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产新闻 | 独家专题 | 渔商阿里 | 渔资团购 | 水产人才 | 市场行情 | 水产技术 | 对虾网 | 会议展会 | 水产视频 | 水产论坛

企业推广

  • 资讯
  • 技术
  • 产品
  • 企业
  • 招聘

搜鱼高级搜索对虾  罗非鱼  金鲳鱼  草鱼  石斑  泥鳅  黄鳝  海参  小龙虾  鳗鱼  大闸蟹  

中国水产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水产新闻 > 国内新闻 > 综合新闻 > 正文

钦州市钦南区基层水产畜牧技术推广体系运行机制创新

发布时间:2009/5/24 8:32:44  来源:生意社  编辑:吴佩佩  我来说两句我来说两句(0)
旺旺好渔资电商平台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生意社消息:广西钦州市钦南区是2008年全国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运行机制创新试点部级试点县之一。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怀和指导下,2008年6月我区组织了项目申报并获得了批准,钦南区水产畜牧兽医局作为项目组织实施单位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运行机制创新试点工作。项目开展实施以来,我们认真按照农业部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要求,以全区17个基层水产畜牧兽医站为对象,推进基层水产畜牧兽医体制改革,精简机构,建章立制,量化任务,提高效能,建立畅通高效的需求获取机制,创新技术推广方式方法,并部分完成了工作任务,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现将所做工作主要汇报如下:

  一、钦南区基本情况

  1、地理位置

  钦州市钦南区是1994年6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并于同年10月26日正式挂牌建立的县级行政区。钦南区位于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中心位置,是一个集临海工业园区、滨海文化旅游胜地、广西沿海交通枢纽、大西南最近接海点等众多功能与优势于一身的北部湾(广西)经济区最具竞争力的城市中心区。

  钦南区地处亚热带,受海洋性季风气候调节,气候温和,四季如春,天蓝水清,风光秀丽。钦南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完全县级建制区。全区总面积2255平方公里,人口56万,其中农业人口40万,现辖12个镇、1个华侨农场和4个街道办事处,其中有8个镇地处沿海,海岸线长达520.8公里。享有“中国大蚝之乡”、“全国优秀郊县(区)”、“全国科普示范县(区)”、“广西区渔业十强县”等美誉。

  钦南区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广西沿海地区的中心位置,距离首府南宁市100公里左右,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及华中广大地区,东邻珠江三角洲,地处中国大陆东、中、西三大地带的交汇点,是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既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又是促进中国-东盟全面合作的重要桥梁和基地。

  2、自然条件

  钦南区属亚热带气候,具有亚热带向热带过渡性质的海洋季风特点。全区地貌以低矮丘陵为主,水源充足,境内钦江、大风江、茅岭江等十多条大小河流,海岸线长520.8公里,0~20米等深线滩涂面积286万亩,近期可供开发利用的有68万亩,海域辽阔,海洋生物丰富,水质优良,污染小,渔业发展潜力巨大,其中盛产名贵的经济鱼类600多种、贝类500多种、甲壳类30多种、藻类10多种,常年可捕获和养殖的经济价值较高的海产品有鱼、虾、蟹、贝等10多种。青蟹、对虾、大蚝、石斑鱼等钦州湾四大名产就产于钦南区,享誉国内外。

  建区以来,钦南区立足山海特色,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目前已形成对虾、大蚝、速生桉、甘蔗、辣椒、黄瓜、木薯、海鸭蛋八大生产基地。近年来,钦南区政府充分利用这些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把扶持发展对虾、大蚝养殖及其加工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速发展海水养殖业的一项重要战略来抓,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快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发展和推广标准化、无公害养殖,大力扶持大蚝龙头加工企业,把大蚝养殖及其产品的加工作为县域经济加速发展。2002年被授予“中国大蚝之乡”称号,2004年我区对虾养殖被列为优势农产品养殖区。2008年全区对虾养殖7.2万亩,大蚝养殖14.6万亩,鱼类、贝类养殖5万亩,海蛋鸭养殖63万羽,年出家禽栏966.6万羽、生猪22.8万头。其中,对虾、大蚝、海鸭蛋成为钦南沿海经济区唱经济大戏的“三颗明星”。

  3、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基本情况

  1996年,钦南区水产局下设1个区级水产技术推广站、10个乡镇水产技术推广站和1个区畜牧兽医站、12个镇畜牧兽医站。区、镇站所有人员属财政事业编制,全部水产技术推广工作人员和一部分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的工资和日常办公经费列入钦南区财政预算,其余为自筹经费。

