老谢自己也是十分怀念。那时候龙虾只要2块多一斤。服务员工资也就在500元左右,而现在,一个服务员吃住加工资一个月需要1500元,各项成本都在上升。“而且价格的上涨确实让一部分顾客流失了,我们的生意也受到了影响。”(
分析:
供给与流通双重“加码”
为何原料虾价格年年上涨呢?肥西县龙虾养殖户朱荣峰的话一针见血:“现在的野生龙虾越来越少,养殖的越来越小。”
据朱荣峰介绍,随着农民施用农药、化肥数量的增加,大龙虾自然繁殖的水体遭到破坏,江淮地区野生大龙虾资源日趋减少;而目前人工繁育大龙虾种苗、反季节养殖大龙虾等多项课题,还没有得到攻克。加上多年来的滥捕滥捞,造成野生龙虾资源的逐年减少。而且他们捕捞都在正月之后,那时正是大龙虾的繁殖季节。
另外,记者从周谷堆农产品批发市场了解到,目前国内市场的大龙虾需求量较稳定。上海、浙江、江苏等地都增加了从我省的合肥、巢湖、六安等地的龙虾调运量。周谷堆农产品批发市场现在每天的大龙虾外调量超过七成。
而合肥本地消费量也一直比较稳定,据统计数据,省城3000余家大小龙虾店,每季卖出的大龙虾总数量在4.5~6万吨之间,一个晚上平均卖出3万多公斤,也就是说合肥人、来合肥的外地人一晚上要吃掉90多万只大龙虾!这样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也需要庞大的供给。
除了供给上的紧张,龙虾的层层流通又给小龙虾加了不少价。目前,很多散户捕捞或者养殖,最先到达的是小贩的手中,然后再到二道贩子,然后可能才是批发商、餐饮老板。“层层流通之后,就给小龙虾不断加码了。”数据足以证明:在一层一层的产业链中,小龙虾的价格每过一次手就上升不少。
出路:
把龙虾从“贵族”宝座上拉下
在价格与市场这场无形的战争中,损失最大的,可能还是合肥的龙虾产业。
“现在,疯狂吃龙虾的场景已经看不到了。因为价格的缘故,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的确损失了很多客户。”老谢坦言。
正因为这样,以前完全做龙虾生意的经营户们,现在仅仅是将龙虾作为一盘菜。“还有一批宁国路上的老经营户,觉得不赚钱,已纷纷转行,改做电玩、网吧生意去了。”
但这些并非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肥西县畜牧水产局动物疫病防控中心陈明主任表示,要解决这一矛盾,理顺供求关系,减缓中间环节,可能是关键所在。
据悉,当前小龙虾的供应中,大约七八成依靠野生,养殖的小龙虾大约只有两三成。谢道文透露,“小龙虾在繁殖方面存在着致命的缺陷,这就是小龙虾供应跟不上市场需求的本质原因。”整个小龙虾产业都面临着这种尴尬的境地,野生小龙虾越来越少,养殖小龙虾的技术瓶颈当前又无法克服。如果能在技术上攻关成功,可能就会解决供应难题。
而在销售环节上,陈明主任表示,要尽量发展规模养殖,通过公司+农户或者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形成规模产值、规模销售,尽量减少中间环节,避免层层加价,最终能够让利于消费者。
“我个人认为,如果合肥市要打造龙虾之都,价格上的贵族化是不可取的。只有让更多的老百姓可以享受得起,那么打造龙虾之都才不是一句空话。”一位不愿具名的政府官员表示。
也许,是时候思考把龙虾从“贵族”的高位拉下了,但通过怎样的变革实现这一目标,还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考题。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