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大洋网-广州日报资讯:进入4月以来,只要天气好,粤东南澳岛前江沙滩就一片忙碌。从每天清晨6时起,就有一条条竹排机在“蓝色牧场”来回作业,将满载的海带运到沙滩进行晾晒、加工。
汕头市南澳岛上的后宅镇养殖户余厝边忙得不行。十多年前,余厝边还在种植龙须菜和紫菜,但近几年,他全部改成了养海带。今年,余厝边养了约6千条海带。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条海带长度在5米左右,平均每条海带重35公斤到60公斤。目前,市面上一公斤湿海带卖0.7元到0.8元。“照这么算,今年养海带可创收20万元左右。”余厝边说。
“混血”海带是高科技成果
余厝边对记者说,他目前养殖的海带是国家863计划科技成果、国家水产新品种,是利用南方福建海带和北方山东海带杂交而成的“混血”海带。
据汕头市水产研究所负责人介绍,海带是一种在低温海水中生长的大型海生褐藻植物,因为低温习性影响,一直制约着海带引种南移。余厝边所养殖的“混血”海带耐高温性突出,比其他品种的海带提高耐高温2℃左右。由于耐高温,相应的延长了生长期,增产效果明显,亩产在8到12吨之间,增产增幅约15%。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