  从2006年起,钦南区开始实施基层水产畜牧兽医体制机构改革,2007年成立钦南区水产畜牧兽医局,2009年把区畜牧兽医站一分为三,成立钦南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区动物疾病控制中心、区畜牧站,同时将镇级和城区水产、畜牧兽医站合并成立12个水产畜牧兽医站、1个城区水产畜牧兽医站。改革后,我区基层水产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共有17个单位,属全额财政预算单位。目前全系统共有人员162人。其中,共有专业技术人员77人,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33人、初级职称42人。

  4、技术推广取得的成绩

  钦南区、镇水产技术推广站成立于1996年,每个乡镇站有2~3个技术人员。乡镇水产技术人员主要是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水产养殖技术指导,促进我区水产养殖业迅速发展。

  目前,我区水产养殖面积25万亩,其中,对虾养殖面积7.2万亩,大蚝养殖面积14.6万亩,文蛤养殖面积2万亩,网箱海水鱼养殖5000箱,罗非鱼养殖面积0.8万亩。1999年,钦南区政府提出了开发咸酸田发展对虾养殖业的决策。区、镇水产技术推广站负责担起对虾养殖技术指导,技术人员深入村屯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并手把手指导农民挖塘、养殖,使我区对虾养殖面积由1999年的1.2万亩迅速扩大2004年的7.3万亩,养殖亩产从100公斤迅速提高到550公斤。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全面推广应用,目前,我区通过无公害对虾养殖基地面积达到30950亩。预计今年底达到6万亩。

  我区茅尾海近江牡蛎采苗基地和养殖基地是全国最大近江牡蛎采苗和养殖基地。但因近年基地水质逐步受到污染和种质退化影响,采苗率有所下降。但是,我区技术推广人员积极深入生产第一线,推广球式片状串吊采苗和沉桩串吊养殖新技术及无公害养殖技术,不断提高采苗、养殖新技术,确保近江牡蛎养殖亩产和效益不断提高,养殖面积续年提高。

  近年来,钦南区各级水产推广技术人员还积极推广罗非鱼无公害养殖技术、弹涂鱼养殖技术和金鲳鱼养殖技术等,并多次承担了上级下达的科技项目。2002年与自治区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共同承担了农业部下达的《对虾健康养殖示范》项目,获得了农业部、自治区三等到奖,2003年承担了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下达的《巴西鲷人工养殖》项目,获得自治区科技厅三等到奖。2006年又承担了农业部下达的《渔业科技入户示范》项目,该项目的实施,得到了农业部专家组的充分肯定。

  二、我区基层技术推广体系运行机制创新试点工作开展情况

  我区以全区17个区、镇级水产畜牧兽医站为试点单位,通过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内部管理、量化推广任务、健全激励机制、创新推广方式等多种方法,逐步形成规范有序的管理体系、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畅通、高效的推广方式,建立全程监控、远程检测机制,满足无公害养殖需求相适应的推广新机制。探索水产技术与畜牧防疫相结合的水产畜牧兽医推广新体系。

  (一)建立基层水产技术推广岗位责任制度

  1、精简机构,提高效能

  钦南区水产畜牧兽医局下属原有一个区级水产技术推广站和一个区级畜牧兽医站,下辖9个镇水产技术推广站和13个畜牧兽医站。为了提高机制运行效能、精简工作机构,2009年初,我局决定对区级和镇级水产技术推广站、镇级畜牧兽医站进行机构改革,保留原区级水产技术推广站人员、职能、编制不变,把区级畜牧兽医站一分为三,成立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区动物疾病控制中心、区畜牧站。镇两站统一合并为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在原有两站工作人员中,通过文化考试和组织考核方式择优录取的办法进入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富余人员下岗行业或可停薪留职,由镇水产畜牧兽医站负责缴纳其本人的养老保险。改革后全区共设区、镇级单位17个。

  通过精简机构后,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水产技术人员除协助本镇制订水产业发展规划、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培训新型农民外,还积极配合畜牧兽医人员进行动物防疫、疫情监测等工作,真正成为了技术推广多面手。

  2、建章立制,量化任务

  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的创新,就是要改变过去那种上面推下面跟着转,没有发挥基层站的主动性、能动性的工作方式。我们根据机构改革水产畜牧兽医内部组织机构和岗位职责设置,建立了一系列制度:《钦南区基层水产畜牧技术推广运行机制创新试点项目各项制度》、《钦南区水产畜牧兽医局下属各二层机构站、所及镇水产畜牧兽医站管理暂行办法》、《财务管理制度》、《联席会议》、《钦南区水产畜牧系统工作人员年度绩效考评暂行办法》、《专业技术知识更新制度》等等,从制度上明确了机构职能,明确岗位职责,明确目标任务。量化分解承担推广与防疫职能,核定水产、畜牧业技术人员所承担的技术示范与推广任务,建立和完善水产畜牧兽医目标管理机制,并结合本地实际,有所侧重地兼顾畜牧防疫工作,以制度的形式确定在岗科技人员应承担的最基本的职责和工作量。

  3、明确镇水产畜牧人员职责

  通过体系创新,我们采用了能上能下的用人方式,年度考核不及格的下岗,由待岗人员通过考试和考核后上岗。镇水产与畜牧人员合并后,明确了水产与畜牧人员的职责,做到既分工又统一的原则。制定人员岗位职责,建立在岗人员工作责任制,在本镇划分工作片区,量化目标,确立人员分管范围,实行岗位目标管理。水产技术人员主要负责本镇的水产发展规划、良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并结合划分的片区做好动物防疫和病害测报工作定期通过钦南区水产网站向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反馈信息,定期参加钦南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和动物卫生监督所举办的水产畜牧培训。负责本辖区的病害监测点的采样和组织新型农民培训工作。

  4、为搞好我区基层水产畜牧体系运行机制创新工作,我局成立机构创新办公室,由陈庆永副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区水产技术推广站罗允杰站长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并抽调了3名工作人员,购置办公设备一批,定制了牌匾,制度上墙,开展机制创新的协调和指导工作。

  2009年,钦南区机制创新办公室为各基层配备电脑、打印机、桌椅等一大批办公设备,指导各单位做好政务公开工作,完善各基层单位办公设施,搞好硬件建设,提高各镇站现代化办公的水平。

  (二)建立畅通高效的需求获取机制

  1、根据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和农民需求,我区创新并采取了多种水产畜牧技术的推广方式方法。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的展示、示范,采取由水产畜牧技术推广人员包村联户、农民田间学校、现代信息载体等多种手段,把我区的水产畜牧技术服务工作做实做到位,把优良养殖品种和先进技术逐步推广到千家万户。

  2、创新服务形式,开展“三电合一”快易通服务

  (1)我区为基层水产畜牧技术服务站配备了电视、电话、电脑、打印机等技术服务设备,通过电视教育培训、电话咨询、电脑网上查询资料等方式,为养殖户提供快捷、简易、畅通的水产畜牧技术服务,为生产者及时了解和解决存在的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2)建立了钦南区水产网站,网址为www.qzqnsc.cn,开通钦南区水产咨询热线电话,把新技术和试验示范养殖经验发布上网和介绍出去,及时采集、分析渔农民需求信息,热忱为广大养殖户服务。建立养殖示范点数字库,乡镇站通过网络反馈养殖示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病害信息及养殖户有关建议、意见等。区水产技术推广站技术人员组成技术专家组,平时由每个技术员负责2~3个沿海镇的水产技术推广工作,并建立技术员养殖示范点。

  (3)开通手机水产信息网服务。组建水产畜牧系统本地网,网内用户互相交流完全免费,使养殖户能在信息网平台与专业技术人员、其他养殖户相互交流。通过这个信息网把新的养殖技术信息发至养殖户,使养殖户足不出门就可以到最新的养殖信息和动态。

  3、水产技术人员联基地联大户制度。我区研究制定了专业技术人员联系示范基地、水产养殖大户、水产品加工企业制度。重点联系区级示范基地。建立联系工作“登记”制度。

  4、印制和发放“为民服务卡”。我区印发“为民服务卡”2000多张,“为民服务卡”上详细标明发卡单位名称、联系人姓名、办公电话、手机号码,以方便养殖户和群众遇到养殖上或养殖政策上的难题时,可以及时联系镇级水产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三)建立基层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制度

  我区水产畜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离不开基层技术人员素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此,我区建立技术人员培训记录制度,要求基层技术人员每年参加培训班或讲座不少4次,年参加培训时间不少于12天。同时,每年要面向养殖户大力开展科技推广培训不少于2次,推广1项以上先进实用技术。

  1、坚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着力提高水产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的科技水平和专业素质,不断加快我区水产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的步伐。

  2、紧密结合我区水产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实际需要,紧跟现代水产畜牧兽医发展步伐,统筹规划,分类实施,增强水产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优先培训急需紧缺专业的技术业务骨干,带动整个水产畜牧兽医技术领域知识更新培训工作的开展。

  (四)创新农技术推广方式方法

  1、建立和完善推广新模式。我们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以“示范场+示范户+农户+技物结合”为主,并以专业协会(企业、饲料药物店)+农户为辅的技术推广模式,拉近了政府与农户的关系,使国家对“三农”的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如犀牛脚镇水产畜牧兽医站牵头组建了钦南区犀牛脚镇船厂村跳鱼养殖协会,此外,钦州市沿海弹涂鱼养殖专业合作社也设立在这里。协会把弹涂鱼养殖技术无偿提供广大养殖户,并帮助解决苗种、产品销售等问题,提供技术指导和日常检测服务,大大提高了养殖效益和农民开展养殖弹涂鱼的热情。尖山镇水产畜牧兽医站,也开展了“示范场+示范户+农户+技物结合”的创新推广模式,该站以钦江虾场为示范场,在示范场中选取15户示范户进行全程监控管理,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开展对虾无公害养殖,并通过提供技术和有偿的药物、饲料供应,使广大的养殖户了实惠。

  2、建立技物相结合的联结机制从2007年起,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就开展了技物相结合的联结机制,乡镇水产畜牧兽医站都与辖区内有信誉的渔药和兽药经营店签订质量安全协议,开展无偿技术服务与提供质量保证的渔兽药相结合。一是保证规范用药,从养殖的源头抓起,全程进行质量监控。,二是更好地为当地养殖户服务。通过建立技物相结合的联结机制,为养殖户提供了技术、药物、饲料质量保证,拉近了与养殖户的关系,为建立无公害养殖基地奠定了充实的基础。到目前为止,全区7.2万亩对虾养殖基地和1.8万亩青蟹养殖基地分别进行了无公害养殖基地认证6.5万亩和1.3万亩,对虾出口基地备案3.3万亩。

  3、机制创新推动科技入户工作。2008年通过基层水产推广体系运行机制创新后,我局承担的农业部渔业科技入户项目上了一个新台阶。2009年我局继续推进科技入户工作,制订了《广西钦州市钦南区2009年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项目实施方案》,于3月18日在泉城大酒店召开了《2009年钦南区渔业科技入户春季行动大会》。2009年我区科技入户建设示范镇达到8个、示范村70个、示范户500户、示范面积超过1万亩,辐射带动农户2400户,辐射面积4.077万亩。2009年的工作目标是示范区内示范户先进实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100%,产品产量比科技入户前平均产量提高10%。

  我们主要是通过组织水产技术推广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推广对虾优良品种和配套技术,对农民进行渔业科技培训,实现科技培训直接到村、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塘头、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因此,培育和造就一大批勤学技术、善用技术、懂经营、善管理、辐射能力强的渔业科技示范户,发挥科技示范户的带动作用。

  我区渔业科技入户围绕以对虾为主导品种及主推技术,统一由镇水产畜牧兽医站组织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开展现场技术指导,特别是利用网络养殖流程,如清塘消毒、肥塘、苗种放养、养殖期间管理及病害多发季节等科技信息,以便及时帮助解决生产实际难题。其次改变过去调水“一看颜色、二闻气味、三问邻居、四靠手试”的经验式传统做法,实现从“望闻问切”向数字化管理跨越,建立了高标准化的病害实验室,提高养殖的科技含量。

  (五)健全考评制度,建立动态管理机制

  1、建立严格、操作性灵活的考评办法。为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我区印发了《钦州市钦南区水产畜牧兽医系统效能考评手册》,以工作日记的形式,要求工作人员每天或次日记录好当天的主要工作情况,通过对工作人员推广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跟踪,同奖罚机制挂钩。

  2、考评原则

  (1)客观公正原则;

  (2)民主公开原则;

  (3)注重实绩原则。

  3、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充分利用考评结果的奖励作用

  (1)年度考核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并与奖励挂勾,奖勤罚懒,鼓励上进;

  (2)与岗位动态管理挂勾,作为晋升、续聘、待岗、解聘、轮岗等的主要依据;

  (3)与创先评优挂勾,凡当年考核不职称的,取消参加评优资格;

  (4)与工资晋升挂勾,凡当年考核不职称的,予以警告,不能正常晋升工资,连续两年考评不称职的,作解聘处理;

  (5)与职务技术资格评审挂勾,凡当年考核不职称的,两年内不得晋级到上一级专业技术职务。

  (六)构建县域统筹协调推广工作制度

  我区积极探索县域技术推广机构协同开展为民服务的工作机制,初步建立了钦南区水产畜牧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主管领导、区政府办公室主任和区水产畜牧兽医局任召集人,由相关部门的分管领导为组成人员,区水产畜牧兽医局主管副局长任办公室主任。联席会议的办公室会议每季度召开1次,每半年、年终召开一次总结大会。联席会议在区政府的直接领导下,会上由各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提出意见和建议。对相关部门提出的重大项目的建议或可行性报告进行讨论,对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进行研讨。

  (七)建立多元化合作推广机制

  我区加强与钦州市龟鳖养殖协会、钦州市虾业协会、钦南区养猪协会、那彭镇养鸡协会等群众性专业技术合作组织的协作,加强技术交流,积极联手开展技术培训,大力提高全区养殖户技术水平。

  2009年1月初,我区到那彭镇大力开展小水窝流水养鱼培训班,培训养殖户约100名;2009年2月我区举办水生动物病害防控应急培训班,邀请了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南海水产研究所的专家前来讲课,培训了专业技术人员和养殖户代表160多人;2009年3月我区与青岛大丰源海洋水产科技公司联手,推广红海蜇养殖技术,先后在大番坡、犀牛脚、龙门港镇等地举办了6期培训班,介绍推广红海蜇养殖的技术方法,培训人数达300多人次,受到了广大养殖户的欢迎。

  三、主要经验和做法

  1、领导重视,共同研究

  我区重视基层技术体系运行机制创新试点工作,区政府和区水产畜牧兽医局分别成立了机制创新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明确部门、人员的组成和分工,同时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基层技术体系运行机制创新工作,布置工作任务。区水产畜牧兽医局不定期地召集各镇水产畜牧兽医站领导开碰头会,掌握机制创新工作的进度和情况,共同研究解决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2、队伍总体素质良好,群众基础良好

  我区水产畜牧兽医技术体队伍系自成立以来便在基层走村串户开展工作。多年来,他们推广养殖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开展家畜家禽防疫免疫,熟悉当地情况,群众基础良好;此外,区水产畜牧兽医局认真抓好队伍的学习培训工作,每年均至少对人员开展2次以上培训,队伍总体素质较好,水平得到不断的升高。

  3、精简机制,提高效能

  经过基层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后,我区建章立制,量化任务,明确镇级水产畜牧人员分工职责,基层技术人员队伍变得更加稳定,人员情绪平稳,工作积极性大大增强,工作效率提高,在此基础上开展机制创新工作,技术人员情绪容易接受,工作容易上手,工作主动性得到发挥,真正成为了业务工作的多面手。

  4、结合各项工作,共同推进

  钦南区是钦州市的养殖业重点地区,多年来,钦南区大力发展水产养殖工作,先后承担了农业部、自治区和市级的多个项目,技术力量雄厚,区水产畜牧兽医局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订符合我区实际的机制创新工作方案,并结合渔业科技入户、发展庭院养殖、培养新型农民、农村党员培训等重要工作,有条不紊、有效地推进机制创新工作,各项工作互相协作、互相推进。

  四、下一步工作

  1、切实增强意识,坚定开展运行机制创新工作的信心

  做好运行机制创新工作意义重大。运行机制创新工作是增强农技体系生命力,加强人员管理监督,提高基层农技人员工作能力和竞争力,充分调动农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机构运行效率,紧密联系群众,充分发挥职责,构建和谐社会的载体。

  2、巩固机构改革成果,继续深入开展运行机制创新

  我区基层水产畜牧兽医体系机构改革从2006开始着手开展,改革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困难,但我区积极与区政府、区人事局、区编制办、区财政局沟通、协调联系,克服重重困难,终于于2009年完成机构改革工作。今后我区将管理好基层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巩固和发挥机构改革的成果,认真履行职责,发挥职能,继续深入开展机制创新工作,促进养殖户增产增收。

  3、加强督促指导

  我区是全国第四批试点,运行机制创新工作在我区也是初次尝试。今后我区将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建设思路,谦虚向其他试点市、县学习,汲取宝贵经验,促进我区运行机制创新工作深入开展。
编辑:吴佩佩 访问人次:2680 关键字:钦州市,  >> 更多资讯进入水产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用户昵称:

评论内容:
滑动完成验证:
 

品牌推广

咨询:0779-2029779

第十七届农聘中国水产人才网络招聘会

农聘-水产人才网

猎弧英雄

虾青素

强肝

手机版水产门户网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水产前沿广告

海洋与渔业

图文推荐

更多

最新综合新闻

更多

红法活体虾青素

今日要闻

更多

热点推荐

更多

关于我们 | 企业推广

会员服务 | 网站动态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付款方式 | 网站地图

服务专线:0779-2029779

传  真:0779-2030003

邮  箱:bbwfish@163.com

最具影响力的水产网站--水产门户网

广西南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桂ICP备110017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050073

X

中国水产门户网微信平台

返回顶部